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哪里

2019-11-15 02:18王本道
海燕 2019年1期
关键词:白露风景生活

□王本道

白露过后,秋意渐浓了。作为一个诗意的存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尽管飒飒秋风已让人稍有畏缩之感,但是读书写作之余,我还是喜欢独自在毗邻作协创作基地的六零河岸边徜徉。这是一条由南向北,流经整个市区的辽河支流,宽不过三十余米,夹岸长满芦苇、蒲草,还有星星点点的野花,至于为何称作“六零河”还尚未可知。几年前,城管部门依河修建了带状公园,辟出沿河路,增设了路灯、休闲座椅及多种装饰物,让人赏心悦目。

年轻时极喜欢外出,无论因公、因私,每年都会远行几次。当时的感觉是,在一种与自己生存背景存在巨大差异的另类景观中,有限的生命被赋予了时间上的延深和空间上的扩展。退休以后,特别是年龄进入老境,随着身体的多方不适,腿脚随之懒惰,外出游走的念头遂日渐式微。日复一日虽然是老守田园般的生活,但每天总要出门散步,逛菜市场,读书写作之余,还需参加作协的一些活动,免不了要时常乘坐公交车。久而久之,感觉几十年来自己行踪所及的许多熟悉的地方,竟有许多熟视无睹的“风景”。就说这六零河两岸,以往也曾无数次走过,特别是市作协机关迁来此处办公后,周边环境与我相伴厮守不下十余年,然而当时对它竟浑然不觉,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登上河堤徜徉,见娓娓秋水潺潺流淌,夹岸的芦花已经渐渐由灰变白,蒲草丛中,一丛丛金色的蒲棒似火炬般的指向蓝天,处处氤氲着温馨、静谧、祥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茫茫的芦苇荡中,我似乎看到白露般纯洁的爱情捧水波款款而来,在露气凝重的秋日,成为一种传奇。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诗圣杜甫的美好诗句,写的恰恰是自己身边的情境。大自然把秋日的美景洒向广袤的土地,没有哪儿会有例外。由此我想到,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想换一个地方待上几天,换一种心情,换一种活法,固然是有质量的生活。但是囿于多种因素,没有条件远足旅行,那么努力挖掘身边的真善美,体会生活的真谛,同样能自得其乐。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曾说过:“在黄昏降临的融融暮色里,我立于四楼的窗前,眺望无限远方,等待星星的绽放。我的梦境里便渐渐升起长旅的韵律,这种长旅指向我还不知道的国家,或者指向纯属虚构和不可能存在的国家。”我认为这种玩法并非“玄乎”,而是实在。中国古人就曾发明过“卧游”法,即通过阅读放飞心灵,照样可以达到远游名山大川的效果。年轻时我虽然喜欢往外跑,去体验异地的生活,但是很不屑于中产阶级那种所谓的度假游。怀里揣着金卡、外币,动辄欧洲、北美、大洋洲,历览名山大川,教堂庙宇,这是有钱人的奢侈,抑或是一种炫耀,与普通百姓生活相去甚远。还有那种预先与某个旅行社签好合同,众多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被导游赶鸭子式的马不停蹄一站一站地跑,满足“到此一游”的心里需求,这样设计感极强,较为形而上的旅游也很讨嫌。旅游是一种边走边想,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活动,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理解其意在于,行万里路,就如同读万卷书,需要有精致的思考和消化的空间。否则,即使行了万里路,或许都如过眼云烟,了无痕迹,旅途劳顿不说,还白搭了路费盘缠。有人说身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风景不分远近,只是视角各有不同。自己所处的乡土即是别人的远方,而我们的远方同样是别人的乡土,诚如诗人卞之琳所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身边都会有许多可供欣赏的景致,就是看你是否用心,怀着怎样的心态与心情了。这几年,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已经验证了这样的理念,比如,我每去公交车站等车,总要途经一个小巷,巷子里的住宅小区环境绿化美化程度很高,春秋佳日,林木挺秀,绿草如茵。路边,透过细细密密的篱笆墙,几朵粉色、蓝色的牵牛花钻出来,有的还爬到树梢缠绕在一起,静静地绽放生命的美丽,时而有几只蝴蝶,闪着绚丽的翅膀翩翩而来。乘坐公交车我多半会选择前进方向临窗的座位,透过宽大的玻璃窗,车外的景色一览无余。晨风经过一夜的沉淀,滤去了浮尘与浑浊,变得清新甜润,天空中有时会飘来片片晨雾,绝对不是霾。雾气之中,早点摊的女摊主正忙着打点顾客,早市上碧绿生青的各类菜蔬如艺术品般的摆满台面,一对年轻的情侣在树荫下跳着交谊舞……这样的景致,海市蜃楼般的让我如痴如醉。一年四季,寒来暑往,每天路经两旁的场景都是不一样的,走着走着,便把路走成了风景。

