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在歌曲伴奏中的美学探析

2019-11-18 01:58巴音吉尔格力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美学价值钢琴功能

巴音吉尔格力

摘 要:随着西方音乐技术的不断传入,钢琴伴奏在我國获得快速发展,国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钢琴伴奏领域的人才,并创作出一批具有优秀风格的钢琴伴奏作品。本文以钢琴伴奏相关理论为基础并结合《鸿雁》的演唱和伴奏,探析钢琴伴奏艺术功能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钢琴 功能 美学价值

作为一种音乐艺术修养的表现,钢琴伴奏扩大了表演者的艺术视野,协调了整个歌唱表演过程中的声色音律,并增强了演唱者的歌唱感,这说明钢琴伴奏在歌曲演唱中产生的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向欣赏者传达出更加深沉、浓厚的情感,营造一种浓烈的音乐艺术氛围。

一、歌曲钢琴伴奏的概念

(一)歌曲钢琴伴奏的内涵

歌曲钢琴伴奏的内涵在中西方不同文化形态中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整个音乐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跟钢琴演奏曲一样重要。在当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形态中,歌曲钢琴伴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是指对歌曲的单声部或多声部形式进行伴奏,这种伴奏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设定的伴奏,二是即兴的伴奏。设定的伴奏实际上是一种演奏方式,与歌曲同时进行;而即兴伴奏则具有临时发挥性与创造性,因为这种形式往往是音乐家在歌曲进行过程中突发灵感创作出来的作品。

(二)歌曲钢琴伴奏的意义

钢琴伴奏能够使演唱者们整体把握音乐节奏,将随意性强、自由散漫的合作形式进行统一协调,并及时纠正错拍或者节奏混乱的错误。而钢琴伴奏的和声部能够调节人声歌唱的单声部,伴随着钢琴的伴奏,能够增强演奏者对音律的识别能力,有利于演奏者预测调性、识别语音,帮助演唱者快速捕捉音调,增强演唱效果。

(三)钢琴在歌曲伴奏中的功能

在分析钢琴在艺术歌曲中的功能时,不能将钢琴伴奏进行独立分解。因为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也是某种综合性的艺术展现,但在具体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功能主要有艺术功能和实用功能两种。其艺术功能可以从审美功能的角度来进行剖析。因审美具有比较确定的审美标准,但这种审美又是相对的,有时甚至是即兴的,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区域在每一个时代都会对审美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对钢琴伴奏的体验感觉不一样,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审美的多样性与生动性,艺术功能就在这样多样、生动的审美形式中产生,审美的时代性特征对钢琴伴奏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歌曲情况和处于特定时代群体的情感需求,探索其深沉的内涵技艺与层次结构,以更加契合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其实用功能更多的是对一种钢琴技艺自身的完善与挖掘,延伸了艺术歌曲情感表现的功能。如为艺术歌曲进行填充、扩展或者变化音色等,钢琴伴奏还能扮演很多具体的独立角色,突出情感的对比与鲜明的效果,在不同场合中营造出适合该场合所需要的氛围与环境。

二、以《鸿雁》为例分析钢琴伴奏的美学价值

(一)作品分析

《鸿雁》采用G大调,形式为分节歌的歌曲,拍子为4/4,羽调为E。它的前奏是跳音,这样可以使得整个歌曲低沉且幽默,在歌曲的中间将G大调降至A大调,穿插了一次小二度移调,从而突显出唱歌人对故乡的思念。整首歌在音区和结构上都逐渐加强,烘托出的情感也渐渐升华。尽管这首歌采用的是重复的二段体结构,但因为作曲者巧妙地调整了音区与调性,使得整首歌脱颖而出且不显单调。这首歌的歌词包含两个板块,前者描述的是蓝天、白云、草原和河流,后者抒发了细腻的情感,且步步升温。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既有画面感又可以传达思想感情,简单且完整。另外,这首歌的歌词中重复内容的曲调存在差异,营造的自然画面和抒发的情感相似但不一致,从而突出作曲者和演奏者的能力水平,整首歌将人与自然完美契合在一起,高度统一。《鸿雁》这首歌在旋律方面以迂回曲折为特点而展开,主和弦相结合的旋律音成为主题旋律,平缓中带着优雅,歌曲最后结点在la音上,给人一种半终止的感觉,这就很容易将人代入一种意犹未尽的境地,使人久久沉湎其中。歌曲的第二句旋律的前两小节与第一句在进行方向上恰好相反,这种变化突出了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由欢快转向感伤,顺理成章地突出主题。歌词的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结尾是相同的,但是在曲调上由G大调过渡到A大调,这使得旋律线条平缓而细致,不会给人很突兀的感觉。歌曲结尾“酒喝干……不醉不还”是点睛之笔,更是高潮内容,精准地传达了思念和悲伤的情感,升华了整首歌。整首歌节奏简单,主题明显,情感表达细腻且贴切,代入感更是很强。歌曲B部分“带上我的思念”一下将连音提高了三个音的跨度,并且时值长达一拍半重,更加强调出“思念”的情怀,“念”时值则长达三拍半,将思念升华,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以一言概之,《鸿雁》这首歌在“歌声远”和“酒喝干”两个方面都传达出了蒙古族那种豪爽性格。值得一提的是《鸿雁》在配器方面还是一个亮点,它基于蒙古族钢琴伴奏作了适当创新性的修改,其中伴奏编排和和声的表现手法最为明显,它是基于本土的蒙古族音乐,但又超越本土的蒙古族音乐,尤其是旋律部分。

