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题:救赎与自由

2019-11-16 06:52孙伟琼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主题

孙伟琼

摘  要:长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出自美国小说家斯蒂芬·金,因其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涉及对人生、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思考,从不同角度产生诸多深刻的主题,如,人性、信仰、希望、信念、坚持等,本文选取“救赎”与“自由”两大主题,围绕主人公安迪的人物形象及行为展开分析,探讨文中的自由与救赎两大主题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以期通过反思《肖申克的救赎》中体制化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自由的途径等,获得现实意义的启发。

关键词:主题;救赎;自由;体制化

作者简介: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03

1. 引言

斯蒂芬·金,当代惊悚小说之王,通俗小说大师,其笔下的《肖申克的救赎》以监狱生活为背景,深刻揭示了时间流逝和人身禁锢对人的毁灭性摧残,对于自由的麻木及内心深处仍保留对生活的希望相互矛盾时,个体的人不屈服于命运,坚定信念顽强抗争的精神极其可贵,其中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中期年轻的银行家安迪·杜弗雷因被误判为杀害妻子及其情夫的凶手而进入肖申克监狱开始终身监禁。服刑期间安迪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在黑暗腐败的牢狱环境里,安迪仍没有放弃斗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帮助自己和一批狱友获得希望和尊严,最后不仅自己越狱成功,重获自由,也帮助狱友瑞德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和自由的意义。

2.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

在基督教神学中,救赎(redemption)来源于希腊语(apolutrosis),原义为“买回” (repurchase) 或“回购”(buy back),是指基督徒从罪恶中获得救赎。《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中,救赎一词被进一步解释为:解放,(因基督降生而使人类得到的)拯救。笔者认为,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救赎,面向牢狱中绝大多数真正有罪的刑犯,即犯人们需要通过服刑期间的改造和忏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不同年限的囚禁达到赎罪的效果,救赎自己从而获得释放和人身自由;狭义上的救赎,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身体的救赎;2.精神的救赎;3.灵魂的救赎。小说中主人公安迪因法官和陪审团的误判入狱而并非真正有罪,因此我们将重点讨论狭义层面的救赎,即安迪为自身和狱友们所带来的救赎。

2.2 身体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作品细致的描述了残酷的牢狱生活,恶劣的环境禁锢了人身自由,“One day in 1958 I looked at myself in a small shaving mirror I kept in my cell and saw a forty-year-old man looking back at me. A kid had come in back in 1938, a kid with a big mop of carroty red hair, half-crazy with remorse, thinking about suicide. That kid was gone. The red hair was half grey and starting to recede. There were crow's tracks around the eyes. On that day I could see an old man inside, waiting his time to come out. It scared me.” (Stephen king, 1995)從瑞德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数十年的牢狱生活使得刑犯们不得不接受由时间流逝所造成的身体日益衰老的现实,但是没有人愿意在监狱的禁锢中逐渐老去,为了争取身体的救赎、禁锢的解放,没有人会放弃申请假释的机会。在经过了三十八年的一次次听证会和一次次被驳回后,瑞德才获得了身体的救赎。其假释获准的极大可能性是因为当时的瑞德已经五十八岁了,“如此高龄,不太可能再为非作歹了”(《施寄青、赵永芬等译,2006;72》)。

瑞德获释的时间线合理解释了安迪的假释申请连续遭拒的原因——肖申克监狱体制下普遍认为只有足够长时间的身体禁锢才能达到救赎的效果,最终换取自由之身。而主人公安迪从未停止过为解除自身禁锢所做的一切微薄而不凡的挣扎和努力,比如不断的申请假释、不断的上诉案件的真凶等,他从入狱后开始计划逃生而非坐以待毙,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挖穿了监狱的墙壁,爬过肮脏的污水管,成功逃脱的同时救赎了自己。而长期生活在监狱体制下的狱友瑞德也深受感染,在其帮助下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获释后的瑞德放弃了重返监狱的打算,也再次获得了身体的救赎。

2.3 精神的救赎

监狱囚禁的残酷之处,不仅体现在对于囚犯身体的禁锢,还有精神的禁锢。肖申克监狱的腐败体制下,服刑的犯人普遍被视为没有尊严和人格的存在。而安迪凭借自己对银行业务及税务知识的了解勇敢的与哈利对峙,最终为狱友们争取了工作结束后坐在屋顶上喝啤酒的福利,短短二十分钟的享受,更多的实则是帮助狱友们找回了丢失已久的尊严和人格,获得了短暂的精神解脱,安迪也在无形间取得了双面的信任,随后获得了狱中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他利用同样的方式,扩充图书馆的资源,为囚犯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带来了精神寄托。在其帮助下,狱中二十多个人利用图书馆的书通过了高中同等学力考试。(《施寄青、赵永芬等译,2006:33》)

此外,瑞德在长期麻木的监禁生活之后,深受体制化危害,坚信自己无法适应监狱之外的生活,但安迪给了他继续追求生活的希望, Andy was the part of me they could never lock up, the part of me that will rejoice when the gates finally open for me and I walk out in my cheap suit with my twenty dollars of mad-money in my pocket. That part of me will rejoice no matter how old and broken and scared the rest of me is. I guess it's just that Andy had more of that part than me, and used it better.” (Stephen king, 1995)尽管麻木,也极度的不适应生活,但内心深处仍然渴望自由,渴望精神的独立和生而为人的尊严的那一部分,即精神救赎的体现。

