《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2019-11-14 21:58丽水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师生

■舒 敏/丽水学院

一、前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全国高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作为一门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它政治理论课不同,其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对两大历史任务的认识和四个历史选择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史论结合,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这是《纲要》教师的重大职责,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政治负责的思想和原则,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别是课堂学习质量方面,《纲要》教师义不容辞。

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历史,使得《纲要》课程在内容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造成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克服由于教学内容的重复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纲要》教师必须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作一些改革,秉持“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决定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一些改革。

二、作一些学生情况的基本调查

目前我校《纲要》课课堂教学的形势是学生多——全校的本科生13000多人,教师少——只有5名专职教师和2名兼职教师。

为了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一些想法、要求和建议,我们专门布置了相关的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有不少的问题和情况。总的来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和觉悟我们必须予以肯定,如有的学生就讲,希望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们祖国的发展过程;也有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学习,更多的了解先贤为国为民的奋斗历程。当然也有学生表示出对这门课程的无所谓态度,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在做别的一些事情,其中最严重的是玩手机和看其它方面的一些书,上课的抬头率不高,更不用讲去回答和思考老师的一些问题了。

也有很多学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要求,如希望老师能改革上课的一些形式,多一些互动,这样会激发大家的兴趣,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有的希望可以多放一些视频,使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跃,说毕竟近现代史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增加一些生动的东西,可以使同学们集中注意力。也有学生希望老师能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还给学生,使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等等。

总的来讲,学生对《纲要》课还是充满期待和要求的,只是对上课的内容、形式以及老师的水平有很多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纲要》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学生种种情况,我们要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是《纲要》课教师必须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三、寻找原因

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主要在于这些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原因,本来历史是丰富和充满故事性的,有着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但由于政治课的限制和要求,在教材内容上就显得比较固定和枯燥,课程本身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可以说是很熟悉,而对于其中的政治观点,在现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质疑和迷惑也不少,这就使得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脱节。

其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学习政治兴趣不浓,对于近现代史也是一知半解,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完成学分。从思想根源来看:一是认为《纲要》的一些观点过于理论化。二是认为政治课无非就是背背而已,到考试时突击背一下就能过关,无需平时花时间去看去学。三是认为《纲要》课不是专业课,对将来就业工作帮助不大,就把时间、精力和兴趣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因此,学生不想学、不爱学是影响《纲要》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再次是社会原因,如社会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上大学之前,家长、老师、学校一味要求学生重视其它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对于学生影响是比较大的。如媒体宣传,本来新闻媒体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并对人们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近年来,新闻媒体在倡导重视历史方面所起的作用在减弱,在历史教育中甚至起到负面作用。

最后还有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取决于教师。尽管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毕竟我们人手少,课量极大,很少有时间再充电去补充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再加上每次上课都是以大班(50人以上)为主,学生多,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四、解决方案和对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文件精神,我们针对《纲要》课程内容特点,已经在三年前就开始进行专题教学,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次教改可以说是上一次教改的延续和发展,我们除了在专题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外,现在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多更好地把专题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使师生互动方面进行强化。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配合线上线下师生的互动,以问题导入的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基本模式:四大专题+八大问题+若干小问题。就是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整合成四个大的专题,每个专题设计成2个大的问题。如第一专题以“国家危亡局面的加剧和救国之路的探索”为标题,设置了两个大问题:1.近代中国社会为什么又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2.为什么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都失败了?每个大问题里面根据教学要求与目标又设计若干个小问题,小问题课由教师概括提出,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提出。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我们探讨的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也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自主活动以及教师课堂讲授时间过长和过多地单纯依赖课件进行授课的缺陷而进行的一次探讨和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线上互动以网络微信群作为平台,加强师生的线上线下互动,具体做法是,每个教学班建立一个微信群,所有学生加入,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在微信群与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线上互动。目的就是要学生把手机(线上)“玩”在课堂学习中(线下),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只玩手机而忽略课堂学习的现象。

形式主要有:

(1)“小百家讲坛”,每次上课前,老师预留十分钟,由两个学生先后上台讲“历史上的今天”,教师首先把演讲的学生按照顺序安排时间,使他们早做准备,明确跟学生讲,上台讲的同学可以加平时分。结合本课特点,演讲内容以“历史上的今天”为主题,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线下),以时间作为切入,有叙有评,制作PPT上台演讲,所讲内容不是纯粹的描述,而是要有所思考,有所启示。为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要求他们利用微信群积极点评或者补充资料(线上),根据学生点评的表现,教师参与其中并予以肯定,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的依据。之所以设置这个环节,一是可以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而且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二是这种方式对上台讲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三是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线上线下互动,四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以平时成绩加分作为鼓励。

(2)线上思考、讨论、发言

这个环节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师在每一次上课前在微信群预告要讨论或辩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做好准备工作。如对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文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线上积极讨论,时间允许也可在课堂(线下)深入讨论或辩论。

同时教师上课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一些小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每个问题都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生可以在微信群里进行即时的线上回答。另外教师上课的时候,有些问题,有些内容讲的不够全面,学生也可以在线上进行一些补充。同时,教师上课的PPT的展示,也会有很多的一些问题列出,提示学生进行线上的思考和发言。课后教师在微信群予以评价,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的依据。

(3)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为提高师生的互动,我们把第四专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也就是共和国历史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进行主讲,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事先征询学生的问题。由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和图片制作PPT,事先准备,在课堂上(线下)给大家讲解,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在线下线上做点评(以线上为主)。这个环节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全面。

五、结语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局限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和自主活动。我们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一些手段,将课堂和课外紧密结合,师生角色发生一定的转换,尤其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把学生手里的手机,变为课堂学习的工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教师讲课和学生演讲过程中,往往会基于某个知识点自觉地进行网上查阅),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师生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