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气节”浑相似

2019-11-16 06:52常琼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气节意境散文

常琼艳

摘  要: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诗词与散文作为不同的文学体式,各具特色,然而细细赏玩,我们不难发现其相通之处。

关键词:诗歌;散文;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1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异卉,一直为人们所传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而中国现代散文也以它独有的魅力感染着人们的心灵,许多经典散文,让人百读不厌。

诗歌用语精炼、跳跃性大、联想丰富,读诗首先要通过文字信息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连缀意象,填补诗中涉及到而又没有直接说出来的部分,揣摩整个诗的意思。而散文有很多东西都表达得直白,我们能体会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而任何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诗词与散文作为不同的文学体式,各具特色,然而细细赏玩,我们不难发现其相通之处。

一、意境的相通

我们知道,诗词和散文都具有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作者对意象修饰之后,融入作者的感情,意象和情感融合一致的一种艺术境界。诗词的意境一般来说都是能够构成一幅自然或者是生活的画面的。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些形象优美、意境深远、意味无穷的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诗坛。散文的意境是指散文家把从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散文的意境一般包括诗情、画意、哲理和谐趣四个方面。

花间派代表词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春水碧于天”,江南的碧水蓝天,让人向往。一切美景,皆由“水”生,“水”是一切美景的源泉和生发点,这也正是江南温婉灵动与北方粗犷旷达之不同。“水”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想象:“烟柳画桥”,“画船”,水天相映,绿叶红花。自古江南出美女,江南女子如月,光彩照人,“皓腕凝霜雪”,肤白貌美。一个典型意象带我们进入江南之境。

江南人民生活在如此美景之中怎不惬意,于是韦庄写道“画船听雨眠”。躺在装饰精美的小船上,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睡觉,江南没有战争,没有温饱之忧,因此能安闲舒适地享受生活。韦庄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作为一个北方人,他说道“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他只愿终老于江南,我们从写作背景得知韦庄是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江南的,这里反映出游子有家难回的无奈。

而品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我们会发现,郁达夫他是浙江富阳人,文章中却表现出他对北国之秋的无比喜爱,他喜爱故乡的“清、静、悲凉”,他认为北方秋味十足。而南国之秋在他看来,“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就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结合写作背景,我们知道,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人人都说“落叶归根”,谁不爱自己的故乡,但有文人墨客躲避战乱,情留异国。一个北方游子,眷恋江南,不愿回归故乡;一个江南才子,情愿折去寿命的三分之二,留住北国之秋,意境何其相似!

二、情感的相通

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大的跳跃性,用简洁的语言抒发情感。周邦彦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只用简洁的笔墨就写出了那圆圆的铺在水面的荷叶,笔直挺立的荷花,带给我们雨后荷花的鲜明形象,而一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带我们进入梦中故乡,这首词让我们看到那个承载着作者儿时温馨回忆的荷塘,作者用对写的手法写出自己对荷塘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

而散文讲究形式自由,在描绘意境方面更胜一筹。朱自清那脍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通过细致的描绘,很形象地感知到月下荷塘的美景,那如“明珠”,如“星星”,似“美人”的荷花,那月光静静倾泻的荷塘,“好像笼着轻纱的梦”,“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的采莲盛况让人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荷塘,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下的月色同样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这到底令我惦着江南了”。朱自清先生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随祖父、父亲迁居扬州,这样一位在江南长大的文人自是对江南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自会以荷塘优美景色为引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同样的荷花,作者同样生长在江南,同样漂泊北方,同样的离愁,同样的思念,一位生活在北宋,一位生活在近代,一首詞,一篇散文,表情达意竟如此惊人地相似!

总之,诗词与散文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用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我们阅读古诗词与散文,不能不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而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该仔细探究其在意境与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达到“入其境,解其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气节意境散文
气节,一个人的精神脊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竹外疏花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气节重如山——国画《八女投江》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