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华 溢彩流光

2019-11-16 02:16李俊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关键词:装饰艺术

摘要:珐琅是一门世界性的综合工艺,与每个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仅是古代人生活中的精湛工艺品,而且是社会上层的奢侈品,即便是现在,珐琅工艺依然可视为工艺品中的翘楚。中国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中对于“线”的应用使其产生了独特的装饰特点,但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立足于此进行分析研究,更好地将其科学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掐丝珐琅工艺;线;艺术;装饰

一、掐丝珐琅的称谓与发展

从历史上看,我国对珐琅器的称谓颇多。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关于掐丝珐琅器具的是南宋时顾文荐所著的《负暄杂录》,文中将它附于琉璃之列。元代吴莱《大食瓶》诗,将其称为大食瓶。明初曹昭撰《格古要论》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佛朗嵌。明宣德时也有称作翠瓶、翠炉者。明景泰年间珐琅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并大多用蓝釉铺底,又称为景泰蓝。明末崇祯年间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般称为珐琅或发蓝。清末期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和薄胎珐琅的盛行,使铸胎掐丝珐琅的工艺失传。1996年,佛光集团经过实验探索,使铸胎掐丝珐琅得以恢复,并成功研发高150厘米、长42厘米、宽82厘米、重150千克的大型铸胎珐琅器。还通过对明朝琅料的再次研发和对焊药的重新配比,为珐琅工艺运用在佛教建筑上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使铸胎掐丝珐琅继续发挥它璀璨夺目、千年不磨的光辉。

二、掐丝珐琅中图案纹样的艺术特征

图案纹样是装饰艺术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在人类社会之初就已具雏形,其记述的渊源比文字更加久远。它是人类处在意识懵懂时期对自然界初步认识的表达,并根据人们意识的发展以及生存劳作中的感受和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创造。最开始出现的图案称之为图腾,是原始社会人们敬畏、崇拜的对象,“在原始社会中,每个氏族往往采用一种动物作为本族的图腾,他们认为其祖先由这种图腾演变而来,保护他们,并使之繁荣”,这也表明图案纹样在最开始也是有着代表意义的。李砚祖在《装饰之道》中这样描述:“‘纹的形式表达成为人在语言之外又一种语言,并标志着人能有意识地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去勾画物象用于传达和表述。而‘纹化 的艺术诸如纹样、图示符号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生出来。”由此可见,图案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周围流行因素的表达。

掐丝珐琅所呈现出的视觉形式并不是以她自身而存在,而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状态和文化背景,在掐丝珐琅不断变化的图案装饰的内容和形式中也可看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后人之所以能够有机会去探索、分析真实的历史,也正是这些视觉上的变化和发展作为指引,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三、传统掐丝珐琅工艺中“线”的运用

线作为装饰艺术领域中最抽象、简洁、有效的造型手段,从原始时期的图形符号到现代的艺术作品中均可找到线的运用。在装饰艺术与美学方面,线是人类根据客观存在物体的形态及其运动趋势发明的一种抽象形式,是简洁视觉表现、高浓缩形象的表现特征。早在远古时期线就作为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被人们所使用,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与人类审美趣味的不断提高,线对于装饰艺术领域的影响越来越重,设计也越来越广泛。装饰艺术中线的不同形态决定了受众视觉情感的多样性,具有强烈的情感作用,同时它可以分割或组合空间、点缀或直接构成画面,增强画面装饰性效果。

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大气有力的纹饰分布,线条极富弹性,其中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掐丝珐琅制品,高28.4厘米,此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

明代早期掐丝珐琅器案在装饰手法上沿袭元代装饰纹样风格,大气疏朗,一些新的图案装饰如折枝花卉、八宝纹等。明代早期图案纹样装饰多以大朵的花朵与叶片为主。清代早期模仿明代,工艺已经演变到具有纤细流畅纹样线条,色彩典雅,装饰题材丰富,造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清代珐琅器种类丰富、产地众多,但仍以掐丝珐琅的生产制作为最多,并于乾隆年间达到极盛。

四、结语

在不同时期,对于掐丝珐琅工艺中“线”的艺术表现手法都有所不同,其根本在于“扬弃”,以此来对应当时的艺术风格。但现今的珐琅工艺作品较多的只是模仿前人的作品,多用于旅游纪念品,制作粗糙,价格低廉,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进,尤其对于其“线”的艺术理解比较肤浅。所以对于掐丝珐琅工艺中“线”的艺术仍旧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中国美术全集,金银玻璃珐琅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林超.传统景泰蓝工艺及其历史渊源浅谈[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02):73-74.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4]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李久芳.中国金属胎起线珐琅及其起源[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04):12-27+11-97+2.

[6]田自秉,吳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俊(1996-),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市人,设计学硕士,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展示设计。

猜你喜欢
装饰艺术
Fast Food Restaurant
纸的艺术
小熊当当装饰圣诞树
DIY装饰沙漏
因艺术而生
DIY节日装饰家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