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行为干预在重性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9-11-14 13:01曹允贞黄菊娟黄爱勤陈泳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26期
关键词:护理管理

曹允贞 黄菊娟 黄爱勤 陈泳康

[摘要]目的 探讨冲动行为干预在重性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50例)与B组(50例)。B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A组采用冲动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A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社会能力、认知功能的NOSIE评分,服药总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精神状态、冲动行为、暴力行为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性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中予以冲动行为干预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服药依从性等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冲动行为;重性精神病;护理管理;神经科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9(b)-0247-03

Effect observation of impuls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severe psychiatric patients

CAO Yun-zhen   HUANG Ju-juan   HUANG Ai-qin   CHEN Yong-kang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Treatment,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Mental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mpuls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sychosi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sychosis. Methods All of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psych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50 cases) and group B (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Group B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group A was given impuls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NOSIE scor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compared in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NOSIE score of social ability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The score of mental state, impulsive behavior and violence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Impuls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sychosis has a application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Key words] Impulsive behavior; Severe psychosis; Nursing management; Neurology

重性精神病(holergasia)的社會危害性极高,不仅危害自己,殃及家庭,也危及社会。据原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长期稳居榜首,尤其是重性精神病患者更为明显[1]。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来看,突然产生且通常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则为冲动行为(compulsion),这种现象在精神分裂症,尤其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发生比例极高,这与患者受幻觉或妄想(如被害妄想)的影响息息相关[2]。冲动行为干预属于精神心理卫生专科的常见专业术语,是医护人员及时采取包括心理疏导、行动约束、药物镇静等在内的措施控制、干预包括暴力、毁物、伤人、自伤、自杀等突发的冲动行为,以保护患者的安全或维护治疗效果。借此,笔者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相关部门及科室相互配合的基础上选取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冲动行为干预在该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1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组(50例)与B组(50例)。A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85岁,平均(56.0±4.0)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2例,双相障碍1例,躁狂症7例。B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84岁,平均(56.0±4.5)歲;其中精神分裂症41例,双相障碍1例,躁狂症8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重性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最新版)》[3]相关要求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冲动行为呈阳性症状的重症精神病者,愿意接受冲动行为干预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躯体危重疾患者。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予以氯氮平(武汉世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86,用法用量遵照使用说明书或医嘱)与利培同(北京天衡药物研究院南阳天衡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1072,初始计量为2次/d,1 mg/次,第2天增至2次/d,2 mg/次;如能耐受,第3天增至2次/d,3 mg/次;此后,维持此剂量不变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联合治疗,连续治疗8周。

1.2.1 B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用药指导。

1.2.2 A组  给予冲动行为干预。①根据患者的入院确诊情况成立冲动行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根据患者不同的重性精神病分型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护理期间定时对全体护理人员举行定期培训,内容以重性精神病冲动行为干预为主;定期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评估和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护理计划与措施。②护理前后准确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基本家庭结构、社会背景等,积极与患者家属与亲戚朋友建立良好、和谐的非医患关系和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建立正确的认知功能评判指标,提供患者依从性。③为安全起见,在临床治疗及快速镇静(RT)时根据患者的冲动和暴力行为予以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苯二氮类药物镇静治疗,对暴力或冲动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和备案,制定长期治疗措施等。④冲动行为干预:准确掌握患者的疾病病情和评估冲动无行为发生率,在了解患者的基本背景资料、病情及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加强患者冲动行为、自伤、伤人行为或幻觉、妄想防范;加强病室安全管理,严把入院关、严查、严禁携带各种危险品及忌品,如锐器、打火机等入院,定期做好安全检查,清除病房内外的各种危险物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根据病情对症处理,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与患者进行定时沟通,耐心、和蔼、语言委婉的交流等。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观察量表(NOSIE)评分和服药依从性。①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如下。显效: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异常、冲动或暴力行为等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意识障碍、认知功能异常、冲动或暴力行为等均有所改善或部分得到控制;无效:护理前后上述指标均未得到有效改善,甚至有上述指标恶化以及无法达标者。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NOSIE评价社会能力、认知功能等指标。③服药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100例患者的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的临床数据纳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的比较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NOSIE评分的比较

