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2019-11-16 02:16陈丽媛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意境创作

陈丽媛

摘要:意境对于美学而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早见于古代诗论。对于中国绘画有必然的影响。一幅优秀的作品最先吸引我们的是画中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气韵,并不全是其精湛的技艺或艳丽的色彩。意境我们用语言也许不能说清楚也不能将它诠释的那么精准,唯有心灵感悟,思维与作品达到共鸣。本文第一部分将简明阐释何为意境,阐明意境的审美特征与精神内涵。以及工笔花鸟画所追求的意境。将举例分析部分古代画家在其创作中的经典作品。第二部分将从上述理论基础上,着重从具体的表现技法即,写生、设色、构图,三方面来分析工笔花鸟画对意境追求并举例分析。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意境;创作

早在唐代王昌龄便提出了“意境”一说。而《林泉高致》中(北宋郭熙、郭思父子),明确提出了绘画的“意境”。此书中记载谈道:“书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既画之生意,亦岂易及乎?境界已熟,才能得心应手,方能纵横合度,左右逢源。”这表明绘画作品对意境的追求是作者最渴求的,而工笔花鸟画也不例外。

一、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由“意”和“境”组成。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与境界。东汉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境,疆也”。也就是说“境”就是地域。“意境”是意与境的结晶品,便是指人在内心建造的一个虚幻世界,而这个美好的世界象征本人的愿望、情感、志向的场所。意境不论在诗词方面还是在绘画方面,众多作品中都是作者力所追求的。

早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中已有“意象”和“境界”。到底什么才是意境?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做出了这样的诠释:“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1]由此可见,一切美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反映真实内心的表现,意境的创作需要我们正视内心。艺术家通常是以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物象,所表现的便是主观的思维模式和真实的自然景象相互映射。缔造的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景象,因此涌现出一个新世界,使人们添加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变幻的新视野。

中国工笔花鸟画有它自己的精神内涵,这就是以形表现神、形和神共同存在,同时意境与情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以上基础上还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意识的表达。它是“应物象形[2]”(谢赫‘六法),也是随心由意来写实造型。工笔花鸟画是随着情景变化运动的观察物象进行写生的前提下,在通过艺术的加工创作以追求传神为目的,最终达到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领悟我认为工笔花鸟画所追求的意境:

一有虚境和实境的追求。例如,宋代画家马远、夏圭后人皆称“马一角”“夏半边”他们作画皆是掌握了虚实的辩证关系而灵活应运。在画实景时,虽然只画一角、一半,但也能让人感受到全景和另一半的景象。这正是以局部显全貌的艺术手法因而催生出这样独特的艺术效果。如马远《寒江独钓》,我们看到它描述的是一位老叟独自坐孤舟垂钓水波鲜少,四周均是留白。可是当我们看到这幅画时却能感受到整个画面都有水,江水宽泛。这留白的部分画面反而给人一种孤独、寒冷、深远的意境。工笔花鸟画特殊的构成因素又限制了它不能完全写实,真实的事物是没有线的,而工笔花鸟画对线的要求极高,线传递的不仅是造型,还是精神内涵。所以,这样有思想有意境的作品才能感动人,才有生趣味道、才值得人琢磨深究。

例如,崔白《寒雀图》,麻雀栖息在枯树上嬉戏,枯树和麻雀作为实境映衬出空白处的虚境。给人的感觉寒意凌然,又感受到生命的雀跃。麻雀各自异同的姿态画面显得生机勃勃,并不会被枯树的萧条令人有一种干涩的感觉,萧条的景象配以有生命的物象画面便活了。可以看出树枝的造型作者也是精心布局过的,所有的树枝向画面里延伸,便给观者制造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个空间便是虚境,也许正是作者自己主觀意识的创造。虚实关系的把握营造给画面添加了不少的意味,也成了工笔花鸟画对意境的追求之一。

二有自然和神韵的追求。工笔花鸟画虽不能向写意画那样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但它却用独特的线条勾勒、丰富的色彩晕染,使画面精又不呆,艳又不俗,工又不板,从而表达出美妙的自然世界。例如宋人小品画面中的线条在繁中求疏,遒劲又不失温和。色彩晕染稳重又透着微妙的变化。如吴炳《出水芙蓉》,由一花可见一池,那造型独特的花与两片叶子的巧妙组合是多么的匠心独用,就像是浑然天成一样。花叶交错相映以及微妙的曲线变化,使自然生长所致而成的荷花,给予了一种超脱自然束缚营造了作者要的理想境界与观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使人们从有限的事物内观测到画面外无限的乐趣。这也许就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从自然延伸到神韵的追求。

