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一平台、一体系、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9-11-18 06:52汪刚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实训室创新创业

汪刚

摘  要 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模式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些成果。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例,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探索实施“一平台、一体系、四融合”模式。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9-0091-03

1 前言

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到2015年国务院发布35号文件,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双创”教育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包括“双创”工作的各种要求以及相关的任务和对应的措施等,为“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指明了方向。

2 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现状分析  近几年,虽然在“双创”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校的“双创”教育水平并不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很多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双创”教育意识薄弱、课程体系不科学、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改进策略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双创”教育,应改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明确定位。首先要明白一点,“双创”教育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就业率,也不仅仅是极少数“精英分子”的特殊权利,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说简单点儿,就是不能只仅仅培养少数大学生中的“精英”,而是要面向全体大学生甚至是全社会开展“双创”教育,为绝大多数人的创新创业营造氛围、提供平台、给予支持。

2)融合专业教学和“双创”教育,重构课程体系。多年来,高等教育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专科教育,早已形成一套自身的教学体系,要想在短时期内形成有效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太现实。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把专业知识传授和创新意识培养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以专业知识作为有力的支撑,“双创”教育作为“通识”内容,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创新创业机制和项目,予以引導和扶持,而不是刻意单独、孤立地开设专门的“双创”课程。当然,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创新。“双创”教育本身是一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新”课程,很多方面的教学开展有其独特性,需要不断创新,而不能简单地等同化、大众化。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双创”教育教学质量。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双创”教师,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双创”人才。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校缺乏“双创”教师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现有师资整体水平偏低,很难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拘一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包括: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各类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或开展专题讲座,或担任主讲教师,或担任“创业导师”等;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在外部环境上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机会(如课程培训、专题研修、挂职锻炼等),在内部管理上则加强考核评价,从制度上进行要求,提升教师自主参与学习提高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其能力。

4)完善制度,营造“双创”社会氛围。无论哪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行培育。“双创”教育亦不例外。应该正确看待“双创”教育,不能因为它的“时髦”“热度”而刻意去吹捧、去追逐。应该说,目前的创业水平尚处在较低水平,大学生(含毕业生)进行创业活动的比例也处在较低水平。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创业要比理想中困难得多,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不是轻易就能获得成功的。但事实是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来,有接近85%的大学生属于机会型创业,这说明“双创”教育工作形势非常严峻,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要形成良好的“双创”氛围,除了学校要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政府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同时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也要积极参与,共同打造“双创”的土壤。近年来,我国一些激励、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陆续出台,但要形成积极、良好、持续的氛围和环境,还需要各方社会力量更加积极地参与。

3 实例分析: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例

综合分析当前“双创”教育的形势和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建设实际,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探索实施了“一平台、一体系、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搭建产学合作“双创”平台  充分利用光谷软件园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先后与武汉等地的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与华为、中兴、烽火、联想等近20家全国知名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为“双创”教育搭建平台。

构建“双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统筹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和职业素养目标,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递进、工学交替”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其中综合素质课程包括职素课、“三创”教育、SIYB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行为养成与素质拓展公益劳动、公共选修课程、军训国防教育、运动会、拓展活动、社会服务;专业职业素养课程包括专业教育、专业认知实

习、职业导向训练、专业课程实训、阶段项目实训、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等。具体如图1所示。

与软件园、产业基地、创新基地产教融合、院园融合、园区融合、理实创融合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立足武汉光谷软件园和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联合企业、共同参与,积极开展产教融合,配合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需求,把专业人才培养与园区建设、基地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接产业,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深入合作,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方向的人才,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对口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在校内,建立虚拟的理实创一体化工作室和计算机仿真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创建真实的创新中心,主要用于为师生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并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和支持。在校外,分别依托光谷软件园、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的ICT公司、信息安全企业对接产业,开展人才培养。“四融合”简图如图2所示。

实践效果

1)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自2009年开设以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共培养毕业生700余人,大部分分布在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IT产业发达地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薪酬在同类专业中亦名列前茅,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能手或管理骨干。特别是近几年,通过与华为、神州数码、易霖博、网龙、新大陆、蓝盾、中兴通讯、金信润天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培养了一批“精英”学生,毕业时就完成华为HCIE认证,在获得高薪就业机会的同时,为自身今后的创业构筑了厚实的专业基础。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学生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自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开设以来,成立了创享网络信息协会,吸纳学生中的近200名“精英”分子加入协会,并为其提供专门的实训室和工作场所。通过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和技术支持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协会活动内容,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以协会为平台,建立各类大赛后备选手的培育池,形成人才梯队。

3)各类技能大赛成果丰硕。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学生在近几年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斐然,为学校增加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具体如表1所示。

4 结语

尽管“双创”教育还面临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还很棘手,但只要努力去探索、分析,解决、实践,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就一定能够做好“双创”教育,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个基本问题[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6):11-12.

[2]袁妍.普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9):65.

[3]张昊民,马君.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全球视角与本土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9):244-246.

[5]蒋阳飞.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4(4):107-109.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实训室创新创业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