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猎隼违法案件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

2019-11-19 08:26刘昌景侯森林周用武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猛禽走私野生动物

刘昌景 王 嘉 许 超 侯森林 周用武

(1.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210023;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南京,210023;3.野生动植物物证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4.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公安局刑侦支队,银川,750000;5.银川市公安局宁东公安分局,银川,750000)

近年来,中国愈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加大对野生动物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1]。然而,由于传统驯鹰文化的影响将猛禽作为宠物仍然被驯鹰狂热者所热衷[2],此犯罪动机下发生的非法运输、出售、收购、走私猛禽案件甚多,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如“大学生掏鸟十年半”中闫啸天非法收购、出售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猎隼(Falcocherrug)等猛禽16只,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3],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全国最大网络贩卖濒危野生动物案”中涉案野生动物包括金雕(Aquilachrysaetos)、大鵟(Buteohemilasius)、猎隼、游隼(Falcoperegrinus)等共计13只猛禽[4]。猎隼为驯鹰的优选物种,亦是常见的涉案“宠物型”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猎隼,别名猎鹰、兔鹰、鸽鹘,隶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科(Falconidae),隼属,头顶浅褐色;颊、颈白色;背、肩、尾褐色或深褐色,具砖红色斑点和横斑;胸及腹部有白色、乳黄色,有褐色纵向纹路;爪淡黄色;头较小,啄粗大,钩形,腿粗壮,趾爪锐利,处于生物链的最高一级[5],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猎隼为广布种,在我国分布于新疆、辽宁、北京、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6]。中国是世界上猎隼的重要繁殖地点和最大的资源国家,其总量为全世界的75%左右[7]。

猎隼的生态价值重要且野生种群数量稀少,涉猎隼的违法案件将获罪,情节特别严重者还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涉猎隼案件起刑点低,犯罪成本高,然则,因猎隼在中东等地区深受喜爱,他们将猎隼当作财富的象征,并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驯隼,造成了猎隼在中东地区价格极高,因此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之下,依然有不少国内外不法分子无视法律[8],非法猎捕、出售、收购、走私猎隼。我国现有对猎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方面,而鲜有对猎隼案件的系统梳理分析,本文采取多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暗访等多方法结合,对中国各地的数据以及文献查阅,网络的资料以及市场暗访、实地调查等方法针对中国猎隼违法案件的现状加以分析讨论,以总结其犯罪学特性,以期为保护该类案件提供防控预案。

1 材料和方法

1.1 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共分为线下(实地)调查和线上(网络)调查。线下调查:调查者对位于宁夏银川市,江苏南京市的花鸟市场进行不定期的随机调查,向鸟市的摊贩及当地百姓了解是否存在猎隼非法偷盗、买卖的情况,以及其他的具体细节;线上调查:通过58同城网、赶集网等同城社交网站,用猛禽、隼、猎隼、鸟等关键词查询,调查研究;通过猎隼,猛禽等关键词搜集相关QQ群,并加入该群进行调查,了解猎隼贩卖情况,不同品质猎隼及不同地区的猎隼的价格情况,以及“驯”猎隼的相关情况。

1.2 数据收集

通过案件卷宗查阅和网络资料搜集已审判的涉猎隼案件,将“猎隼”、“猎鹰”、“兔鹰”、“鸽鹘”分别与“非法”、“违法”、“贸易”、“偷盗”、“贩卖”等组成双关键词在百度、维普、知网等中进行搜索,将各地政府、公安的公开报道、网络判决文书、相关论文中出现的案件信息以及详细描述猎隼违法事件作为猎隼违法案件数据的主要来源;在案件卷宗查阅中,研究前往猎隼违法案件较为集中的宁夏,向宁夏森林公安的官员了解近年来猎隼违法案件的情况,并查阅了部分案件卷宗,并向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了解相关信息,查阅法制日报等作为对数据的补充。所得资料根据违法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性质,违法猎隼数量等除去相互重复的数据,确保违法案件的唯一性;另外,同一地点短时间内发生同样性质案件,合并记录为一次。数据整理时,记录猎隼违法案件的时间、地点、案件涉及猎隼数量、涉案人员、资料来源等信息。

2 结果

2.1 市场调查结果

2.1.1 线下调查结果

通过实地暗访,本研究在2017年2—4月共对宁夏银川花鸟市场进行3次不定时随机暗访并持续监控,2015年12月—2017年5月对江苏南京花鸟市场进行了153次不定时的随机调查暗访。在宁夏银川花鸟市场共调查了5家卖鸟的商家以及数名周围群众,均未发现猎隼贩卖的迹象以及猛禽贩卖的迹象;在江苏南京花鸟市场共调查了23家卖鸟的商家以及数名周围群众,也均未发现猎隼贩卖的迹象以及猛禽贩卖的迹象,并从调查中得知在公安机关的严格执法下,猛禽在1998年之后就从未出现在花鸟市场中。

