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2019-11-17 07:02余正军范晓培田喜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叶面积白粉病悬浮剂

余正军 范晓培 田喜庆

摘要    以生防菌TY-1以及新型农药50%凯泽悬浮剂为供试药剂,于黄瓜白粉病发生初期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TY-1能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达62.79%,仅次于50%凯泽悬浮剂1 200倍液处理。

关键词    生防菌;50%凯泽悬浮剂;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42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07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biocontrol bacteria TY-1 and the new pesticide 50% kaiser suspension were used as test reagents,and the field efficacy control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early stage of cucumber powdery milde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control bacteria TY-1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ucumber powdery mildew,and the control effect reached 62.79%,which was second only to 50% kaiser suspension 1 200 times solution.

Key words    biocontrol bacteria;50% kaiser suspension;cucumber powdery mildew;control effect

目前,防治黄瓜白粉病主要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及甲基托布津等药剂[1-2]。然而,由于白粉病易对各种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目前农药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随着年限的积累,用药量不断增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对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生物防治以其安全、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诸多优点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3-4],因而筛选对植物病害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具有重要意义。

生防菌的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主要有芽孢杆菌、木霉菌、链霉菌等,已经成为当今生防菌研究的热点。生防菌抑制植物病害的机制主要有竞争作用、拮抗作用、诱导抗性作用、寄生作用,不同生防菌的作用机制不同,可通过1种或多种机制之间的共同作用来发挥其特殊的功能。本文利用前期研究人员筛选出的生防菌进行大田试验,对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田間药效进行了测定,为生防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蔬菜温室中进行,温室占地面积400.0 m2,黄瓜种植面积66.7 m2。试验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均匀。黄瓜育苗采用穴盘育苗方式(72孔穴盘),基质采用购买的袋装基质。采用起垄方式种植黄瓜苗,株距0.3 m,行距0.8 m,种植密度4.2万株/hm2。育苗时间为2017年2月11日,定植时间为3月9日。苗期生长在温室小拱棚里,夜间加盖草席,按时浇定植水、缓苗水,按时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白天25~30 ℃,夜间10~13 ℃)[5]。初瓜期为4月23日,4月 23日至5月1日浇水1次,5月1日以后每隔5 d浇水1次,共浇2次。待白粉病均匀发生后调查病情,开始田间药效试验。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有生防菌TY-1以及新型农药50%凯泽悬浮剂[6];供试黄瓜品种为津优2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生防菌TY-1发酵液(A)、50%凯泽悬浮剂1 200倍液(B),以清水作对照(CK)。

1.4    药剂制备及喷施

将TY-1菌株接种于BPY培养液中(蛋白胨1%、牛肉浸膏0.5%、酵母粉0.5%、葡萄糖0.5%、NaCl 0.5%,pH值为7.0),28 ℃、150 r/min振荡培养72 h后,10 000 r/min离心5 min去除菌体获得发酵液。在黄瓜白粉病发病期,选取发病均匀的地块,用0.8型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每次的喷药量为 0.6 L。

1.5    调查方法

在施药前、喷药后7 d分别对黄瓜病害进行病情指数调查,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选2株,每株分上、中、下调查10片叶。根据黄瓜白粉病的分级标准分别记录植株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7]: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共计观察43株黄瓜苗,发现其中41株黄瓜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粉病,发病率达到95.32%。由表1可知,施药前,处理A、B、CK的病情指数分别达24.59、19.93、16.84;药后7 d,处理A、B、CK的病情指数分别达30.44、23.12、32.56,较之施药前,处理A、B、CK的病情增长值分别达5.85、3.19、15.72。CK的病情增长值显著高于处理A、B。处理B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79.71%,处理A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62.79%,略低于處理B。综合来看,生防菌 TY-1能较好地防治黄瓜白粉病。因此,在当前的蔬菜生产中,生防菌TY-1作为新型生物农药,能替代当前使用次数多、易产生抗药性的化学农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污染的农药,适合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用药。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TY-1能够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较好,仅次于50%凯泽悬浮剂1 200倍液。因此,在如今的黄瓜栽培过程中,生防菌TY-1作为一种安全、无公害的新型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栽培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在温室和大棚内最容易发生,对黄瓜后期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化学防治措施仍然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主要方法,但持续、单一、不合理的用药使黄瓜白粉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导致化学防治效果降低。在此背景下,安全、无公害、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成为研究热点,而生物防治刚好符合这些要求,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土壤或植物根际筛选到生防菌,但生防菌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原因在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和生防菌的适应性降低。从长远来看,构建一个稳定的复合菌系最有前途,可有效解决单一生防菌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问题[9]。

4    参考文献

[1] 曲丽,秦智伟.黄瓜白粉病病原菌及抗病性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6):835-841

[2] 张淑霞,孙兆法,宋朝玉,等.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9,12(7):24-26

[3] 刘峰.黄瓜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上海蔬菜,2007,23(4):75-76.

[4] 王友平,朱金英,郭平银,等.黄瓜白粉病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9,13(18):256-260.

[5] 窦瑞木.植物内生菌及其防病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8,19(6):56-62.

[6] 贝良华,陆致平.新型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药效试验[J].上海蔬菜,2009(5):76.

[7] 苗增建.不同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08,32(16):356-363.

[8] 方中达.植病研究法[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6-80.

[9] 胡华.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复合系菌剂在秸秆堆肥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叶面积白粉病悬浮剂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山药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不同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苏玉29抗逆增产的影响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分析
不同水利措施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