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鲜来反潜?没错!

2019-11-16 01:53无限建制
小学生学习指导(小军迷联盟)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石斑鱼信鸽反潜

●无限建制

近年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开始对海军的潜艇部队进行更新换代,一些年代久远、噪音较大、性能较差的老式潜艇纷纷被热销全世界的“基洛”级潜艇、“鲉鱼”级潜艇等现代化潜艇所取代。

由于美军的传统假想敌——中、俄等国潜艇部队实力日益增强,如何高效探测潜艇也成了美军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除了不断增强传统的探测能力之外,美军还想出了一些异想天开的计划,其中之一就是用“海鲜大军”来反潜。

让石斑鱼“大叫”?没错!

据美国某科技网站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计划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生物水下潜艇探测系统”,而这些生物就包括了人们熟知的多种美味海鲜——黑鲈鱼、石斑鱼、鼓虾等。

美军期望通过研究这些海洋物种在水下接触到潜艇后的行为习惯、反应等特征,来探测隐蔽在大洋深处的潜艇。一旦这种生物反潜系统投入运转,将极大增强美军对潜艇的探测能力。

比如当一艘潜艇航行经过石斑鱼时,被打扰的石斑鱼会发出类似“隆隆”的叫声。潜艇的静音性能虽好,但也只能尽量降低自己产生的噪音,却无法让石斑鱼闭嘴。这样,只要石斑鱼持续“大叫”,那么无论静音效果多好的潜艇都会无处遁形了。

海洋深处的大型石斑鱼

美国媒体描绘的“生物水下潜艇探测系统”设想图

让信鸽参战?没错!

靠海鲜反潜,虽然听起来相当不靠谱,但这种运用动物来作战的思路并非什么新鲜事儿。人类的战争史上,一直都不缺乏动物的身影。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当时无线电技术尚未成熟、可靠性很差,信鸽就是传送军情任务的中坚力量,仅英国在此时期就动用了10万只信鸽执行各种任务。由于当时坦克也没有配备无线电,所以,信鸽也是当时坦克的唯一的通信工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信鸽在盟军通信系统中依旧扮演了救命稻草的角色,英美军的轰炸机上常常会带上信鸽。若飞机被击落坠毁,信鸽就是最后的联络手段,盟军伞兵部队也要带上信鸽,以防万一。

进入现代,美国海军训练海豚、海豹等用于搜救和排水雷等任务,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曾经风靡世界的电脑游戏《红色警戒》中,盟军海豚的灵感就来自现实中美国海军麾下的“海豚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克上携带的信鸽

故事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电脑游戏《战地1》中也有英军使用信鸽的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飞行员把信鸽笼带上轰炸机

美军伞兵带着信鸽进行跳伞训练

保护渔业资源?错不了!

不过本次的“海鲜大军”反潜计划与以上的动物作战先例不同的是,鱼虾不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它们只是对水下的人造航行工具做出本能的反应。只需要在这些海洋生物活动地带部署信号接收装置,即可建立一个有效的反潜系统。

这种生物反潜系统不但较常规的主/被动声呐、雷达、红外等潜艇探测技术更为敏锐,还不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训练动物。既提高了反潜效率,又节约了经费,可谓一举多得。

不过听上去虽然很美,但这一切目前仅仅停留在规划阶段,系统何时可以使用尚未可知,因此有效地探测水下潜艇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不是件容易之事。

另外,该计划也存在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该计划需要相当大的种群数量支持。要知道,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国“吃货”群体的异军突起,对石斑鱼等海鲜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美军的石斑鱼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大叫”,就被渔民捞走,卖给食客吃掉了。

清蒸石斑鱼是中国名菜

浩浩荡荡的捕鱼大军

所以美军要想执行这个看似完美的反潜计划,应该把重点先放在对石斑鱼资源的保护上,让这群“反潜卫士”能够长期存在于大洋中,这才是首要的。

不然等到美国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却发现石斑鱼都快被吃完了,那就什么都晚喽。目前全球的石斑鱼有八成是在亚洲水域捕获的。所以石斑鱼能不能反潜先放在一边吧,保护渔业资源,实行可持续的捕捞计划才是当务之急啊!

猜你喜欢
石斑鱼信鸽反潜
潜艇与水下无人航行器协同反潜作战运用方法
巨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物种有效性分析
疫情+年底结账,石斑鱼价格应声下跌,春节前或涨一波
反潜战:追击沉默的对手
中国人热捧德国信鸽
小信鸽学飞翔
跨国卖信鸽 掌握门道好赚钱
航空声纳浮标在反潜作战中的使用
信鸽是这样练成的
垂钓石斑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