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中西凉乐舞的艺术韵律探析

2019-11-18 01:58田庞华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

田庞华

摘 要:早在西周时期,朝廷便接纳了四方少数民族所传来的西夷乐舞,此乐舞表现的是四海臣服之意。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文化的不断融合,魏晋时期便出现中西融合的新举——西凉乐舞。《西凉乐》被纳入十部伎之列,在宫廷宴享乐舞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代表着唐代乐舞最高水平的《霓裳羽衣》便属于西凉乐舞,其以中西合璧的多元化乐舞表演形式深得当时人们的喜爱。本文通过对《霓裳羽衣》的乐舞艺术韵律进行分析,探索其所具有的中外艺术文化交流的别样韵味。

关键词:西凉乐舞 霓裳羽衣 文化交融 艺术韵律

一、引言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促进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更带来多民族文化聚集后所产生的碰撞与融合。随着历史的变迁,至今中国西北地区也有着各种能歌善舞的民族,乐舞作为文化现象的承载体,必然能够表现古代丝绸之路所创造出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结合。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西域传来的胡乐胡舞,以迥然异趣的鲜活艺术表演形态,冲击着中原地区传统的清商乐舞,于是,魏晋时期便兴起了既具有西域色彩,又不失中原风格的西凉乐舞,在唐代,《西凉乐》成为十部伎中具有艺术文化交融特色的宴享乐舞,有着显著的代表性。西凉乐舞中,最为著名的乐舞便是唐代“大曲”歌舞《霓裳羽衣》,其不仅以融合音乐、舞蹈、歌唱的多段体乐舞套曲的形式进行表演,并且在表演形式上具有中西乐舞相融合的绝妙之处。笔者以西凉乐舞与《霓裳羽衣》有关的古代诗歌等文献记录为依据,从表演形式出发,探索其所蕴藏的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艺术韵律。

二、西凉乐舞与《霓裳羽衣》

(一)西凉乐舞——文化交流的产物

西凉,指古代凉州,现甘肃武威,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的河西走廊地区。魏晋时期,随着大量西域风情涌入中原,与内地传统乐舞迥然异趣的胡乐胡舞深受当时人们喜爱,因而在中西艺术文化的碰撞下,西凉乐舞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西凉乐舞将中原清商乐舞与胡乐胡舞相融合,形成既具有西域乐舞特色又有中原地区清商乐舞风格的西凉地方乐舞。

西凉乐舞中的舞蹈被称为“方舞”,据记载,其服饰与中国传统的清商乐舞以及西域龟兹乐舞的服饰有着相同之處。西凉乐舞脚下常穿有西域地区的皮靴,这使西凉乐舞的舞蹈步伐具有丰富西域风格的脚下动作,舞者还身着与清商乐舞相似的头饰与紫丝布褶,由此可见,西凉乐舞总体又带有着浓厚的中原色彩。

据记载,西凉乐舞共运用19种乐器,其中包含着中原地区固有的传统乐器:钟、磬、笙、箫等乐器,还有着少数民族以及中南亚地区的乐器,在西凉乐舞中还具有以龟兹乐乐器为主的胡乐乐器,如竖箜篌、五弦琵琶、横笛、贝等。由此可见,西凉乐舞的音乐有着中西合璧的色彩,龟兹乐为主的胡乐与清商乐相融,有着别样风趣。

到唐代时期,西凉乐舞纳入宫廷宴享乐舞的十部伎之内,并且《庆善乐》也配有西凉乐舞,来宣扬唐太宗的文德,这足以说明西凉乐舞既有中原地区乐舞的娴雅,又有西域乐舞的豁达、开朗,极富有感染力,展现出中原地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包容。

(二)《霓裳羽衣》——多元化乐舞

《霓裳羽衣》,相传是由唐玄宗所构思编创,并吸收西凉节度使所献的印度《婆罗门曲》而形成的大曲乐舞。《说文》中提到:“霓,屈虹,青赤或白色。”因而“霓裳”是指一虹所制作的衣裳,是仙人所穿的衣服,“羽衣”是用羽毛所编制的衣服,由此可见《霓裳羽衣》具有是飘然飞升的神幻色彩,通过乐舞来描绘神仙世界,具有浓郁的道教文化。

表演形式上,《霓裳羽衣》具有严谨的格局,将音乐、舞蹈、歌唱相结合,形成多段体的乐曲歌舞套曲。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中透露出《霓裳羽衣》的表演形象,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来进行乐器、歌唱与舞蹈表演,在中原传统乐舞的基础上,巧妙地吸收西域乐舞的风格韵律,描绘出超然脱俗的仙境,营造仙幻的意境美。

