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的东方生活美学

2019-11-18 01:58黄钦灵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品位艺术家生活

黄钦灵

摘 要: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里的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相对立,人们之所以认为二者不相通融,主要是工作是不得已的劳作,闲暇时光才是自由的放松。对美的创造和欣赏,也就认为只是有闲阶层的专利了。其实离开生存的美就是乌托邦,没有任何人能逃离劳作,真若逃离,生活也就停止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与远方是人们凭借自身经验和愿望构建出来的生活幻想。相较于未来,我们更应把握当下,亲近和尊重生活,承认生活原有的审美品质。寻找除谋求功利、实现人生理想外,不得已的劳作之美、自由放松的休闲之美。

关键词:品位 艺术家 生活 美

一、发现工作中的劳作之美

俗话说,劳动创造美,那么这种劳动又是谁创造的呢?答案是工匠。这里的工匠,不再仅指手艺工匠,还有机械工匠、数字工匠。不同历史时代的工匠创造出各自时代独特的物质美、精神美、文化美。这些美持续丰富和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和改变的审美需求,特别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匠心精神,推动着人类审美活动向纵深发展,推进和提升着我们的生活品质。

匠心独运便是实现工匠美学的重大价值和力量。这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应该尽善尽美、恪尽职守,通过精神上的专注,实现功利上的审美超越,获得劳作之美的审美体验,使自己同时获得生存的理性和情感的满足。

庖丁解牛便是其代表之一。有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不仅能在不损伤刀口的情况下使骨肉分离,还能让其宰牛发出的声音符合音律,与舞蹈节奏合拍。

二、创造生活中的休闲之美

以审美的态度生活,能极大地帮助我们提升感觉和感性的敏锐程度,这种对于感官品鉴的能力,在现在被称为品位。提升五感的敏锐程度,我们便成为了生活中的艺术家。

要想获得这样的生活美学,有三个阶段。第一,感觉提升。就是要留意生活之物,把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第二,感性提升。就是要以审美的心态对待生活之事,促进自身有品位的审美追求。第三,悟道提升。就是要实现精神超越,获得悠然的生活意境、超然的生活心境,消解夹缝危机感以及现实虚无主义、功利主义,从而获得生活幸福感。

要说实现艺术与生活的合二为一的年代,就不得不说北宋了。北宋因政治上“重文抑武”,使北宋文人形成了自适雅致的生活模式、崇雅避俗的艺术观,他们用闲适、闲情、闲境来指导生活,具体表现在“生活四艺”(插花、挂画、点茶、燃香)可与“文人四艺”(琴、棋、书、画)分庭抗礼。

(一)自然审美

大自然本身就是世间万物与生命价值的具体呈现,我们理应对其尊重和欣赏,花便是代表之一。明代程羽文的《花历》,按照不同花卉的时间,编排出了以花为标志的年历,把时间与花的品性融为一体,从花卉的细微变化中感受自然的律动。不仅做到色、香、型、文四要素的内外和谐,还兼顾花草自然的色香、品级、象征等人文意义。譬如“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可比德君子,表征其格调的高洁;牡丹雍容华贵,堪配宫廷贵妇或名门闺秀;山茶花幽静闲雅,则可配小家碧玉。此时,花不再是一件普通的装饰品,而是包含了许多植物花卉、文物古董乃至室内设计等知识修养的花道技法。

同样,饮茶在东方传统中,也不折不扣地成为了生活艺术。随着唐朝“人家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态度,古人开始以茶养生,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孕育出以茶会友、以茶入诗、以茶兴文等与茶相关的审美文化。茶圣陆羽全身心专研茶学、茶艺、茶道,将儒道禅深刻的学术思想融入到茶叶之中,深入浅出,把饮茶的感受精神化,从而创造出茶文化。这样的文化兴起,使茶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味、格调的一种象征,茶馆由此诞生,人们在其中观赏心悦目的茶具,品陶冶身心的茗茶,体验着愉快休闲和审美享受。

就连消暑也让古人有了审美体验。古人身穿冰蚕丝织成的衣物,坐着凉榻或凉席,食用着凉水浸泡的蔬果或窖藏的冰冻美食,摇着象征着礼仪、审美、身份等多重功能的扇子,其实用效果和心理感受,丝毫不逊于现代。但李白连扇子也不愿摇,干脆循入山林之中来避暑。万般避暑手段,都不及心态端正平和来得见效,这让古人得出了“心静自然凉”的避暑哲思。