2.4 灵魂的救赎

体制化下的自由禁锢和精神禁锢,使得绝大多数囚犯如同行尸走肉,没有清晰的思维、顽强的意志,更无正确的价值观,而安迪异于常人之处便体现在此,其身处腐败肮脏的环境中,却不曾屈服,不曾迷失,能够权衡利弊,做出成熟的选择,为历届典狱长传授避税诀窍,也为狱友们争取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赢得尊重、信任和善意,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表现善意和正气,即残酷凶险的牢狱环境里最深刻的灵魂救赎。“we know theres a third choice. An alternative to staying simon-pure or bathing in the filth and the slime. It's the alternative that grown-ups all over the world pick. You balance off your walk through the hog-wallow against what it gains you. You choose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and try to keep your good intentions in front of you.” (Stephen king, 1995)

3.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自由主题

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发展的思想源流与实践动力,其世界观强调个人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王浩,2017)个人主义的本质在于对个体的权利、价值、尊严、利益的强调。(张国帅,2014)在此社会背景下,追求自由成为美国自由主义最核心的内容。

在环境制约下,从入狱到出狱,服刑的个体普遍会产生一系列相似的心理变化,从最初受到人身和精神禁锢的摧残时内心产生的激烈抵抗,发展为绝望且麻木的接受和适应残酷阴郁的牢狱生活现实,最后到激烈的抵触年老体衰假释之后所面对的完全陌生的外界生活,无法解除束缚,就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主人公安迪不同于麻木僵硬、不知所措的假释犯,他从未放弃追求自由。无论环境多么黑暗,对于自由的向往从始至终的贯穿整部作品。此外,安迪的鼓励和感化也给予了瑞德希望,使其向往自由,感激自由,最终敢于寻找自由和享受自由。

4.《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与“自由”的联系

“救赎”与“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等同的。犯人们普遍因为犯罪而进入肖申克监狱服刑,服刑的过程即救赎,救赎之后重获自由。但由于受到监狱体制症候群体的毒害,出狱后的绝大多数人无法适应监狱之外的生活,在此背景下,救赎所获的仅仅是人身自由而并非精神自由。比如小说中提到的老囚犯布鲁克在获得假释后已经有六十八的高龄,因其不适应“外面的世界”而在出狱后匆匆离世。就连狱友波顿的牢房中养了十几年的鸽子在飞离监狱后也无法生存。

获得假释后的瑞德也并不适应生活,甚至一度产生想犯点错误回到监狱的想法,但是在安迪的鼓励和帮助下,瑞德努力克服着体制化生活带来的严重不适,开始享受人身自由,并尝试着追求精神自由。对于主人公安迪来说,救赎之后获取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精神的自由以及灵魂的自由。对自由的向往促使其不断的反抗监狱的体制化,最终成功的救赎了自己。

布鲁克、瑞德和安迪实际上代表了三类不同程度的救赎所相应获得的不同程度的自由:布鲁克通过救赎获得了人身自由;瑞德通过救赎获得了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安迪通过救赎获得了人身自由、精神自由以及灵魂自由。

5. 由《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现实意义

通过剖析文本的两大主题,对于《肖申克的救赎》中所体现出的人生哲理和可反思借鉴之处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可讨论的现实意义如下:

首先,值得反思的问题是,监狱能否实现真正的救赎。百度百科的“法律”词条,对监狱的解释如下:广义的监狱指关押一切犯人的场所,包括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狭义的监狱指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由此可见,监狱的设立的最终目的是改造罪犯,使其在刑法期满、回归社会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而不是体制化毒害下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异类,真正意义的救赎不只是简单的获取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和灵魂的自由也同等重要,这对于监狱中的惩罚措施和改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主人公安迪的自我救赎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当代生活中,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这些优良品质。根据狱友瑞德的描述,安迪的人物形象有以下特点:“孤独”、“温文有礼”、“冷静自若”、“坚持不懈”、“胸有成竹”、“内心平静”、“脸上带着惯有的微笑”、“指甲永远剪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他从未放弃希望,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也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安迪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抗争的精神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应对和处理办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

6. 结语

本文围绕《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形象及品质进行分析,剖析作品中“救赎”与“自由”两大主题及其中的联系,反思由《肖申克的救赎》这一喻世之作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讨论监狱的体制化的负面影响、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等,学习和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感悟追求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DING, & Jian-bo. (2007). Song of praise to faith and hope: on the faith and hope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中美英语教学, 4(10), 45-48.

[2]King, S., & Muller, F. (2010).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a novella in different seasons.

[3]Stephen king. (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Newmarket Press

[4]陈绍恋. (2009). 禁锢·希望·自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意象. 衡水学院学报, 11(3), 65-67.

[5]郭琰晖, & 邱嘉. (2010).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与自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3), 204-206.

[6]贾磊磊. (2012). 传统文化引导的救赎之路-《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阐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6), 87-89.

[7]刘娟,& 李响. (2016).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和人性主题.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3(5), 103-104.

[8]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M].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76.

[9]王浩. (2017). 美国政治的演化逻辑与内在悖论. 世界经济与政治(8), 64-87.

[10]于志新. (2008). 《肖申克的救赎》: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当代外国文学(1), 60-63.

[11]张国帅. (2014). 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探析. 外语学界.

[12]周玉梅. (2012). 体制化: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文学, No.572(23), 115-116.

猜你喜欢
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人性与权力交织的现代监狱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揭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文学特征与宗教隐喻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