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探究

2019-11-15 02:29
长江丛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英美任课教师多媒体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21世纪进入多媒体时代,其特征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主体,注重知识创新和信息传播。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传递知识的方式、手段和速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对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也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同时,2018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正式出版,其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影响着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英美文学》的教学。如何在《国标》的要求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好多媒体的积极作用,有效实现《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培养要求及其面临的挑战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文件中,国家都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2000年修订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指出,《英美文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可见,《英美文学》课程不仅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还肩负着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学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以及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深层理解,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重任。

目前,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着新形势和新变化。由于市场经济和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英美文学》课程因其无法直接给学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地位逐渐显得尴尬,相关教学的课时和学分被大大挤压和缩减,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得不有所删减。同时,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英美文学》的教学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发生了一些新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多样、速度更迅捷、选择更多元;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开阔,接受能力更强,思维也更敏捷;许多学生多媒体技术运用熟练,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广泛获取各种信息和专业知识。这些变化都对《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此外,《国标》中有关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素质、评价要求等都对英语专业具体课程的授课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英美文学》的教和学都应进行相应的改变,以完成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多媒体时代《英美文学》教学中“教”的有效应对

面对《国标》要求和多媒体时代的新情况新变化,为适应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任务新要求,实现英语专业本科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英美文学》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着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应对举措。

(一)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适时充电,终身发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多媒体时代各种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加快,作为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任课教师,更应该树立终身发展的观念。在继续发挥传统获取知识途径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通过利用和发挥数据库、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新技术,学习掌握《英美文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代表性成果,适时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科体系,优化知识结构,并运用到《英美文学》的教学当中去。

在多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教师获取知识的传统方式主要是通过书店或图书馆购买、借阅书籍、报纸、期刊论文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的普及,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加,文献检索与论文查阅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都有较好的资源数据库和电子书库供教师使用。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数《英美文学》教材的编写年代较久远,相对而言较少涉及当代英美文学的作家和作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有关当代英美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把时代发展脉搏,实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如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其作家简介和作品情况在英国文学教材中就很少涉及到,更多需要任课教师通过网络、期刊、书籍,甚至博客等来了解关于石黑一雄的研究现状。

此外,新的文学理论的不断涌现也可能会影响到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这也需要任课教师加强学习,一直走在学术前沿。为此,《英美文学》任课教师除了阅读英文期刊、杂志和书籍了解国外的文学研究现状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相关数据库掌握国内的研究现状,或者通过国内外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将所了解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于教学中。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了生态批评理论,一批关于生态理论介绍和运用该理论解读文学作品的优秀文章涌现出来。有的学者将生态批评和莎士比亚研究联系在一起,那么在学习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就可以将文中研究的相关观点传授给学生,或推荐给学生阅读后大家再一起讨论。在学习《瓦尔登湖》的时候,可以就它对中国散文的影响及其误读与学生探讨。此外,每年都会有各种关于英美文学的专题研讨会,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会议的重要议题和观点分享给学生。

同时,《英美文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新型的网络课程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加油充电。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简称“教育部网培中心”)每年都会向高校教师推出各类网络课程,其中包括多门在线点播课程和专题、同步培训课程和网络直播讲座等供高校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申请并学习。不仅如此,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视野广、多技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为此,《英美文学》任课教师在深化本专业知识涵养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其他学科专业的知识视野。英美文学教师应该通过传统的书籍和现代的信息网络等手段,时时学习跨学科知识,比如有关历史、社会、文化、哲学、艺术等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

(二)及时学习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技能,增强教学效果

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促使《英美文学》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不断丰富变化、推陈出新。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信息传输新技术,以丰富教学课堂形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此,《英美文学》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中有关英美文学的教学资源,比如选取知名院校的公开课、YouTube英语教学视频、ESL英语教育资源、BBC专题记录片等与所授课程内容有关的部分,在教学中播放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提升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还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尽快学习和利用多媒体时代的教学新手段、新方式,如慕课和微课等。

