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成金 古茶今用

2019-11-17 23:44傅传耀
当代贵州 2019年27期
关键词:湄潭茶树茶文化

文_傅传耀

1941年,我国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的李联标先生在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茶场工作期间,发现务川大树茶、习水大茶树,开启了中国古茶树研究的大门;1980年,贵州省晴隆县与普安县交界处发现四球茶茶籽化石,将世界茶历史推进了164万年。贵州是茶的故乡,存在着许多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是宝贵的茶树基因库。

随着贵州省茶产业的加速发展,贵州古茶树资源被不断发现,经国内权威机构及有关专家深入考察发现,贵州境内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全省9个市(州)61个县(市、区)均发现有古茶树,是我国野生乔木大茶树和灌木古茶树保存最多的省份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古茶树达120万株以上,其中相对集中连片1000株以上的古茶园达50处,树龄200年以上的古茶树15万株以上,1000年以上的万余株。古茶树数量、类型、树体大小等均是我国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为有效保护全省古茶树资源,规范古茶树的科研、培育和利用等活动,2017年9月1日,全国首部省级层面关于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贵州省古茶树定义、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法律责任做了明确的界定,具有很强的约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使保护和合理利用贵州古茶树资源走上法制化轨道。

为保护贵州古茶树珍贵稀缺的生物资源,本次贵州组成“申遗工作小组”,邀请国内外有关机构参与,正式启动贵州古茶树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申遗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全世界了解贵州,了解贵州古茶树,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贵州古茶树资源。通过申遗,将进一步弘扬贵州茶文化,增强人们对贵州茶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对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在贵州,有茶山的地方,就有“金山银山”。茶产业已经成为贵州大生态战略行动和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湄潭、凤冈、石阡等茶区的百姓,因茶脱贫、因茶而富。茶产业成为了贵州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上两文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肖知潞根据2019年6月27日虞富莲、傅传耀在“中国古茶树群高峰论坛——探寻世界茶树发源地”上的发言整理)

猜你喜欢
湄潭茶树茶文化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茶文化的“办案经”
湄窖酒业大事记
胡锦涛三到湄江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茶的箴言
美丽的山茶树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