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丹托艺术思想对当代美术创作价值取向的影响

2019-11-16 14:26薛莉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
关键词:阿瑟影响

薛莉

【摘 要】本文结合当代语境对阿瑟·丹托关于艺术的哲学定义,以及哲学、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关系,还有艺术的本质、艺术终结论的内涵等学术思想进行再审视,探讨了阿瑟·丹托艺术思想对当代艺术创作价值理念、艺术创作表现方式产生的影响,对运用寻常物进行艺术创作的价值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阿瑟·丹托;艺术思想;当代艺术创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106-02

阿瑟·丹托是美国颇负盛名的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他提出的“艺术终结论”的学术思想,在国内外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普通物品的转化》《艺术终结之后》《美的滥用》等著作呈现了阿瑟·丹托对艺术敏锐的观察与思考,对艺术的哲学定义,以及哲学、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关系,还有艺术的本质、艺术终结论的内涵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在艺术多元化背景下,何为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品的评价标准及依据是什么?这不仅是美学家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同样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不可回避的问题。阿瑟·丹托对艺术问题历史、系统、理性的梳理,为艺术家理解当代艺术、指导当代艺术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一、阿瑟·丹托艺术思想的再审视

丹托的理论打破了唯美论,清楚告知人们艺术表现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美学不只是研究美,艺术不等于美, 也不只是表现美,对艺术的欣赏不一定非要以对美的欣赏为最终目的。艺术的发展历史证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不美而被拒绝为艺术的东西,如今被赋予了美的权利,且被证实是艺术。”“美学拯救的叙事使我们确信,迟早我们会把一切艺术看成美的,无论它最初看起来有多么丑。”在某些历史阶段曾经被拒绝为艺术的东西,或边缘的东西,如粗陋、恐怖,恶心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都成为了当代美学重要的范畴。 正如丹托文中所述“‘难以驾驭的前卫艺术的成就除了通过证明不具有美的东西可以成为艺术,从而把美排除在艺术定义之外,就是艺术拥有相对多的可能性,如果把它看成是只有一种可能性,则是对艺术的歪曲。”

中国艺术家对西方艺术哲学的学习和对当代艺术的探索,无疑会对固有艺术观念有所触动和改变,帮助艺术家从哲学和美学层面提升对艺术本质、艺术现象,以及艺术创作实践的理性思考和认知水平。阿瑟·丹托的艺术哲学中对“艺术”“艺术界”和“艺术的终结”等理论的研究,对当代的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阿瑟·丹托艺术思想对当代艺术家艺术创作价值理念的影响

中国艺术家的教育背景使他们对中国的艺术体系和审美观念更加熟知,在艺术的表现对象与形式上同西方艺术家存在较大差异。中国艺术家群体中,不乏坚持传统路线以发现美、表现美为艺术创作最终目的,其结果难免有故步自封的嫌疑。以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为例,评委许江先生也忍不住吐槽:“这次全国画展出现构图最多的就是‘躺在沙发上的女性,起码8张以上,这还是我们筛选以后的结果。”他发现,“躺在沙发上的女性”“向日葵”“吃早餐”等绘画主题和照片画频频出现,值得反思。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看作是画者凭借兴趣而绘制的精美图画,但无法引起观者对现有文化的反思,凸显不出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在摄影技术和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这种绘制精美的图画所存在的价值值得我们思考。发现美、表现美是一种艺术表现的选择,但我们也要反思这种选择是否让我们拒绝了绘画表现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家对艺术实践的探索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种形式上,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可以体现在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如表现对象、风格类型、材料媒介等。阿瑟·丹托的艺术哲学理论无疑是帮助艺术家学习和理解当代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艺术家从哲学层面提升对当代艺术的认识,用以打破自我局限可以寻得的理论支持。

三、阿瑟·丹托艺术思想推动了艺术家艺术创作表现方式的多元化

在当今国际化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艺术受到彼此的冲击和影响,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共性问题:表现什么?怎么表现?用什么来表现?

首先表现什么,与丹托的何为艺术相对应。在传统的意义上,艺术与美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似乎只要是美的一定是属于艺术的范畴,因此表现美成为艺术的首要目的。这不仅存在于大众常识中,专业领域也存在着认知惯性,在艺术实践初级阶段表现美的对象内容比例上要高于“丑”的对象内容。发现美、认识美、表现美几乎成为艺术家早期接触艺术的必经过程。随着艺术的发展演进,艺术的表现内容不再仅限于客观现实的再现,逐渐转向主观情感、情绪以及潜意识的表达、理性科学分析和对材料本身艺术表现力的挖掘。表现内容的拓展引发的结果是艺术作品不仅有表现“美”的作品,也有表现“丑”的作品,例如表现主义画派蒙克的《呐喊》,人物表现极度夸张,诡异的画面充斥着恐惧、焦虑、无助与绝望的情绪,这幅画传达出与唯美风格绘画作品截然不同的讯息,那就是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心灵触动。美与艺术的分离,表现内容的拓展,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进入更广阔空间的一种选择。

四、艺术家对寻常物艺术价值的挖掘与实现途径

阿瑟·丹托的著作《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主要探讨了艺术品与寻常物的区别,以及评判艺术品有无意义的标准。对现成品的运用无疑拓展了艺术家实践的多种可能性,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形式和语言。

利用现成品进行艺术创作,挖掘寻常物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中也不乏其人,例如徐冰的《凤凰》就是一件运用现成品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凤凰》所用的材料是中国建筑工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如钢管、铁锹、塑料安全帽、红蓝彩条布,等等。这些低廉的材料在艺术家眼中充满着原始粗陋的美感,经过点石成金的创作过程,抹去了材料原有的属性,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首先,凤凰是传说中的瑞鸟,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寓意美好的形象,凤凰的寓意很好地承载了传统的审美观,迎合了观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作品材料本身让人产生联想效应,会自然联想到建筑工人,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默默奉献,正是并不光鲜亮丽的他们建造出高楼大厦,成就了都市繁华。而那些建筑材料和工具是高楼林立的根本,漂亮的大楼都是一砖一瓦和钢筋水泥塑造而成的,也正是这些普通而无美感的材料塑造出大厦的巍峨与壮丽。这只凤凰提醒着观众,今日我们享受的繁华与这些普通劳动者的付出息息相关,因为他们普通所以伟大。

《凤凰》被创作出来承载和表现了它与艺术家、与中国社会、与其他艺术品等一系列关系,那些普通的建筑材料被艺术家从寻常世界中剥离并推至审美的高度,让它们华丽变身拥有了特定的艺术价值。从寻常物嬗变为艺术品,徐冰的《凤凰》从实践中得到了明证,普通建筑材料在变身为“凤凰”后,它的存在已经发生了质变,此“材料”而非彼“材料”。总而言之,这些普通物品变身为艺术品,是因为它表达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和對现有文化的反思,并呈现出艺术家个人艺术的风格特征,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当今时代的文化本质和社会意义。

丹托的艺术哲学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推动是不言而喻的,艺术家依据丹托的艺术理论,更能够看清艺术发展的现状,获得更为广阔的艺术视角,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美]阿瑟·丹托.美的滥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彭锋.阿瑟·丹托 :一个时代的终结或开始[J].装饰,2014,(03):12-14.

[3]马震刚.阿瑟·丹托:从艺术远离美到艺术的终结[J].枣庄学院学报,2008,(8):38-40.

[4]陈序.寻常物的嬗变及其标准[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

[5][美]阿瑟·丹托.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M].陈岸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阿瑟影响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没有秘密的树洞
没有秘密的树洞
美国死刑犯:七次躲过行刑,续命33年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