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鸟类新纪录
——大红鹳

2019-11-19 08:26罗祖奎冉景丞
野生动物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崇明纪录种群

徐 曦 罗祖奎 冉景丞

(1.上海聚隆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82;2.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凯里,556000;3.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贵阳,550001)

2019年1月17日,上海聚隆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同仁在崇明东滩北八滧湿地(31.603 876°N,121.861 883°E)调研时,记录到1只大红鹳(Phoenicopterusroseus)[1]成鸟。它站立于开敞的浅水湿地中,与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白骨顶(Fulicaatra)等水鸟在一个水域,但不合群,与它们始终保持10 m以上距离。观察到大红鹳觅食、抻腿、行走、整理羽毛、休息等行为。大红鹳体型高大,约140 cm高。所观察到的大红鹳毛色整体为偏粉红的白色;头小,颈长而曲,眼颜色淡,不明显;嘴短而厚下弯,红色,尖端黑色;脚红色,细长,达身高的一半以上;翅膀覆羽红色,飞羽黑色。在1月6日及23日的北八滧湿地鸟类常规调查中均没有记录到,估计为迁徙过程中的短暂停留。上海曾于2015年4月,在南汇滨海湿地(距此次直线距离70 km左右)发现2只大红鹳成鸟停留1 d的记录[2-3]。这次是上海市第2次观察到,对于崇明东滩湿地是首次纪录。

大红鹳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的中东地区(伊朗、以色列、黎巴嫩、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岛等)及南欧(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希腊、土耳其、塞浦路斯、葡萄牙、意大利及法国卡玛格地区)等地;南至南非,西至西非,北至欧洲(荷兰、德国等地)及哈萨克斯坦北部,东至南亚(孟加拉国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的滨海地区)地区。中国原非大红鹳的分布地。在中国境内大红鹳最早于1997年9月在新疆哈密市二堡镇的平原农业景观中发现亚成鸟1只(死亡)。紧接着于1997年11月在乌鲁木齐飞机场记录到10只大红鹳由北向南飞过。因此排除了哈密市大红鹳为偶然逸出个体的可能。后又于1998年在新疆沙湾县、石河子分别发现冻伤个体。由此证实大红鹳为我国鸟类一新纪录[4]。

据文献资料,截至2018年年底,共有55次145只大红鹳被记录于我国的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5]。纪录地点西北至新疆,北至内蒙古,西南至贵州、四川,东北至山东、河北,东至浙江、江苏、上海,东南至福建、台湾,中部在山西、陕西、宁夏、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湖泊、盐湖、河口湿地、滨海湿地等景观中发现,多为亚成体(占79.2%),每次1—10只,平均不足3只[2]。2015年四川发现17只群体在四川停留了约1个月。有关大红鹳在我国各地相继出现的原因存在不同观点。对于新疆出现的大红鹳来自野外迁徙种群的争议较小[2,4];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新疆以外地区的纪录是观赏鸟类饲养、动物园等机构引入大红鹳而偶发的逃逸事件。但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各地发现的大红鹳大多数更可能来源于野生种群,并推测是由于气候变化、种群数量增加或原有栖息地破坏等原因,从距离较近的中亚-南亚种群迁徙至中国[4,6]。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一些物种的迁徙规律,从而经历越境、定居、繁殖、建群、扩散等一系列过程的鸟类在国内外亦屡见报道[6-7]。从多年来我国出现大红鹳的地点和出现时间来看,首先出现是我国候鸟迁飞的西线,既而出现在迁飞中线,最后出现在迁飞东线,是有规律地出现的。上海的两次出现大红鹳时间也正好是在迁飞季节内,因此,本文新增的这一次纪录,虽然不能排除逃逸个体的可能,亦不能忽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大红鹳越冬地选择多样性增加的可能性,钳嘴鹳(Anastomusoscitans)在中国的新增分布就是典型例子[8-9]。

大红鹳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IUCN红色名录(2018),级别为低危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属于附录Ⅱ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图1 崇明东滩北八滧湿地拍摄到的大红鹳栖息环境(左图)及其行为(右图)(徐曦 摄影)Fig.1 The habitat and behavior of Phoenicopterus roseus(Photo by XU Xi)

猜你喜欢
崇明纪录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基于双种群CSO算法重构的含DG配网故障恢复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出版纪录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科教·纪录》
Adiary
央视纪录频道国际版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