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方言词典》方言词例释

2019-11-15 07:32
长江丛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本义词义词典

《于都方言词典》[1]是谢留文先生自1991年始应李荣先生的号召,调查赣州市东部通行客家方言的于都县,并于1998年作为《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地方分卷出版的词典。该词典收录广泛,几乎全部覆盖了本地人所普遍使用的方言词,并将所收条例按天文地理、时令时节、植物农具、屋舍器具等30个大类排列,并对每一条词例进行注音和释义,体现出丰富多元的当地文化,这些极具特色的方言词既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于都方言研究、民俗文化考察的重要作证材料。因此,本文选取《于都方言词典》中体现赣南民俗风情和社会文化的方言词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其词义理据,为于都方言研究和赣南民俗文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一、方言词概述

著名学者刘又辛曾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新语言学的几个方面,发展的步子很不一致,音韵学的步子快一点,其次是语法学,词汇学最落后。在词汇研究中,方言词汇的研究更为落后。”事实的确如此,但近年来,各地方言词典、方言词汇考证以及方言本字考的文陆续章问世,表明方言词汇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关于“方言词”的定义,学术界依旧看法不一。周祖谟认为是“个别地区所应用的比较特殊的词汇”[2];郭在贻认为方言词和口头语词都是俗语词的一部分,通称为“方俗语词”[3];董绍克认为“方言词汇有两个含义,第一,指一个方言中说法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第二个,指一个方言所使用的全部的词,既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又包括与普通话相同的词。第一种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方言词汇,第二种我们称为广义的方言词汇。”[4]由此,本文借鉴郭在贻先生的观点,认为“方言词”即包括现在方言中流行于口语中的词,也包括产生于前代但在后代被重新赋予了时代意义的词。并以此为标准,选取10个《于都方言词典》中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词进行词义理据的探索。

二、于都方言词例释

(3)打卦[ta31kua44]。词典收录两义,一指根据卦象推测吉凶,一指“串门闲聊”,其中,谢留文将“打卦”第二个义项中的“卦”作同音替代符号,认为“卦”不是本字。但笔者推测“卦”应是本字。“卦”本义是古代筮法的一套符号。《说文·卜部》:“卦,筮也。从卜,圭声。”《玉篇·卜部》:“卦,八卦也,兆也。”《易·说卦》:“观变于阴阳而立卦。”韩康伯注:“卦,象也。”古人善用占卜所得之卦来判断吉凶,或对一些未解之事寻求答案。如《史记》:“自古帝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史记·李斯列传》:“二世惊,自以为惑,乃令太卜令卦之。”《说苑·反质》:“孔子卦,得《贲》。”而卜卦之人通常由祭司和巫师充当,卜卦过程相当繁琐,《史记·龟策列传》曾记载繁琐的命龟仪式:“卜先以造灼钻,钻中已,又灼龟首,各三;又复灼所钻中曰正身,灼首曰正足,各三。即以造三周龟,祝曰:‘假之玉灵夫子。……灵龟卜祝曰:‘假之灵龟,五巫五灵,不如神龟之灵,知人死,知人生。某身良贞,某欲求某物。即得也……可得占。’”由此可知,卜卦过程中,巫师首先要对祈求对象的权威歌颂一番,表示自己对它的崇拜和依赖。待到得兆和观兆之后,可能还要有谢神的祝辞。通常嘴里一直念个不停,人们看到巫师嘴一直在说话,由此形容喜欢一直说话的人。卦,即引申出“说话”义。元佚名《硃砂担》楔子:“又道是‘打卦,打卦,只会说话。’你怎么信那些油嘴的话头”。《重编国语词典》收录了“八卦”这个词,其中一个义项就是“闻言闻语,道人长短之意”。本在中国香港地区使用,现大陆都在使用,如“你这个人这么那么八卦”就形容一个人经常说人闲话。于都方言正是借了“卦”的“说话”义,“打卦”通常是指农村妇女天天围在一起,道人长短,说着不着边际的话。词典中还收录了“【打卦佬】”和“【打卦婆】”两个词,“打卦佬”指称呼喜欢聊天,喜欢多嘴的男人,“打卦婆”指称呼喜欢聊天,喜欢多嘴的妇女,略带贬义色彩。

(5)打粗[ta31 tshu31]。“吃起来不讲究”义。“粗”本义指糙米、粗粮,与精米相对。《说文·米部》:“粗,疏也。”段玉裁注:“《大雅(召旻)》:‘彼疏斯粺。’笺云:‘疏,麤也,谓粝米也。’麤即粗。”《庄子·人间世》:“吾食也执粗而不减,爨无欲清之人”王先谦集解:“宣(颖)云:‘甘守粗粝,不求精善。’”粗由本义“糙米”引申为“粗糙、质地低劣”义,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米部》:“凡物不精者皆谓之粗。”如《西游记》第十回:“草履麻条粗布被,新宽强似着罗衣。”《现代汉语词典》记录的“粗茶淡饭”、“粗布”也是借此义。粗由形容“物不精”扩大到形容“使用的人不讲究”。于都人认为经常吃粗食、清淡的饭菜都不挑剔的话,说明他吃东西不讲究。在临近的赣县客家话中,“打粗”还可以形容一个人食量大,也是从“不讲究”之意引申出来的。与之构词的“打”词义虚化,成为一个类似于“类词缀”的成分。

(9)驳洋蜡烛。“点蜡烛”义。《说文》:“驳,马色不纯。”本义指马毛色不纯。《尔雅·释畜》:“駵白驳。”刑昺疏:“孙炎曰:‘駵,赤色也。’谓马有駵处有白处者曰驳。” 后泛指颜色不纯,驳杂在一起。《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大舛驳,其言也不中。”成玄英疏:“驳,杂揉也”。驳杂即有交叉之义,进一步引申为连接之义。此义在粤语、客家话均有保留。而“洋蜡烛”则是因为“蜡烛”为从外引进过来的,本地没有,故加一个“洋”以示其外来性。词典中还记载了【驳歌】:对歌。【驳口】:东西的连接处。【驳船】:用来载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驳灯】:点灯。【驳脚婆】:贬称给人做填房的女人。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10组方言词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词典所记录的都是于都客家人民所普遍使用的交际用语,口语色彩浓重,人们经常根据事物典型特征进行命名,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如“琵琶老鼠”,“打卦”等。其次,方言词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有些词保留了古语完整意义,如“髀”,“”、“供”、“炙”,另外一些词词义也是从古语词中生发出来的,体现出于都人民独特的民俗文化,如“脚”反映的山文化。总之,研究这些方言词不仅能够反映客家人民所共有的文化内涵,也折射出于都客家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汉语词源研究今后所共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本义词义词典
“大力士”纸片人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韩嚼牙
“函数及图象”错解词典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大少不同
漫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