(二)人文审美

民以食为天,中秋月圆之夜的月饼,大年十五中的元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精神的象征。对于地方风味美食同样如此,美食中的色香味,不仅是充饥果腹,还包含了地方人文特色的趣味,对当地人来说,更是一种情感抚慰。这种抚慰,正如拉面之于兰州人,火锅之于重庆人,饺子之于东北人。

如果说现代生活中,“请你吃饭”是出于礼貌,那么“请你喝酒”则多为心理需要,“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投意合,无不呈现着中国丰富而独特的酒文化,同时也传达着酒的审美意蕴。“葡萄美酒夜光杯”展现了酒品与酒具之美;从观酒、闻酒到品酒的感官体验,展现了酒感之美;喝酒时不强劝、不拼酒、不假饮,展现了人品礼敬教养之美;酒过三巡的言谈举止,醉酒后的摇曳生姿,又展现了饮者内心世界的酒德之美。酒圣杜康擅长酿酒,曹操观沧海之时感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仅称赞酒的绝妙口感,也展现了其消忧解愁的功用。追求酒意之美的饮者,靠酒激发诗性,做出“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的传世名篇。

如果说文人饮酒作诗,仍抱有求取功名利禄之心,那么访书、聚书、赏书则更多地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格调和审美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文人的治学箴言,访书的关键,是要坚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古训,以行万里路来检验读万卷书的真理。古时访书不易,困难程度不亚于西天取经,因为古代高昂的印刷装订成本,一本书经常是祖父看完父亲看、父亲看完儿子看,“书香门第”便是其体现,于是聚书则成为了保存书籍的有效方法。古时的聚书之地有以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为代表的陋室;有休闲娱乐的书斋;还有以南北朝藏书楼之父李谧为代表的藏书楼。而宫廷的上书房,还有收藏重要字画文物和议政的功能。可文人藏书何其多,岂能阅遍?拿李谧藏书楼来说,他的藏书无重复,而且4000卷有余,如果按1天1本的阅读速度,也要读11年,于是对于那些喜欢的书,有时候看上几眼,便是一种赏书的满足。

(三)生活审美

如果以上审美依然遥远,那不如再看看日常沐浴、眉形修饰、家居家具的例子。

首先,是沐浴。沐浴的主要目的是洁身,古人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沐浴还有养身保健、治病理疗的功效,于是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基于日常生活的沐浴美学,随着对沐浴之美的悟道,也有了从看重洁身到自我净心的转变。

其次,是眉形。化妆是女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漂亮的眉毛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或柔情、或妖娆、或冷艳、或英气。此时的眉毛是一个人文化、审美、性格等诸多代表的呈现形式,于是,养眉成了现代女性气质修炼的必学功课之一。

最后,是家居。家具是家居的生活气息所在,透过对家具的审美,可以看到主人背后的精神世界。以明代坐卧的家具为例,明代人在设计目的上并不以放松身体为主,反而要落座者端正自身的姿态,修身自省,但又因为其在结构上符合人体自然生理,反而有利人体健康,可以久坐不倦。

同样,对于家居环境而言,庭院的设计将自然、社会、自身三者紧密联系,使人们能在其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慢节奏生活。也许有人会说,今时不同往日,我们没有一方庭院可以种花养草,那又怎样呢?慢享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的意义不在于有没有庭院,而在于有没有慢享生活的心境。只要有了这样的心境,人人都可以在当下的苟且生活中,找到诗和远方。

三、掌握生活美学,提升生活幸福感

掌握生活美学,就是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和心意,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多争取些闲暇时间,去创造自由和快乐。把艺术向下平民化的同时,把生活向上提升,让我们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生活艺术家”。

当然,生活和审美要想完全融为一体也是很难的,只要这世界上仍有人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仍有人为物质而永不满足,他们的撕裂状态就会一直存在,心灵也就始终处于急功近利的漂泊状态。在浮躁的世界中,你需要让心静下来,将对生活美学的追求,贯穿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样的生活中,你可以品鉴美酒,也可以品鉴陈醋,虽然对象不同,但从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却是相同的,因为在这审美过程中,你已经修成一种有关生活情趣与修身养性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刘悦笛.东方生活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品位艺术家生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品位到底是什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求职第一关:把品位穿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