2.1.2 线上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猎隼违法案件不止发生在实地交易中,更多发生在网络交易中。本研究调查了58同城、赶集网两家同城交易网站,并通过猛禽、鸟、隼、猎隼等关键词在宁夏、新疆、北京、江苏、甘肃进行了搜索,结果没有发现能证明是猎隼的交易,但并不能就此说明猎隼的网络交易已经被遏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外形可疑,形似猛禽的鸟类出现在该同城网站中。本研究还通过搜索关键词加入“中华猎隼部落”的QQ群,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发现群中猎隼交易依然存在,其中有诈骗的交易,也有真实的交易。甚至还有直播“打鸟”的视频和一些“专业养隼”的人教如何养隼。

2.2 大数据搜集结果

通过系统的搜索和整理,共记录有效的猎隼违法案件76个(附录),涉案猎隼高达2 000余只。其中1993—2000年、2001—2008年、2009—2016年分别27个、24个、25个,涉案猎隼数分别为1 000余只、360只、210只。涉案地点覆盖17个省级行政区。

从猎隼违法案件时间分析,所有数据中,可以明确月份的有71个数据(图1),其中秋季发案率最高,为43起;其次是夏季和冬季,分别为14起、10起;春季发案率最低,为4起。其中夏季案件集中在8月,即夏末秋初时期。由此可见,秋冬季是中国猎隼违法案件最高发的时期。

图1 1993—2016年中国猎隼违法案件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Fig.1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illegal trade cases of saker falcon in China during 1993-2016

从猎隼违法案件地理分布分析:所有数据中,可明确地理位置和涉案猎隼数量的共有75个数据(图2)。据不完全统计调查1993—2016年,中国有17个省级行政区域发生了猎隼的违法案件(图2),涵盖了猎隼在中国主要生存地的新疆、内蒙古等地,越冬时节迁徙地宁夏、青海、河北、甘肃、陕西等地,以及走私重要出口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其中新疆、宁夏、甘肃、北京、浙江、青海发案率普遍较高,分别为14个、13个、9个、8个、6个、6个,涉案猎隼数量分别为718只、212只、95只、222只、108只、55只。可以发现,天津和上海虽然发案率不高,但涉案猎隼数并不低,分别为44只、42只。

3 讨论

3.1 案发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分析

本研究发现近些年共有76起猎隼违法案件,涉案猎隼数达2 000余只,猎隼违法案件涉案猎隼数量虽然随着时间在逐渐减少,但并未完全制止。近些年中国猎隼违法案件发生的地区范围十分广,涵盖了中国中部、西北部、东北部及南部等多地区。并且,本研究是基于网络检索和文献调查及实地访谈得出的结果,实际发生的违法案件数量肯定很可能大于此调查的数量。

图2 1993—2016年中国各省猎隼违法案件分布情况Fig.2 Provincial distribution of illegal trade cases of saker falcon in China during 1993-2016

根据归纳整理出猎隼违法案件在中国各季节分布情况看出,秋冬季节是案件最高发的时期。经过实地探访,对宁夏森林公安的了解后得知,在秋冬季节,野生动物数量为一年之中最多,也是体壮膘肥之时,树木杂草枯萎落叶,野生动物觅食、活动时容易被发现,是狩猎活动的最佳季节[9]。这时候粮食生产活动结束,为农闲季节,非法狩猎人数也最多,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案件发案率最高[10]。并且秋冬季节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该季节的自然调节利于盗猎,于是猎隼违法案件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

根据归纳整理出中国猎隼违法案件在各省分布情况得出,新疆、宁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青海、甘肃为猎隼违法案件高发的省级行政区域。根据案件资料以及网络文献的查阅,我们可以得出新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猎隼违法案件数量多,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地区是猎隼走私出口地,这些地区拥有利于走私的海关口岸和大型机场,为猎隼走私提供出口。非法狩猎发生的源头案发地很可能仍然为宁夏、青海、甘肃,其中又以宁夏为最多。宁夏地区猎隼违法案件发生地主要集中在西海固地区[11]。西海固地区地处西北内陆,为半干旱向干旱过渡地带,适宜小型野生动物生息,野生动物种群相对丰富,数量多,林木稀疏,天然狩猎条件好。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大量狩猎者进入林区进行非法狩猎,诱发了收购、贩卖、运输、走私野生动物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12]。

