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朝向教育的平等

2019-11-19 16:18□成
民主 2019年2期
关键词:禀赋弱者志向

□成 剑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古人便用“均”字来表达平等的思想。《诗经》中有“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的句子。春秋时期,孔子便在他的治国策中提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淮南子》更明确给出了“平等、公正”的涵义:“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直到清末思想家康有为对平等思想也有论述:“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平等,作为具有永恒价值的理念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拱心石”,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理论特质和最核心的实践追求。教育均衡,乃是教育的一种平等。在民主化的教育生活中,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不容置疑的基本要求,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

科尔曼思考过一个问题:平等究竟是学校之间的还是学生之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间都是相互关联作用的,这是一整个体系的研究,进而成为一个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在现实中,教育没有使每一个孩子都成功,教育亦没有让每一所学校都成功;但是,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功的可能,教育亦应该为每一所学校及其教师提供成功的可能。我们探索这种可能,因为这种可能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希望,也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希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育的平等,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呢?

我们要找寻个体与个体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因为分类与区别地对待才是平等的教育。亚里士多德很早就提出,在面对群体差异时,公正的办法在于:同等地对待同等的人,有差别地对待不同的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太不一样,因为每一所学校都太不一样。我们要使教育在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身上都得到最大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每一个学生、每一所学校,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和学校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个性、能力和兴趣,有的种子根本就不会开花,因为它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同的学校也有着不同的境遇,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条途径,达到同一个终点。

我们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关注弱者,缩小差距。据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B.Rawls)的观点,教师爱哪一个学生,如何去爱,都要始于“平等之爱”这一基本人权,然后去差别地爱,以补偿弱者的不足,使之得到改善。对于每一所学校的发展亦应如此,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要在坚持平等的基础上运用差别原则,否则只会加大贫富差距。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很早就认为社会比较在个体自卑行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提出自卑的产生在某些程度上是个体与周围的人相互比较的结果。如果迁移至学校建设上,学校之间的比较也会带来自卑,这种自卑或许会落在教师的身上。对薄弱的学校缺乏引导,致使他们无法克服发展上的自卑;没有及时培养他们的补偿能力;不经意的歧视,缺少关心、了解和真诚的鼓励。这些不均衡现象在教育行业中都是常见的。

我们要对每一个个体一视同仁,并激励其志向。个体与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或是学校,都有自然禀赋的差异,也有社会境况的差异。美国当代法理学家罗纳德·德沃金(Ronald.M.Dworkin)提出了著名的“钝于禀赋,敏于志向”,他认为人们需要对自己的成功负有具体的、最终的责任,一个学生或一个学校的命运,应该取决于其自身的“志向”,而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自然禀赋和社会境况。所以,教育均衡需要我们在符合群体公正的原则下,去使最易被忽视的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关爱,去使有志向而努力的个体得到奖励。“钝于禀赋,敏于志向”,可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某些错误观念,即绝不只是基于先天因素去对待学生或评价一所学校,而应基于他们后来的努力、付出和志向。这在胡森的文章《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中也有所体现,胡森的说法是,“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可以考虑各种不同但都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人——不论其人种和社会出身情况”。

我们还要开始懂得,教师爱学生,爱什么样的学生,爱全体还是爱部分,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对“平等之爱”的态度,还会受到学生反应所带来的影响。正如美国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所言,教师爱学生不是单向的,而是在互动情境中的一种动态的爱,所以,师生要留有空间去实现情感交流、道德互依。同理,教育均衡从来不是一种单向模式,每一所学校都要在与教育资源的互动情境中建立、维护与促进关系,动态地推动教育的均衡状态。例如教育援疆,绝不只是利用“洼地效应”来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还应打造“标杆效应”,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不断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由此看来,平等不是一种固态,而是一种动态,是一种交互性的平衡。这样的平衡更像是一台永动机,虽然一直在流动,但始终不偏不倚。

爱,如阳光,应该公平地洒向每一所学校;爱,如空气,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呼吸。我们没有同等的才能,但我们都应当有同等的机会发展才能。所以,有效处理学校差异发展中弱者与优者的最大利益,有效处理学生差异发展中弱者与优者的最大利益,我想,这,便是教育的均衡了。

猜你喜欢
禀赋弱者志向
强者和弱者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弱者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跨省“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弱者保驾护航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