记得两年前,也是中秋时节,我与几个文友在大辽河之滨的一处景区采风,秋风拂煦,硕果盈枝,波光水影,鸥鸟翔集。此时,一位年轻貌美的母亲正携一个四五岁女儿玩耍,母女俩简单的对话,让我心有戚戚。母亲:“宝贝,快来看风景呀。”女儿:“妈妈,什么是风景?风景在哪里呀?”对稚气女儿地发问,年轻的母亲竟一时语塞。“风景是什么,风景在哪里?”这样问题看似简单幼稚,但答案或许是“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简单地说,风景无非是自己没有见过的人、事和自然风光等等。当今世界,城市被克隆似的繁华,整日在这里紧张而忙碌地生活工作,过着单调而乏味的日子,生活的快感日益被金钱和物质控制。用心去感悟自己闻所未闻的美丽,是一个人生命本身的需求,内心的需要。满足这样的需求,不单是去远方,我们身边旖旎的风光也俯拾皆是。更何况上帝不小心打翻的调色板,把缤纷的色彩,迷人的风情,无私地洒向整个地球村广袤的土地,可以说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地方,都有几处异于他乡而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供人去欣赏,去陶醉。古人似乎比今人更懂得如何享受身边的风景,还是诗圣杜甫,当年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妻将子,寄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并建草屋。虽饥困惨怛,身处艰辛,却努力发现发掘身边的郊野之美,抒发恬淡之情。他在草堂生活了3年零9个月,写下诗作294首,几乎占他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一。清代文人李渔,曾在家乡浙江兰溪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且停亭”,意为让人们走到这里停一停,欣赏这里的青山秀水,并拟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上午的两个小时,我都在六零河带状公园里徜徉,芦荡葱茏,秋风骀荡。放眼望去,河水在秋阳中逶迤,如娇嗔的女子收敛的蛾眉。河的这边是两所高级中学,上课时间,校园里阒然无声。另一边是辽河油田的两个油井,抽油机的臂膀不停地上下翻动,似鹏鸟展翅。来这座小城工作生活了三十几年,不知怎的,至今才觉得她竟然如此美丽。此时,对岸的广播传来乐曲,细听是时下流行的一首歌曲《落雨的秋》。“又是落叶飘零的秋……又是候鸟南飞的时候,几许回望你远去的轻舟,泪水模糊我无助的眼眸”。委婉且带有些许缠绵的旋律,时时掀动着我心中的波澜。秋,是丰收的季节,又是让人追怀往事的时候,回顾有生之年一路行来的苦涩、艰辛与迷茫,都如眼前的流水淌过,不过一瞬之间。念及此,我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深深地呼吸,感到前所未有的神清气爽。我将倍加珍惜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安于这里的烟火生活,并在跌宕的命运中平和以对。要效仿古人“采菊东篱下”“独坐幽篁里”“倚杖听江声”“闲敲棋子落灯花”将来日交付这里的风光水韵,旭日烟霞。

猜你喜欢
白露风景生活
白露 秋分
白露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白露
生活感悟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