(二)钢琴伴奏

钢琴的一个完整伴奏需要多种要素协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和声,它对一首完整的歌曲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歌曲的灵魂。和声技法可以在音乐形象塑造中起到点睛之笔,进而提升整部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拔高整部音乐作品的要点和传达内涵,烘托音乐的气氛。考虑到以上和音的重要性,杨霖希在编配伴奏时,重点关注了和弦外音、重复旋律和和声节奏等。

1.采用分解和弦伴奏织体

2.复调手法的运用

种类各异的五声性复调技法被排布在织体里,突出表现了清淡而华丽的线条。上图中的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中主旋律长音外都设置了八分音符旋律,这样就呈现出一种下动上静的情形,从而使得音乐避免了停滞。

3.采用音阶式的旋律线

4.充分展示西洋调式和声思想

在为草原歌曲编配钢琴伴奏时,因主体采用钢琴这种西洋乐器,所以,杨霖希在和声编配上多采用西洋和声,而在西洋大小调体系之外建立传统和声。西洋和声的三度叠置和弦结构主要采用三和弦与七和弦构成,这样可以充分展示西洋调式和声思想,更好地表现出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与特色。

众所周知,当钢琴做伴奏时,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代替大部分乐器,传达出相同的内容和情感,且比其他乐器表现的更为流畅。蒙古族民歌节奏缓慢悠长、内容和结构纷繁、音乐宽广,但终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在采用钢琴给《鸿雁》做伴奏时,要注意技巧的使用,传达出这首歌所想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三)美学价值

民歌来源于人类文学艺术,并具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民歌与其他人类文学艺术形式又存在差异,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艺术特征。众所周知,蒙古族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之宝,深受人们喜爱,是一朵灿烂的艺术之花。乔建中曾言:“地形和地貌身为物质存在于我们周围,它们制约并影响着意识形态的音乐艺术;而音乐又很自然地展示出不同地区风貌及民俗特征。二者关系一方面表现在经典流传的音乐中,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演唱者身上。”简而言之,正确认知不同音乐艺术形式在特定环境下所传达的内容、结构、形式、曲调可以阐述音乐艺术下的背景,反映当时的生态和环境。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从朗朗上口的蒙古族民歌中感受到草原生态环境特点。作为宴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鸿雁》,成功地展示出了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豪爽特点,歌词中用“高贵的白天鹅”来代表友人。

朗朗上口的《鸿雁》歌词在修辞方面有着独特的表达:一是借物言志,寄托情感。将“鸿雁”作为中心词,代表游子,抒发心中思想之情,同时,鸿雁又是一种不断上进的代表,表达作词者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二是象征。“鸿雁”在蒙语中是“白天鹅”,随着这首歌的广为流传,渐渐地将“白天鹅”转化为“鸿雁”,传达出蒙古族自身的特色。同时,鸿雁是友谊和故乡的象征,它出现在歌词中就暗示了整个歌曲的情感基调。三是押韵。《鸿雁》这首歌中出现了很多带有“ang”的词,如伤、往、上、乡等,这种押韵使得歌词朗朗上口,使得歌曲更具有音乐性,更有助于推广。四是拟人,这首歌中将鸿雁赋予人的形象,呈現出“我”与“鸿雁”交流的画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更加细腻的情感。

三、结语

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族民歌则是原始民心的吐纳,是作为原生态存在的根本价值,它的意义在于它的民族性,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的活态性。

如今,蒙古族民歌已然成为有限的存量,犹如濒危物种。我们首要任务是要传承。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因此,我们要在弘扬自己本土民族音乐的同时,积极学习外界音乐元素,使蒙古族音乐与钢琴相结合,使钢琴伴奏走“草原风”,让钢琴伴奏不仅不失钢琴本身的技巧,而且具有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窦曼娟.从教学实践透视钢琴伴奏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77.

[2]王丽.浅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117—118.

[3]蒙根朝鲁.内蒙古的民歌[J].民族团结,1994(11).

[4]杨玉蓉.蒙古族民歌旋律发展探微——以—段体中的两乐句结构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美学价值钢琴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纸钢琴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关于《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现代城市雕塑的美学意义探微
中国画的高贵传统
钢琴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