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宁:照亮物理世界的一束光

2019-11-16 04:54棉花糖
学苑创造·C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内耗南京大学物理

棉花糖

在我国的两院院士当中,女院士的数量极少,但她们在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卓然成就不容忽视。王业宁就是其中之一。

人物简介

王业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固体中相变与缺陷的内耗声衰减研究、统一了两个学派关于瞬态内耗的理论、建立了畴界粘滞损耗理论等。

1926年10月14日,王业宁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从小被亲戚们称为“小才女”。即便是在动乱年代四处辗转求学的时期,她的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是数理化,在班里,她的理科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对王业宁来说,越难做的事,越能激发她的攻克欲望。读高中时,听说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难考她就去考,后來真就考上了,被中央大学医学院录取,然而她选择了放弃,因为医学不是她喜欢的专业。听人说能从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女生凤毛麟角,王业宁再一次报考,这一次她被中央大学物理系录取了。从此,王业宁便与“声”“光”“热”“电”的物理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天资相比,王业宁身上的珍贵品质更难得。从考试成绩力争第一,到考取最难考的院校,这种自强的追求精神是她不竭的动力源泉。

1949年,王业宁以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物理学士学位。1953年,王业宁被校领导推荐到沈阳金属研究所进修,这次进修让王业宁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金属物理与内耗。进修结束后,王业宁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创建了内耗实验室,从此她投入到固体中相变与缺陷内耗的研究,也开启了她几十年不平凡的科研生涯。

王业宁从不因循守旧,也不跟在别人后面,搞科研她一开始就选择从前沿复杂课题入手。1957年,她在一次铁锰合金实验中测量到内耗曲线上共出现了三个内耗峰,经过反复实验分析,初步断定两个内耗峰是马氏体相变过程引起的。1957年8月,王业宁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论文,她在马氏体相变研究上初露锋芒。

上世纪70年代,王业宁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声光品质因子的测试设备,利用这台设备测量多种激光玻璃材料的光弹系数及声光品质因子,并在国内首先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声光调Q-YAG激光器,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为了确立内耗与畴结构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王业宁指导研究生研制出了一种特殊的显微镜,这种显微镜不需破坏组织结构,仅通过施加外力使研究对象震动起来后,一面测量它的内耗,同时可观察到界面畴结构的变化,这又是王业宁一个重大贡献。

王业宁在内耗方面还有一个突出贡献,是把原用于高分子与非晶材料领域里面的耦合驰豫理论应用到金属材料内耗的研究中,她用里面气团之间的耦合模型来解释金属内耗里的斯洛克峰现象,使得实验结果和理论上结合得很好。这在内耗界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更加合理的解释,后来国际同行把它称为“王模型”或“王氏理论”。

20世纪90年代,王业宁独辟蹊径,在开展对铁电材料的研究中,从铁电畴的动性、动力学机制的角度去研究铁电,至今这一领域研究仍然是物理学界研究的热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王业宁在层状化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材料,尤其是材料物理学方面为国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王业宁忙,几十年如一日的忙,几乎没有寒暑假、不休星期天,可她总是说:“时间不够用”。她醉心科研,丝毫不觉得苦。在极度勤奋带来的深厚积累基础上,她对物理的悟性特别好,对学术研究中诸多问题的看法总是有一种走在别人前面的“直觉”,并且融会贯通,这是很高的境界。

百分之一的灵感具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必须要付出的。王业宁惜时胜惜金,她孜孜以求,极为勤奋。

除了在实验室搞研究,培养学生成为了王业宁的第二大乐趣。在南京大学执教50多年,王业宁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教学。她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理论课到实验课,都亲自教授,并深受学生喜爱。她还经常与研究生们一起做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研究国内外的科研前沿动向。王业宁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她花大量时间在实验室中带学生,忙于把她积累的知识、经验、实验方法等传授给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2019年2月22日,王业宁逝世,享年93岁。斯人已逝,但她在“物理世界”里,留下了一束璀璨不灭的光。

猜你喜欢
内耗南京大学物理
材料作文“精神内耗”导写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留言板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南昌大学章程引发“南大”简称之争
Triple Personality Theory from Freud:An Analysis of Jude Fawley in Jude the Obsc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