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余音绕梁

2019-11-16 05:42屠心文
艺术大观 2019年36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诵读小学音乐

屠心文

摘要: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歌曲演唱中,除了正确掌握歌曲本身的旋律特点外,能够字正腔圆地演唱歌词,用合适的情感表现歌词意境也是极为重要的。而低年级学生在受自身能力条件限制下,往往对歌词的表达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歌唱教学中如果能针对歌词进行有效的诵读指导,不仅能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前移教学,加深印象,更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科学的发声习惯。本文将就低年级诵读能力的梯度培养来谈一谈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诵读;歌唱教学

一、解决难点字词的读音

在歌唱教学中,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字词的读音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尤其一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有限,让其自行完整地诵读大段歌词往往会有读错字的情况产生,所以在演唱歌曲时往往会唱不准节奏或者跟不上速度。一些字形复杂或者生僻较难的字词,以及不同歌曲中出现的“的”“地”“得”等都是孩子们较易读错的情况。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些难点字词可以在歌曲的听唱环节中解决,但是歌词一旦带上音高演唱,有时难免会模糊其本来的读音,造成对孩子听觉上的“误导”,从而还是未能正确掌握字词读音或在演唱时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当然这里所说的难点字词不仅包括难认的生僻字词,还包括那些难以读“好”的字词。所谓读“好”,就是不仅能将字读得饱满流动,更要将字的尾音交代清楚,在规定的韵中收住,也就是能够做到“归韵”,否则字音就会发生变化。以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中的《多快乐》为例,因为节奏较为紧凑,歌词中还有大量叠词,所以孩子们常常会唱不清楚。这时候就可以在演唱环节之前加入歌词的诵读训练,通过逐字逐句地跟读、齐读、接口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熟练掌握歌词以后再进行教唱,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再以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歌曲《大鹿》为例,当发到“鹿呀鹿呀快开门”的“门”时,“m”是字头,必须快速有力地发出,然后马上归韵到“en”上,既能读准歌词还能让孩子们在演唱时找到高位置的感觉,帮助孩子找准这个比较高的音;再比如这首歌中发到“咚咚把门敲”的“敲”时,字腹部份“i”的时值短、开口小,而“ao”的时值长、开口大,因此要将韵归到“ao”上,从而更易保持这个字两拍的时值。在这样朗诵歌词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认识字词的正确读音,更能深刻体会字词的着力点和发音的正确部位,逐步找到难点字词的韵味,在后期的歌曲演唱中也能更好地将歌词与旋律紧密结合。

二、在诵读中体会词曲的节奏结合

节奏是歌曲的重要表现因素之一,是否能正确掌握歌词的节奏对歌曲的演唱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样较为简单的节奏型,并且对这些节奏型的不同组合也能较为熟悉并掌握。如果是单纯的节奏练习那学生往往会觉得较为单调枯燥,但是如果放入歌曲中以歌词的诵读带动对节奏的认识,那么学生不仅能饶有兴趣地熟悉不同节奏的组合,更能将节奏放入语境当中去体会歌词与节奏的结合。例如同样是x x这个节奏,如果是放在苏教版教材一年级歌曲《牧童》中诵读,那么结合语境,|蓝 蓝的天 -|白 白的云 -|我放 羊儿 咯 -|,这里的“蓝的”“白的”“我放 羊儿”就应当读的稍圆润舒展一些,以体现歌曲四拍子绵延不断的感觉并抒发出小牧童对景致的喜爱赞美以及放牧时的闲适心情;但如果这个节奏放入歌曲《快乐的小木匠》中诵读,结合歌词|嚓嚓 嚓嚓|刨花 飞 |沙沙 沙沙|大锯 响 |,这里的“嚓嚓”“沙沙”“刨花”“大锯”就应当读的轻快跳跃,以体现出二拍子歌曲轻松活泼的气氛及小木匠快乐的心情。以上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节奏型中的歌词训练,当然在低年级歌曲中也会出现一些较难的节奏,例如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付点等节奏,这些复杂节奏型的学习放在歌词的诵读环节来学习往往更加简单,脱离对音高的控制,孩子们可以在诵读中更集中精力地解决自己的節奏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启发学生对词曲节奏的把握,也可以通过歌曲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在诵读过程中发现不同歌曲词曲节奏的韵味。如果能在演唱之前就能用正确的节奏去带动出合适的情绪去诵读歌词,那么演唱教学也将事半功倍。

三、在诵读中提高声音的控制能力

所谓情境,是情与景的统一。歌曲是的演唱是演唱者将文字与旋律结合的过程,歌曲的情境一方面是通过旋律来渲染,另一方面则是由歌词更为直接的体现和表达,因此对歌词的理解和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歌曲中,因为歌曲本身较为浅显易懂,要体会歌曲情境并不是那么困难,但是要用自己的演唱来深入表现出歌曲的情境就往往做不到位了。例如一年级的《多快乐》这首歌曲,从题目中就能粗略感受到歌曲大致的情感基调。在初听一遍过后大多数孩子都能体会到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但是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当教唱完这首歌曲后,孩子们的演唱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速度拖沓而且一部分孩子唱全曲显得很吃力。在逐步反思后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第一是因为这首歌曲的歌词量太大,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从看到歌词到反应出歌词的读音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将歌词放入二拍子的节奏中就有很多人达不到速度的要求;第二就是这首歌曲中每一句的歌词最后经常会出现“e”“a”这样的韵母,孩子在发音之后很难收回来,所以演唱时就显得很拖沓,影响了整首歌曲的演唱。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尽量在诵读中就去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诵读歌词增强对歌词的熟悉程度及记忆程度,引导孩子用轻声高位置去诵读歌词及时收住歌词每一句最后的尾音,并要求用此种诵读的状态带入歌曲的演唱,孩子们的歌声逐步变的轻快而流动,从而较好地表现了歌曲的情境。由此可见诵读的技巧在帮助歌曲情境的表达中也是至关重要。

四、区别于语文课的朗读,养成音乐课诵读的发声习惯

小学阶段孩子们接触最多的诵读应该是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这应该是孩子们进行的最多的发声训练,其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在训练中注重对文字的语音、语调、感情的考察,也更为关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体的把握。这是对语言的积累、运用的综合考量,也因其反复次数较多,孩子们很容易养成固有的朗读模式和朗读习惯。而在音乐课上,教师也同样会关注学生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和表达,但更为注重指导的是学生对自己声音的控制能力和音乐课堂诵读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用平稳的气息、放松的发声状态、较高的声音位置去诵读出透亮的声音,这个要求和语文课的朗诵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想在每周两课时的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教师就要坚持做诵读的指导和训练。若能在音乐课的长期训练过程中将这样的一种发生状态演变成一种发声习惯,那学生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也容易唱出“轻声高位置”的声音,从而让歌曲的演唱更为动听。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当学生在音乐课上逐步对“美”的声音养成一种听觉上的习惯,那他也将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声音,并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中让自己地声音变得越来越“美”。

五、综述

音乐是一门独特语言艺术,作为音乐艺术范畴里的歌唱艺术,是一种人们通过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来表达内心情感,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在学校低年段的歌唱教学中,歌词的诵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变成了学生打开歌唱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只要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因材施教、 不断创新,相信一定能为歌曲的演唱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诵读小学音乐
聆听,让生命如花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