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器乐演奏音乐的感染力

2019-11-16 02:16魏巍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摘要:器乐演奏是使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乐器种类来完成音乐的演奏。器乐演奏,并不单单只是一门学科的教育,影响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程度、个人人生观念的培养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器乐演奏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欣赏者的心灵得到净化,以委婉动听或者是慷慨激昂的乐律提高音乐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感染力。音乐是传递感情的一个有效的渠道,有效地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器乐演奏;音乐感染力;音乐感觉

一、前言

在最近的综艺节目中,歌手选秀类节目占据各大热播榜,其中不乏是因为歌手强大的唱功,还有就是音乐本身就极具魅力。音乐对人们又非常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大部分人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音乐,从而开发人们的智力,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用乐器演奏出来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可以表达出内心深处情感。因此,培养器乐演奏艺术的感染力,可以用音乐传递一种正能量,表达出一种旋律美。

二、器乐演奏中培养音乐感觉的重要性

器乐演奏是一种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教育,能够在不同思想的人群中产生共鸣,陶冶情操并提高人文素养。器乐是通过演奏仪器的帮助完成特定旋律的创作,使倾听者感受音乐的美感。但是,器乐的演奏并不仅仅是使用乐器,通过特定的演奏技巧而完成一篇曲谱的作业流程,在整个演奏的过程中,团体奏乐是需要各部分听从指挥,共同完成创作;而在个人的表演过程中,不是机械化的作业,而是加入了每个人的情感。有的人天生就对音乐敏感,有的人后天培养起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感觉。音乐感觉是个人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力,并融入个人的个性化创作而表达出的一种对外在事物的看法,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影响音乐感觉的重点因素

(一)家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后期的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对孩子音乐感觉的培养可以从欣赏多种性质的音乐发展开始,选择一些活泼的、优美的、激昂的乐曲,从而让孩子在不同类型的音乐中体会不一样的感受。通过欣赏不同旋律的乐曲,进而判断大致是属于那种类型的,经过多次正反训练,调动孩子各种感觉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对事物加以分析,进而形成独特的思维判断。通过增加家庭的音乐氛围,通过长期的影响,让孩子的音乐听觉能力和感知能力都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感知力。

(二)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个人的兴趣有助于学习的持久稳定,因此,对器乐产生内在的兴趣是进行音乐感觉培养的一个积极的作用。由于个人在早期环境的不同,而对环境中的某种特定因素而产生兴趣,进而形成一种持久稳定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倾向,可以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保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育学习时,应该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关注其内心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模式。

四、培养音乐感觉的措施

(一)视奏前

器乐演奏在准备的时候,一般是进行旋律的熟悉,演奏者在必须在演奏一首作品前,了解并体会作曲家的个人、时代、民族等风格,才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演奏技巧表达作品的风格。器樂演奏者只有对乐曲的内容做出充分地理解,才能给作品树立正确的音乐形象,从而更贴切地诠释乐曲的内涵,并带动伴奏和自己一起进入乐曲的最佳状态演绎完美的器乐作品。

(二)视奏时注意的原则

器乐演奏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表演艺术,器乐演奏多数情况下是同其他伴奏形式相结合起来的,掌握器乐演奏和器乐伴奏之间的配合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是感觉,是对周围信息物质的一种敏感度,听觉时根基,对复杂的音乐信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其次是知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音乐现象的一个整体反应,会影响到内涵的表达;演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及艺术表现地投人,要与伴奏者拧成一股劲。

五、器乐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的传统器乐演奏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培养出来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在学习教育中,应该多进行传统乐器的培养教学,以中国的传统乐器为骄傲,继承和发展属于我们的传统器乐文化,重造世界音乐的辉煌与巅峰。

六、结语

心理能力的才能是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条件,对于音乐演奏家,有良好的音乐听力、精确的节奏感,发达的音乐记忆,对音乐启发的激情以及其他等.此外。学器乐还要有专业要求的材质还要加上音乐思维的主动性与发挥水平,以及情绪意志等方面。只有早期进行音乐感觉的培养,才能将乐曲的感染力传递给更多人。

参考文献:

[1]杨文亚.关于器乐演奏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4(08):147.

[2]陈烨.刍议二胡器乐演奏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0):59+65.

[3]侯轶男,刘蕊.二人台器乐发展浅论[J].大舞台,2008(02):28-29.

作者简介:魏巍,齐齐哈尔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