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科学大奖周体验“科学盛宴”

2019-11-18 05:16张阳
环球时报 2019-11-18
关键词:科学奖大奖科学家

本报记者 张阳

媒体记者们的“长枪短炮”,熠熠生辉的红毯,盛装出席的嘉宾,可别误会,这并不是某个明星出席的活动,或者说,走在红毯之上的都是科学界的“明星”。

11月17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在近千名嘉宾和观众的见证下,今年的“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依次颁出,每个奖项的奖金为100万美元。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由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创立于2016年,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重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家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因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陆锦标因在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的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因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她的创新性密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成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取得的成就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现场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小云教授,她是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女性科学家,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尽管她不是很擅长英语,但是依然坚持用英语进行表达,她说:“这就像我面对科学研究中的挑战一样。”

97岁的杨振宁先生作为四年前共同启动未来科学大奖的参与者,也出现在颁奖典礼现场,并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说:“19世纪末在瑞典设立诺贝尔奖,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事情,诺贝尔基金对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巨大的意义。今天听到未来科学大奖要变成一个永久的基金,这又是一个极有远见的事,这也将会变成伟大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成员。”

不同于以往,今年主办方着力打造为期一周的大奖周系列活动,旨在以更高的水准打造2019年度国际性科学盛会。大奖周不仅集结了知名高校联合举办获奖人学术报告会,还将开展针对具备前沿、交叉、应用特征的学科或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高峰论坛及科学峰会。

在大奖周期间举办的相关学术论坛上,《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讨论话题囊括天体物理、未来精准医疗、超弦理论、量子材料与器件等最前沿的科学话题,而分享嘉宾则涵盖诺贝尔奖、美国科学突破奖、奥利弗·E·巴克利奖等国际顶级奖项的获得者,堪称是一场阵容豪华的科学盛宴,同样被吸引的还有很多来自北京各所中小学校的学生们。正如未来论坛的发起人兼秘书长武红所言,“未来论坛希望通过走进科学、礼赞科学家的方式,将科学精神播撒给中国的下一代。”▲

猜你喜欢
科学奖大奖科学家
2020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发
幸运大奖
假如我是科学家
中不了的大奖
这些照片没有一张得大奖,却感动了无数人……
陈嘉庚科学奖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2015菠萝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