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小说《齿轮》之“雨衣”意象分析

2019-11-15 02:39杨瑞君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
关键词:雨衣死神现代性

杨瑞君

摘要:小说《齿轮》是芥川龙之介晚年代表作品之一,文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分别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齿轮”“雨衣”“人工之翼”“火”“松林”等。这些意象是帮助我们解读这篇小说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以其中一个意象“雨衣”为重点进行分析,透过这一意象来解读芥川晚年的心象以及当时的时代样貌。

关键词:芥川之死;雨衣;死神;现代性;二重对立

一、《齿轮》概要

《齿轮》是日本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遗作,也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芥川晚年的自传,原名《索托姆之夜》。芥川于昭和二年(1927年)七月二十四日凌晨在家中自杀,留下遗稿《齿轮》、《一个傻瓜的一生》、《暗中问答》和《十支针》。《齿轮》是其中唯一一篇纯粹的小说,也是芥川晚年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全文由六章组成,分别是一雨衣、二复仇、三夜晚、四还没完、五赤光、六飞机。其中只有第一章“雨衣”曾在芥川生前发表于武者小路实笃主编的杂志《大调和》,其余五章均作为遗稿被发现后刊登于《文艺春秋》上面。执笔时间被推断为1927年3月23日到4月7日之间。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我”为了参加熟人的婚礼在去东京的途中听到有关穿着雨衣的幽灵的故事,此后有关雨衣的奇怪事件不断发生。“我”正在听旁人讲述穿着雨衣的幽灵的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眼前突然发现候车室的长椅上,坐着一个穿雨衣的男人,正心不在焉地往外边看,“我”不禁心中一寒。后来在车上一个穿着雨衣的男人走过来坐在我们的对面,和T君闲聊分别时穿雨衣的男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失。下车之后穿雨衣的人又坐在我旁边的长沙发上,正有气无力地开始脱衣服。到东京参加完朋友婚宴在旅馆写作时,接到电话得知姐夫在离东京不远的乡下被轧死的时候,竟然还披着不合季节的“雨衣”。去精神病院探望姐姐回旅馆一下出租车,便看见一个穿雨衣的人在和茶房吵架。当“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些怪象决定去山里休息一段时间从而获得暂时的心灵宁静时,在东海道线的一个车站坐上了一辆开往山里避暑地的汽车,不知为什么,这么冷司机却穿了一件旧雨衣。“雨衣”的每次出现都不断加重“我”的恐惧与不安。之外红光、黄色的计程车、黒与白、土拨鼠、翅膀、火灾、复仇之神等奇怪的意象也不断出现。不久“我”的視界被半透明齿轮充满,其数量不断增加,再之后伴随而来的就是激烈的头痛。全文充满了各种怪象,幻觉与妄想,对于那些无法解释的暗示,“我”一边觉得恐怖,一边心中徬徨无助。

二、“雨衣”与死神

《齿轮》普遍被认为是芥川晚年的自传,其中被不安与恐惧缠绕的“我”便是芥川晚年的代言。芥川晚年身体上疾病缠身,生活上债台高筑,精神上对艺术创作怀有巨大的不安,这些因素累加在一起让芥川痛苦不堪。《齿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已经没有力气往下写了,生活在这样的心境里,只有无法言说的痛苦,有谁能在我熟睡中把我掐死呢?”这句话无处不透露着芥川虚无,无力,绝望的心。同时《齿轮》开篇便提到“穿着雨衣的幽灵”,此后“雨衣”这一意象不断出现,贯穿全篇,全文除标题外共计出现八次。而每次出现又都是极其不寻常的,第一次登场便是伴随着幽灵一起出现,之后多次遇到穿“雨衣”的人和丢弃的雨衣。更甚者“我”姐夫在离东京不远的乡下被轧死的时候,竟然还披着不合季节的“雨衣”。(据当时报纸报道,芥川的姐夫在自杀之时穿的并不是“雨衣”,“不合季节的雨衣”这一情节是芥川虚构的。)“心不在焉地往外边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在那儿了”“正有气无力地开始脱衣服”“不合季节”“吵架”“旧雨衣”,这些描述无一不是消极的,异常的,散发着悲观,灰暗的气息。所以对于文中“我”来说,当“雨衣”每次出现时,既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幽灵的故事,这些悲观消极的因素又会带来莫名的不安与恐惧,从而使“我”不断感受到死亡的气息。“雨衣”每出现一次也预告着离死亡又进了一步,“雨衣”便像死神一样的存在宣示着死亡。芥川生前仅发表了第一章“雨衣”或许可以解读为当时已感受到了死亡的濒临,生了自杀之心。

三、“雨衣”与二重对立

在芥川的晚年代表作《河童》里,有这样的场景,一匹年纪还轻的河童被两匹像是双亲的河童以及七八匹雌雄河童捆着他的颈根快要断气的拖着走。而这只河童就是芥川自身,沉重的家庭负担也是芥川自身的写照,在芥川已经身心疲惫、憔悴不堪的时候,二姐家失火房屋被烧,而二姐夫在此之前因为买了巨额保险而被认为是故意纵火,两天后,二姐夫卧轨自杀,二姐一家就来投奔芥川,此时的芥川为了家人甚至停止写作,巨大的经济负担让他不知所措。在给佐佐木茂索的信中他吐露了因为二姐家的事情烦恼的情绪:“因处理家姐房屋善后事,事情冗杂,颇伤脑筋。但仍须写些东西。头脑一片混沌。火灾保险、生命保险、高利贷等问题纠缠不已,令人吃不消。神经衰弱无痊愈之时。”此时的芥川却仍相信:“艺术世界里没有停滞可言,不进步则是后退。”在饱受身体健康恶化,现实生活压力,性格缺陷等所带来的痛苦折磨时,心力交瘁的芥川在创作道路上也诸多不顺,这更是加重了芥川的痛苦。艺术至上的内心追求与现实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立与冲突。现实就像雨衣外的瓢泼大雨一样向芥川砸来。

雨衣或许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一件服装,它以一种密不透风的方式包裹住雨衣里的人,仿佛全世界都可以隔绝在外,形成一个“表”与“里”的对立。芥川在这里或许也是希望拥有像雨衣那样可以遮风挡雨的某种存在的,从而帮自己挡掉所有来自现实的冲击以坚守自己那颗内心艺术至上的心。所以笔者认为芥川透过“雨衣”的这种特性其实也在影射着现实与艺术至上追求的二重对立,而这种对立使芥川痛苦不堪。

四、“雨衣”与现代性

虽然对于“我”而言,“雨衣”是死神一般的存在,代表着一种使自己痛苦不堪的对立与冲突,可是芥川为什么选择了“雨衣”而不是其他意象呢。据说“穿雨衣的幽灵”灵感来自于果戈里的小说《外套》。《外套》主要写了一名七品文官阿卡基耶维奇在旧外套实在破得不能穿的情况下费尽心思攒钱买了件新外套,却又被人抢走,不幸郁郁而终的故事。阿卡基耶维奇死后,变成了一具以寻找外套为借口专门剥人外套的“幽灵”,最终剥了训斥过他的“要人”的外套。果戈理别出心裁地采用了魔幻的写作手法,在公务员惨死后并没有结束,续上了一个幽灵剥外套复仇的故事。芥川在这里改头换面给幽灵穿上了“雨衣”。

猜你喜欢
雨衣死神现代性
气球雨衣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雨衣变形记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能变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THREE BODY THE THIRD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THREE BODY THE THIRD
雨衣·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