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纤维质量监测体系初探

2019-11-15 08:09马立新
中国纤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舆情纤维评估

文/马立新

纤维质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尤其在关系到儿童以及特殊群体方面更是要严格把控。纤维质量监测可以围绕影响纤维质量安全因素进行,通过质量监测可以评估某个地区或某类产品的整体质量状况。

纤维质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尤其在关系到儿童以及特殊群体方面更是要严格把控。纤维质量监测可以围绕影响纤维质量安全因素进行,通过质量监测可以评估某个地区或某类产品的整体质量状况。

本文所指“纤维”包括纤维和纤维制品,其中,“纤维”是指棉花、毛、绒、茧丝、麻类纤维,以及再加工纤维、化学纤维等;“纤维制品”是指絮用纤维制品、学生服、纺织面料等纤维半成品和制成品。

什么是纤维质量监测

纤维质量监测是指为了全面掌握纤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系统和持续地对影响纤维产品质量的重点因素进行舆情监控、资料收集、检验检测、数据分析、评估评价,综合研判,向政府监管部门、行业或社会提供决策、建议或者风险预警的活动。纤维质量监测可以从现有标准所规定的质量安全指标入手,也可以是标准没有规定的未知探索性项目。纤维质量监测包含了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等方面。

纤维质量监测体系构建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纤维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健全纤维质量监测工作机制,预防纤维质量安全风险。一是修改法律法规。质量监测作为市场监管新的监督形式,开展工作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建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质量法》和《棉花条例》中修改加入质量监测的内容。二是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制定地方规章。根据各地纤维产业发展特点,建立相关纤维质量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监测主体和各方职责,统一规范监测行为,提升监测水平。管理办法中还应包括纤维质量监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监测计划的制定、监测计划的实施、风险评估和处置等方面内容。各部门在组织实施质量监测任务及相关工作时,应按照纤维质量监测管理办法规定组织实施。

(二)建立风险舆情网络体系。根据纤维质量监测工作需要,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准确、高效、全面的纤维质量风险采集网络。注重监测舆情信息,以网络媒体为主渠道,广泛收集纤维质量安全舆情信息,建立舆情信息监测数据库,不断扩大舆情信息监测范围,及时发现、密切跟踪纤维质量安全敏感信息。开展舆情信息深度分析工作,全面把握舆情状况和态势。

(三)建立协作机制体系。不断拓宽信息渠道,逐步建立市场监管部门系统内部各项职能之间衔接机制,注重从监督抽查、生产许可、执法打假、质量鉴定、质量申投诉、召回通报等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反馈风险信息。建立纤维质量监测协作机制,例如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及技术机构负责整体产品质量监测工作,在重点市、县或乡镇市场监管机构设立质量监测点,主要负责风险信息收集、样品采集工作等。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在开展质量监测过程中,急需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在加强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之外,还需要加强和消费者保护组织、行业协会等系统外单位的联系,不断丰富监测信息来源。

(四)建立流程实施体系。国家和省级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要根据地区、行业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纤维及其制品开展质量监测工作。从纤维质量监测信息收集、提出监测建议、制定监测计划、组织开展监测、实施技术评估、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形成监测分析报告等环节组织实施。

(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于质量监测涉及到的风险,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针对已被识别和确认的纤维质量安全风险,组织专家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风险等级、风险危害程度和风险发生概率等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加强与行业、高校和企业等系统外专家的合作,选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专家实现专家库的多元化,确保风险评估的科学和准确。

质量监测工作流程

(一)收集监测信息。收集纤维质量监测信息时,应优先选择对人身健康危害较大、受到消费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容。信息收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可以通过12315投诉举报、网络热点、报纸期刊、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中筛选,从而确定需要监测的产品。二是可以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和各地区市场监管部门下达的监督计划中确定。

(二)提出监测建议。对发现的纤维质量方面的风险,应根据质量安全隐患程度和影响范围,向上级部门提出质量监测建议,应当提供产品名称、监测检测项目、监测拟采用的判定依据及检测方法、监测数据的应用及建议措施。

(三)制定监测计划。根据质量监测需要,结合监测建议以及经费、检验能力等,组织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合理确定监测类别、监测项目、监测样品数量和监测频次等。

(四)开展监测工作。根据监测计划的要求,编制监测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监测工作。采用科学采样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方式可以分为购买样品和结合监督抽查抽取样品两种方式。结合监督抽查抽取样品开展的监测,应按照监督抽查的有关规定进行采样。

(五)实施技术评估。当监测工作中遇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并对风险因子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估,同时向上级部门提出监控或预警等级的建议等。

(六)形成监测报告。按要求向上级部门报送监测分析报告,并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真实。通过对监测产品的数据分析,确定该类产品的质量状况特点。另外,监测报告应明确处置的建议和措施等。

高标准开展纤维质量监测工作,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持续完善。建立起一个完善、高效的纤维质量监测体系,才能对市场监管工作中纤维质量监管领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确保纤维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舆情纤维评估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舆情
舆情
舆情
评估依据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