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9-11-14 07:21曲建强刘华刘祥栋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托幼发病率例数

曲建强 刘华 刘祥栋

猩红热是A组β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1]。在我国法定报告中为乙类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预防。2014年以来,山东省猩红热疫情出现再次回升[2],东阿县疫情和山东省疫情一样,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强防控势在必行。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有效依据,特对东阿县2005至2018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有流行病学史。(2)咽痛、发热、全身皮肤弥漫潮红,红点疹及鸡皮样疹。(3)细菌培养:鼻咽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较高,对诊断很有帮助。(4)血象:病的早期,白细胞总数增高,约在1~3万/mm3之间,分类中性可达80%左右。(5)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征(+)、皮肤脱屑、口周苍白圈与杨莓舌虽非本病特异性,但综合分析可有助诊断。排除标准:经相关实验室明确诊断为麻疹、风疹、水痘、药物疹和过敏性皮疹等有其他明确诊断的疾病予以排除。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调取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疫情和人口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至2018年我县猩红热疫情发病统计、三间分布(地区、时间、人群)、医疗机构报告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三、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8.0进行图表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疫情概况

2005至2018年东阿县共报告猩红热患者308例,其中临床诊断患者295例,占报告发病数的95.78%;实验室确诊患者13例(4.42%)。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99/10万,年发病率波动在0~28.16/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2018年(104例,28.16/10万),2009年和2010年无病例报告。见表1、图1。

二、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2005至2018年东阿县11个乡镇、办事处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前两位的分别为铜城街道办事处(133例)和新城街道办事处(43例),两地共报告199例,占报告发病数的57.14%。

2.时间分布

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发病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14年以来,发病数明显上升(表1)。有两个季节为发病高峰,分别为5~6月(94例,30.50%)和11月至次年1月(79例,25.65%),2月和9月份为发病低谷。见图2。

表1 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报告发病情况

图1 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发病例数及发病率

图2 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月报告发病数

3.人群分布

308例患者中男性181例,女性127例,男女性别比为1.42∶1。职业以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报告277例(89.93%);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29岁,其中学龄前儿童29例(9.4%);托幼儿童181例(58.77%);小学生96例(31.17%);中学生2例(0.65%);其他1例。见图3-4,表2。

图3 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病例年龄分布

图4 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病例职业分布

年份职业2005~2008年2011~2014年2015~2018年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学龄前17.69 45.41 2410.86 幼托儿童753.85 4358.11 13159.28 小学生430.77 2635.14 6629.86 中学生17.69 11.35 00.00 其他17.69 00.00 00.00 合计13100.00 74100.00 221100.00

4.医疗机构就诊情况

乡镇医院报告1例(0.32%);县级报告274例(88.96%);市级报告24例(7.79%);省级报告9例(2.92%)。

讨 论

2005至2018年东阿县猩红热疫情呈逐年升高趋势,年均发病率在5.99/10万。 2014年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形势与山东省基本一致[4]。有研究认为,近年来猩红热疫情上升,与群体免疫水平变化、地区优势、病原型别变化和气象因素变化有关[5-7]。

2005至2018年(2009和2010无发病报告)各

年份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综合来看,东阿县猩红热疫情季节性发病比较明显,其中以4~6月份春夏季为最高峰,这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冬春季流行主高峰的结果不一致[8-10],可能与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抗原性漂移、毒力增加或者与抗生素滥用后,病原耐药性增加有关[11]。东阿县猩红热疫情流行高峰和低谷与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在校学习和放假时间基本一致[12]。从发病年龄来看,患者主要是托幼儿童和小学生,提示托幼机构和小学是今后猩红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阿县猩红热主要发生在城区,这与城区人口高度聚集有关。发病后就诊及时,接诊的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并能及时上报也是城区报告病例较多的原因。

猩红热尚无有效疫苗可预防,因此加强疫情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是防止疫情暴发的关键,应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猩红热疫情的预警监测和疫情防控力度,做好儿童和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师诊疗水平和传染病报告质量,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避免猩红热疫情的暴发和流行。

猜你喜欢
托幼发病率例数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0-3岁托幼机构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体会
北京托幼服务亟待成长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