A组的社会能力、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精神状态、冲动行为、暴力行为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服药总依从性的比较

A组的总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重性精神病为主的严重性精神病的发生率始终处于较高的上升趋势[4]。据原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大约为2.7‰,70年代增至5.4‰,80年代增至11.4‰,到20世纪90年代初重性精神病的发生率则上升至13.47‰[5-6]。随着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和精神专科医院数量的递增与服务质量的逐步完善,重性精神病年均复合增长率依旧以4.20‰左右的速度递增[7-8]。目前,临床医学界对重性精神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重性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依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冲动行为[9-10]。

冲动行为是一种较急、短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有明显的情绪激动和口头或躯体攻击行为,且出现这种行为时自控能力极低[11]。本研究中,A组患者在予以冲动行为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总有效率,社会能力、认知功能等NOSIE评分以及服药总依从性等指标与B组相比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重性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科学、合理、有效的冲动行为干预措施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和态度,提高患者和家属治疗重性精神病的信心。本研究中,B组的精神状态、冲动行为、暴力行为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非冲动行为干预与冲动行为干预相比在重性精神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更差,当然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冲动行为干预在重性精神病治疗中良好的临床疗效[12-13]。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冲动行为干预的同时还辅助以相应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措施以及积极了解整体治疗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等方式来辅助冲动行为干预措施的开展,因此A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与护理效果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B组相比,效果更佳[14]。吕灯兰等[15]根据入院顺序将84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立哌唑结合氯氮平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治疗8周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冲动行为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的有效率为95.20%,对照组为81.00%,两组对比前者更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期间的服药依从性为100.0%,对照组为85.7%,两组对比前者依旧更高(P<0.05),提示对重症精神病患者予以冲动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疗效。本研究中,A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B组为84.00%,与吕灯兰等[15]的研究结果相近。同时在本研究中还发现,A组的服药总依从性为94.00%,B组为82.00%,与吕灯兰等[15]的研究结果相比偏低,这可能与样本选择有关,故还需更深层次的研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重性精神病的治疗时间与非重性精神病相比更长,治疗过程更加艰辛,这与该病不确定因素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冲动行为干预作为重性精神病临床治疗与护理中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适当予以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任艳芳,黄杨梅,王红.精神病医院门诊医务人员遭遇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6,30(17):2173-2174.

[2]何逸玲,王春光,李勇辉.冲动性在药物成瘾行为形成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成瘾的潜在行为标记物[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7,21(2):5-10.

[3]张怀晨,苏中华,张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激越症状与院前冲动攻击行为相关性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3):177-181.

[4]严万森,张冉冉,刘苏姣.冲动性对不同成瘾行为发展的调控及其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2):159-172.

[5]李颖,邵志彦.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311-2312.

[6]虞晓兰.积极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7):129-130.

[7]卢雪珍,黄琼,唐冬花.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出院后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4):174-177.

[8]朱庆翠.精神病患者80例冲动行为的心理护理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8):103-104.

[9]黄秀辉.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32-1533.

[10]黎敏,朱晓丹,赵雅静,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8,39(9):1402-1404.

[11]丁李英,强晓玲,郭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26(6):1096-1098.

[12]郑丽鹏,郑胜丽,朱晶晶.定位管理对精神科急重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32(12):1661-1662.

[13]黄芸,诸海英.精神科暴力行为与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50-52.

[14]郑延华,汪丽宏.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的护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23(7):45-46.

[15]吕灯兰,梁娟.冲动行为干预在重性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23(31):123-125.

(收稿日期:2019-01-10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护理管理
护士长巡视工作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分析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浅谈新木桶原理在临床科室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