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Alb、UBIL、ET-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2019-11-14 07:50陈少军查志刚周凤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理性病理性黄疸

陈少军,查志刚,周凤霞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儿科,湖北十堰 4420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症状,主要由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肝脏胆红素代谢异常、胆汁排泄受阻等因素亦可引起此病[1]。大部分患儿属于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愈,另有5%~10%的患儿属于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易造成患儿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2]。准确评估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病情是合理治疗的基础。由于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难以早期评价患儿的确切病因[3]。目前多数学者研究认为[4-5],未结合胆红素(UBIL)水平和清蛋白(Alb)水平异常为新生儿黄疸的常见临床特征,通过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评估病变程度,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内皮素-1(ET-1)是人体内强收缩血管因子,新生儿缺氧时血清ET-1水平显著上升,而新生儿黄疸患儿常伴有缺氧症状[6]。因此,本研究分析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Alb、UBIL、ET-1水平,并探讨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为新生儿黄疸早期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年龄1~28 d,包括47例生理性黄疸(男30例、女17例)和79例病理性黄疸(男48例、女31例)。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及分级[7]。12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出生日期分为足月新生儿96例、早产儿26例、过期产儿4例;根据引发黄疸的病因分为感染性黄疸47例、母乳性黄疸22例、溶血性黄疸8例、其他围生因素黄疸49例;根据有无核黄疸分为有核黄疸5例、无核黄疸121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度黄疸88例、重度黄疸38例。另选取同期足月、无黄疸及其他疾病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0 d。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新生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健康对照组、生理性黄疸组和病理性黄疸组性别、出生日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2病例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的胎龄、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儿日龄≤28 d,出生时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3)患儿母亲妊娠期无疾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4)患儿无先天缺陷性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排除标准:(1)患儿有一项或多项资料不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患儿日龄>28 d;(3)患儿母亲妊娠期有严重疾病,胎儿发育受到影响;(4)患儿基本临床资料不完整。

1.3方法 采集患儿和健康新生儿入院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并保存于-20 ℃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瑞士罗氏公司,型号Modular P800)及配套试剂测定血清UBIL、Alb、ET-1水平。病理性黄疸患儿同时采用上述仪器及试剂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

2 结 果

2.13组血清UBIL、Alb、ET-1水平的比较 3组血清UBIL、Alb、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病理性黄疸组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q=9.683、24.663,P<0.05)和健康对照组(q=16.764、2.965,P<0.05),而血清Alb水平低于生理性黄疸组(q=8.154,P<0.05),但稍高于健康对照组(q=4.703,P<0.05),生理性黄疸组血清UBIL、Alb、ET-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13.956,11.225,7.263,P<0.05)。见表2。

表2 3组血清UBIL、Alb、ET-1水平的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P<0.05

2.23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3组ALT、AST、DBIL、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理性黄疸组ALT、AST、DBIL、TBIL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q=27.404、37.779、11.083、9.739,P<0.05)和健康对照组(q=20.873、31.401、15.671、12.774,P<0.05),生理性黄疸组ALT、AST、DBIL、TBI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4.298、10.452、4.645、3.184,P<0.05)。见表3。

表3 3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P<0.05

2.3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UBIL、ET-1与与DBIL、TBIL也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Alb与DBIL、TBIL无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关系

2.4不同病因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指标比较 不同病因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他围生因素黄疸患儿(qUBIL=7.039、5.565、8.575;qET-1=11.107、8.307、13.761,均P<0.05),而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他围生因素黄疸患儿(q=4.876、3.724、8.258,均P<0.05)。见表5。

2.5不同病因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水平的比较 无核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明显低于有核黄疸患儿(P<0.05),而血清Alb水平明显高于有核黄疸患儿(P<0.05);重度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而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见表6。

表5 不同病因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水平的比较

注:与感染性黄疸比较,*P<0.05

表6 不同病因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水平的比较

注:与有核黄疸比较,*P<0.05;与中度黄疸比较,#P<0.05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疾病。有研究显示,有30%~50%的住院新生儿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黄疸[8]。新生儿黄疸以患儿的巩膜、皮肤、黏膜等部位黄染为主要特征,其发病原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血中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新生儿黄疸大多数为生理性,少部分为需要治疗的病理性黄疸。重度病理性黄疸可诱发胆红素脑病,造成急性神经功能异常[9-10]。巫恒平等[11]的研究显示,有50%~70%的核黄疸患儿会在急性期死亡,有70%~90%的核黄疸幸存患儿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胆红素作为一种神经毒素,具有高度选择性,主要作用于基底核苍白球神经核团。姜苏敏等[12]的研究发现,UBIL水平增高与听觉脑干反应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出新生儿黄疸的病情对患儿的治疗至关重要。

黄疸是由机体内胆红素积累造成的。胆红素在肝脏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形成结合胆红素和排泄胆红素。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由胆红素的生成与排泄平衡决定,任何影响该过程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3]。新生儿黄疸包括UBIL升高和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上以UBIL升高较为多见。围生因素、溶血性疾病、母乳、感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等均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14-17]。ET-1是人体最强大的收缩血管因子之一,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分泌。血浆ET-1水平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很低,一般不参与体内循环,大部分ET-1(70%)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形式出现在组织中,结合其受体调节血管收缩反应。ET-1受体包括ETA-R和ETB-R两种,ET-1结合ETA-R后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磷酸肌醇信号通路以及钙离子通道,造成胞浆中钙离子浓度增加,引发持久血管收缩反应。缺氧、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药物等均可促进ET-1的产生,尤其在缺氧情况下,ET-1可大量产生并释放[18-19]。ET-1在肺脏中含量最丰富,而ETA-R、ETB-R在血管、气管、海马等组织中广泛分布。缺氧能直接促进肺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1,进而使血液中ET-1水平升高[20]。新生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时,其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21]。新生儿黄疸患儿常伴有窒息、缺氧情况,因此血清ET-1水平可能会出现异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理性黄疸组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和健康对照组,而血清Alb水平低于生理性黄疸组,但稍高于健康对照组;生理性黄疸组血清UBIL、Alb、ET-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此结果说明随着黄疸病情的加重,UBIL、ET-1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Alb呈现下降的趋势,进一步说明此类患儿体内Alb合成不足,肝脏胆红素代谢能力低下,在治疗时可静脉注射Alb,增加Alb与胆红素结合,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邹汉良等[22]的研究结果显示,降低血清UBIL可促进黄疸消退,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另外通过对本研究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他围生因素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低于感染性黄疸患儿,而血清Alb水平明显高于感染性黄疸患儿;无核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低于核黄疸患儿,而血清Alb水平明显高于有核黄疸患儿。重度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黄疸患儿,而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黄疸患儿。由此可见,感染性黄疸、核黄疸、重度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水平变化最大,可作为评估新生儿黄疸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ALT、AST、DBIL、TBIL是临床常用于评估新生儿肝功能的指标,有学者研究表明[23],随着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的增加,上述各项肝功能指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病理性黄疸患儿ALT、AST、DBIL、TBIL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和健康对照组,此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肝功能指标DBIL、TBIL通过诱导局部氧化应激代谢损伤而促进新生儿黄疸病情发展。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UBIL、Alb、ET-1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血清UBIL、ET-1与DBIL、TBIL也呈正相关关系,但是UBIL、Alb、ET-1与肝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明确,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4 结 论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UBIL、ET-1水平异常升高,血清Alb水平相对降低,且与黄疸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这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然而,新生儿黄疸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相关机制复杂,血清UBIL、Alb、ET-1水平能否作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指标还需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生理性病理性黄疸
鲁晓岚:黄疸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