慕课(MOOC)这一术语自2008年开始提出来以后,因其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学习等特点而受到许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使用。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慕课完善并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慕课是英美文学教学的有益补充,《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慕课这一新的课程方式,鼓励学生课下选学有关《英美文学》的慕课,加深对课堂上英美文学的学习研讨,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受力和英美文学的鉴赏能力。比如中国大学慕课网曾推出西南交通大学的《西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通识课、黄宗英教授主讲的《英美诗歌名篇选读》课程、《诺奖作家英文作品赏析》课程。此外,上海外国语大学与英国Future Learn平台也合作建设慕课平台,有多门关于英美文学的课程供学生学习。除了慕课外,微课也需要《英美文学》教师关注。“微课”是在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教育部网培中心给出的定义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微课直观、简短和灵活的特点。

事实上,为了鼓励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英语课程的教学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每年都会举办各项技能教学比赛。自2017年开始,“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增设了微课专项比赛,鼓励教师在现代科技背景下探讨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英美文学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参加或参与此类比赛,这将有助于直观地学习到最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三、多媒体时代《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的有效应对

在多媒体时代,在有关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英美教学》教学不仅要求“教”的主体——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完善自己的只是结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也要求“学”的主体——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重视课堂上PPT展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表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让部分学生做PPT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英美文学》教师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布置个别学生就某个文学术语、某个作家、某部作品、某些选段等在课堂上以PPT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在学习英国文学史的“文艺复兴”时,可以让学生准备3分钟左右关于“文艺复兴”的PPT介绍。这项作业要求学生首先在海量的信息中精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消化吸收关于“文艺复兴”出现的背景、在各个国家出现的时间、特点、代表人物、影响等,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用PPT的方式展示出自己对“文艺复兴”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精简所查阅的信息,要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还要删减、组合所查信息。认真准备的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一项作业中他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课堂PPT的展示不仅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在准备PPT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多次信息的取舍。哪些材料需要保留,哪些需要删掉;哪些原文可以保留,哪些资料需要自己修改润色;资料的顺序如何,哪些需要用不同的字体或色彩表现出来;是否有必须插入音频或视频,需要多长时间?资料中是否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自己是否尽可能做到了客观?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认真回答,并在课堂上展示前不断地修改、润色、完善。这其实就是学生思辩力的培养过程,因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发问,运用所学知识,理性思考,在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谨慎的判断和公正的评价,在终稿前要不停地反思PPT的内容,调整PPT的结构。这正符合《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思辩力的界定:“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利用课前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指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监管、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组织和配合他人开展学习活动;能及时总结并善于借鉴有效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而多媒体的应用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每次上课前,《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布置所有学生根据上课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为此,学生首先要完成课本有关内容的阅读和思考,然后还需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数据库、网络课程、微信公众号等了解即将学习的英美文学作家和作品的研究现状,做好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或授课资料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本功,提升文本的概述能力和赏析水平;利用网络进行的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学会定位自己所需信息,同时要求学生作出自己的公平判断,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熊》时,教师可以布置查阅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对该小说的评论,并做简单的文献综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找到关于《熊》的评论,然后进行快速阅读,抓住各篇文章的主旨,最后写出梗概,并作出自己的评判。值得一提的是,在预习作业中,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后复习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前预习过程中的体现出来的优缺点,及时地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了保证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英美文学的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结合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关注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动手,善反思,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应对毕业后学习生活。

总之,在《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英美文学的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时代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和水平,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做好各方面准备。具体而言,首先,英美文学教师应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深度。其次,英美文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上PPT的展示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注重课前课后作业的布置,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最后,英美文学教师还应该注意,多媒体时代,不论是PPT,还是慕课、微课等都是教学手段,应该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技术,不应该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注重教学效果,时刻牢记它们都应该服务于英美文学的教学目的,关键是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英美任课教师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