二、工笔花鸟画意境追求中的创作实践

就绘画而言意境的追求终究还要落实到绘画的技法上以体现画家的思想情感。对于工笔花鸟画意境追求的创作实践而言,我主要从写生、设色、构图来实现,阐述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我认为在工笔花鸟画的写生过程中无非是训练造型能力获取创作题材,但却需要有一丝不苟、精致细微的观察与绘画精神。面对大自然的物象我们观察时,切忌不能走马观花,粗心大意。例如对动植物的观察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等。例如,黄荃《写生珍禽图》对鸟禽草虫细致精准的描绘,就连小蚂蚱皆在动态造型上均无懈可击。在写生的过程里只要身临自然,置身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其一员忘我地投入进去,用心去感觉体会。才能将内心中的真情流露,才能画出美妙又感染人的作品。

工笔花鸟画写生的实质不但是对景物简单的分析观察取舍,还倾注个人情感、主观思维。使物质形态变为意识形态,来达到对意境的追求。

在设色方面,关于中国画主要的色彩应运理论便是“随类赋彩”[3]。画家根据事物的基本色调,基本属性设色,与此同时画家要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主观的理解分析,例如一片叶子的正反面、前后叶子的关系,正与反的颜色、前后的关系就要根据画家的分析设色,这便是添加了主观思想,并且要在“气韵生动”(谢赫‘六法)的前提下赋彩着色。“随类赋彩”(谢赫‘六法)我认为,它是一种心理活动,不仅仅只是对物象外貌的写实照搬,应该是画家主观和概括的思维进行赋彩创作,其灵活性不言而喻。中国画并不像西洋画所描述的是固定的空间环境内变幻的光源造成的色彩关系,只是单纯的描绘光源色、环境色的变化。这样使得色调单纯、明快、干净且又具有装饰美。当然有时我们会选择平涂后再选相同色相加深,这样做的目的便是让物象结构和体积感自然的表现,加强物象色彩的节奏感。同时,画面也负有节奏感。在对物象艺术加工处理中,对物象的色彩不仅要提炼其固有色更重要的不是全部仿照自然,照搬照抄。而是比自然更单纯更美更理想更有韵味。例如,宋李篙《花篮图》鲜花的颜色作者没有按照现实生活中的花色摹写,确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忆将花色主观处理,删除细节将重要的特征保留。比如,一种花只用了一种颜色来区分深浅,还改变了石榴的朱红色,为其花瓣降了色调选用胭脂,使得色调和谐。仔细观察整个《花篮图》其造型也进行了修改,没有繁琐多余的花朵简而精。花和叶的造型透露着整体感显然也是深思熟虑过的。这样具有装饰味的作品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要去创造出独特的色彩境界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不再是注重拘泥于物体固有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完整的抓住物象本质理解分析,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做到物象与自身感受交融。或许这样才能做到我们想要的境界。

在构图方面,所谓的“经营位置”(谢赫‘六法)便是指作画的构图。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是杂乱的没有章法的,不能任意模仿自然。画面需要事先经营。虽然,大自然的花鸟本身就是十分美丽的,但是要是放在画面上位置和造型处理不当,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损害它自身的美。在我们创作中一般常见的构图有三角形、C形、S形、V形、之字形、则字形、金字塔形、斜线式、并列式、圆形、扩散形、满构图。在绘画章法布局中首先要分清楚主宾,裁剪需得当。其次要使画面气韵生动、灵动变化,则需要对留白、虚实聚散关系巧妙处理。所谓留白是与密实相对的与疏虚有着密切联系。是辅助全局的气势,加强内容的必要方法。无画处也有画意。画面若疏密有致就打破了画面中的平均化,疏密聚散的安排让画面富有节奏感。

中国画非常重视留白,留白目的也是为了更加突出主体物。画中画了的地方便是实,不画之处便是虚。作画前计划空白处与画实物处是同等的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留白在技法操作上可表现为雾气、云、雪、水、气流等等。虚实关系产生了无穷尽的变化,使画面增添了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上卷)——中国画论类编[M].

[3]宗白华.艺境[M].商务印书馆,2011.

[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工笔花鸟画意境创作
Jazz
春色满园
商业需求对工笔花鸟画教育理念的影响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一朵花的意境
浅析工笔花鸟画教学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