3.2 走私路线分析

猎隼走私路线多变,走私口岸集中化,走私目的地统一,涉外团伙化。从1993年起陆续在北京、乌鲁木齐、福州、银川、西安、兰州和红其拉甫的机场、火车、汽车、海关、口岸查获了大量猎隼,起初检查人员并不知道猎隼为何物,只知其来自宁夏的西海固地区,被秘密运往国外。猎隼走私一开始是经北京机场直接空运至中东,其原因是北京有直达中东的航班,但随着北京机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逐渐由北京机场转向上海、天津、浙江、新疆等地机场出口。再后来由于中国打击猎隼力度的加大,迫使很多猎隼走私贩不能由这些机场进行走私,改为陆运、海运的方式进行走私,其路线多变,大致可以分为经甘肃、青海、西安、兰州等地最终集中到达新疆红其拉普口岸、上海、浙江等海关口岸出口,并且所有的目的地都是中东地区,涉案的人员也不止中国人,还有国外的人员,主要为巴基斯坦人,他们大多由多个成员组成团伙,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团伙内汇集了国内国外成员。团队内分工明确,有负责盗猎,有负责运输,有负责销赃的,形成了“一条龙”的体系。这些外国人采取幕后操纵、遥控指挥、人货分离等办法逃避打击[13],犯罪手段十分隐蔽,呈现职业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纪律执行是严明纪律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纪委负有执行纪律的主体责任。纪委主体责任是重大的政治责任、直接的工作责任、全面的领导责任,是必须亲自躬耕的“责任田”。要强化监督问责,对责任落实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推动管党治党纪委能否落实好执纪主体责任,直接关系党的纪律建设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大监察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不仅要严肃查处直接负责人,而且还要追究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3.3 犯罪动机及犯罪人特征

经过市场暗访以及资料查阅发现,猎隼在中东国家是身份的象征。猎隼在国外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南亚次大陆和中东地区,在这些地区人们酷爱猎隼历史已久,长期以来把猎隼作为智慧和财富的象征。中东地区的人们拥有和把玩猎隼已经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石油大亨和富有人家饲养上等猎隼,以显尊贵;平民热爱猎隼,以隼为宠。他们热衷于沙漠狩猎,利用猎隼食肉的习性,用饥饿法训练猎隼,训练猎隼在沙漠里进行捕猎活动,主要猎捕一种叫沙鸡(译音)的飞鸟,取其热血,供有钱人享用。

3.4 非法贸易形式实体向网络化发展

交易方式隐蔽化,网络化。猎隼违法交易一开始,是由各地花鸟市场、山地农民明目张胆叫卖,随着中国猎隼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猎隼违法交易也逐渐由线下转变为了线上,由明目张胆地叫卖转变为更加隐蔽的网络交易,如在“中华猎隼部落”的QQ群中发现不少真实的猎隼交易。

3.5 防控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以公安的角度,笔者提出以下防控对策。

3.5.1 加强高案发时间和高案发地点的阵地控制

加大在8、9、10、11、12月对高频发案省份的花鸟市场等常见鸟类贸易场所的巡查,增加对猎隼繁殖栖息地的巡逻[14]。加大对宁夏、青海地区的生态建设、防控力度以及对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新疆等地的海关、机场大力查处,开展专项行动月等执法措施,防止当地海关、机场官员监守自盗。

3.5.2 加强涉外警务管理

3.5.3 加强网络监控

联合网络安全等情报部门,增强网络对猎隼及猛禽的监控。随着网络化的普及,除既有的屏蔽关键词外,增加对猎隼别称或其他相关暗语的屏蔽[15]。此外,需要增强相关交易网络对鸟类交易的图片、文字描述的监管,有关图片监管一直是网络监管的难题,一些不法分子将违法信息转换成图片从而躲避字符信息的自动识别,对此则需增加人工筛选以全方位增强对社交软件的监管,让猎隼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3.5.4 建立辖区警务信息资料

要求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将辖区内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绘制成警务图,划分民警责任区,责任区民警做到对本区域的社情、民情、道路交通、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情况一口清[15],能够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展开工作。

3.5.5 加强法制宣传

通过宣传提高各地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和猎隼的法律意义及生态意义,使更多人有意识、自觉地抵制猎隼违法行为,并积极参与猎隼保护工作[16]。

本研究通过论述中国猎隼违法案件现状,调查分析猎隼在中国违法案件的犯罪特点,提出针对猎隼违法案件的防控对策是为了降低猎隼违法案件的犯罪率,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民族乃至国家的利益,从而为保护森林资源以及物种多样性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附录 1993—2016年中国猎隼违法案件

Appendix Illegal trade cases of Falco cherrug during 1993-2016 in China

续附录

续附录

猜你喜欢
猛禽走私野生动物
售价68.68万元,全新一代福特F-150猛禽正式上市
3000多只受伤猛禽重返蓝天
猛禽,请使用共享羽毛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智辨走私贩
广东破获“1·26”特大走私毒品案 缴毒约717公斤
4000只猛禽的就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