代表着西凉乐舞艺术成就顶峰的《霓裳羽衣》,在继承中国传统乐舞,汉代相和歌与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域乐舞,力图描绘出虚幻的仙境,舞者的舞容与服饰都力求具有仙意,营造出仙女的形象。《霓裳羽衣》将中原传统乐舞与胡乐胡舞巧妙结合,运用散序、中序与破的大曲乐舞的结构形式,其艺术韵律新颖而独特,是具有多元化特征的乐舞代表作。

三、《霓裳羽衣》的艺术韵律解读

(一)乐曲的空幻悠扬

中国古代,韵律的观念原本就来源于音乐,《玉篇》中提到:“声音和曰韵”。中国传统思想认为,“韵,和也”,音乐是由五音之和构成整体,并体现韵律。音乐的音调是五声相和所形成的丰富变化的旋律,通过乐曲音律的曲度来体现感性形态,就是韵律。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五行和谐思想,最早用于占卜的音乐也是通过五音、方位以及五行的联系进行占卜的,而韵律是五行在艺术生命中的体现,因此中国传统的五音调式以及韵律是与古人的五行观念密不可分的。《霓裳羽衣》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胡乐相结合,并且其整体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通过音乐来营造飘渺,清幽的仙境,在“天人合一”思想文化中,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五音相和所产生的情感。

据文献记载,《霓裳羽衣》全曲共36段,其中吸收了西域乐舞的音节特点,用商调的音乐调式,分为散序、中序与破进行演奏。散序时,无节拍,乐器单独演奏,继而轮奏,不舞不歌;中序时,有规定的节奏,曲调抒情,慢舞而歌;入破后,节奏转为急促,最后以一扬而止。《霓裳羽衣》由磬、箫、筝、笛、箜篌、筚篥、笙等乐器来伴奏,既有中原地区传统乐器又有胡乐乐器,将中原乐曲的婉转含蓄与胡乐的空幻与昂扬融合。

《霓裳羽衣》的三段体乐舞套曲的形式,具有大曲乐舞的风格特点,《乐书》中提到:“法曲兴自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由此可见,《霓裳羽衣》虽参入的胡乐,但整体曲调仍接近清商乐。在中国传统五音的乐律上,加入胡乐的演奏,并且使婉转清丽的中原清商乐同胡乐水乳相交,形成中西融合的独特表演形式,具有宗教仙幻、空灵飘渺以及清丽悠扬的音乐韵律。

(二)舞姿的刚柔并济

古代文献中,对于《霓裳羽衣》解释最为详细的要属白居易的长诗《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据描述,舞者以仙女的形象在中序起舞,舞蹈的服饰与动作十分飘逸,舞姿轻盈柔曼,诗中有写道:“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中国古代对垂手舞有着记载,小垂手与大垂手都属软舞,诗中的“柳”与“云”也许是对舞蹈身体韵律的描写,如柳与云般的轻柔曼妙,由此可看出,《霓裳羽衣》具有中原传统舞蹈所讲究的轻盈之美,用舞袖、运腰、求轻、贵柔等行云流水的中国传统舞蹈韵律特点,来营造仙幻意境。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乐舞进入破的阶段,节奏变快,舞蹈动作转变为快速的大幅度腾、踏、转等动作,带有欢快、明朗的西域舞蹈风格,体现出胡舞的奔放、明快的韵律特点。最后,随着音乐戛然而止,舞者也在延长音中结束,给人意犹未尽的意象。将传统舞蹈姿的柔美典雅与西域舞风的俏丽明朗融为一体。

《霓裳羽衣》通过乐舞来表现仙幻的意境,舞蹈既继承了中原楚舞的轻柔,与飘逸的《白纻舞》风格类似,并且还吸收了欢快、健朗的西域舞蹈,具有中西相容的独特表现形式,表现出飘逸、洒脱与玄妙的舞蹈韵律。

四、结语

《霓裳羽衣》是古代中原乐舞借鉴与吸收胡乐胡舞的产物,通过刚柔、强弱、急缓、动静的变换对比,形成中西融合的独特表演形式,具有玄妙仙幻、空灵飘逸、清丽悠扬以及健朗洒脱的艺术韵律。既保持了本民族乐舞的传统韵律,又融化了外来风情。白居易曾在诗中提到:“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霓裳羽衣》作为西凉乐舞的代表之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卓越融合能力,以中西交融的独特艺术韵律,展现出中国古代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包容,以及艺术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宋乃娟.西凉乐舞的艺术特征[J].音乐创作,2014(01).

[3]刘佳.《霓裳羽衣》的道教意蕴探究与创编[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6.

[4]李武华.唐代音律考(上)[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03).

[5]朱志荣.中国艺术的节奏韵律观[J].学术界,19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