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写人类文章的教学思考

2019-11-19 07:57张芳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张芳芳

摘 要:写人类文章是小学语文记叙文的一种重要类型。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写人类文章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当前“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实施写人类文章的教学呢?基于陈先云先生提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的思考,在此提出了写人类文章教学的一般策略,以期寻求这类文章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人类文章;阅读教学

通常,我们把文本内容围绕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展开叙述,并突出人物的特点为主要内容的课文,称之为写人类记叙文。在小学各类版本的教材中,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写人类文章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那么该如何对这一类重要的文章进行有效教学?是不是可以寻求一般的教学规律,笔者陷入了思考。“核心素养”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陈先云先生在“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活动”中提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指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维度,即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

基于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对写人类文章的教学实践,笔者以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部分写人类文章为例,提出教学的一般策略,以期寻求这类文章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

一、理清具体事例,把握文章内容

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事,叙事的目的是为写人服务的。不管写什么样的人,都需弄清文章是通过什么样的事件来写出人物特点的。让学生知道在刻画具体人物时,需抓典型事例,在事例安排上要有相关结构。

1.理清事件之内容

写人类文章一般通过一件或多件事来突出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特点。因此,理清到底写了主人公哪几件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理清事件的基础上,才能聚焦核心段落进行深入研究。理清事件可采用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概括小标题、填情节线、人物关系图等方法。如笔者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那么课文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与概括。

(1)方法提示:平时,我们学习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会用到哪些方法?

(预设:梳理情节线、概括小标题等)

(2)学生自主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选取两份学习单,投影展示,请学生比较与评价。

(预设小标题:坚守岗位 不幸被捕 法庭受审 不幸遇难)

(4)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概括有关李大钊先生的四件事情。通过初步整理概括,感受李大钊先生的人物形象。

2.理清事例之顺序

理清写人的具体事例后,对高年级的教学,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顺序。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记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在了解了主要内容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了解全文的记叙顺序。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按照这样的顺序,可以概括成这样的一个图示:

这样的一个梳理过程,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明白记叙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做到叙述清楚、条理分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梳理、归纳、补充、合并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3.理清事件之选择

写人类文本还需要特别关注事例的选择。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选材,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取事例的。如在《一夜的工作》文本后面,有一则这样的资料袋。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1)请大家默读资料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交流发现。预设:

①那一天,总理只休息了一个小时。

②那一天,总理做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3)资料袋中的事情和作者所选取的材料有什么不同?

(作者所选取的材料很细小,资料袋中的事情非常重要。)

(4)作者这样选材有什么作用呢?預设:

①这些事情虽然细小,却能以小见大,体现总理崇高的品质。

②总理一夜的工作是不为人知的,这样能更全面、更真实地体现总理的崇高品质。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选材的特点,非常值得借鉴。通过资料袋的引入,将一天中做的重要的事和文本中一夜的工作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要围绕中心去选取事例,尤其是要选择那些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例。

4.理清事例之详略

文章是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的。因此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或不写。文章写得详略得当,才能主次分明、中心突出。这样的详略安排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领学生加以关注。

如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中,写了关于少年闰土的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其中“看瓜刺猹”写得很详细,写出了当时的紧张惊险、神秘动人。“雪地捕鸟”也写得很详细,讲述了捕鸟的时间——下雪天;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这两件事都写得很具体生动,表现出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人物形象。“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两件事都写得相对比较简略,主要是为了表现闰土生活的丰富多彩。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仅让学生知道这篇写人文章写了哪些事例是远远不够的。在概括、梳理文本中具体的事例后,还需关注选取事例的典型性,关注事例的写作顺序、事例的详略安排等。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更符合第三学段学生的学情特点,也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研读人物形象,体会写法特点

塑造人物形象运用最多的手法是描写,而描写又可分正面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即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的言行来反映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即侧面烘托)。在通读全文理清最基本的内容后,就要依据核心段落研读文本,体悟人物的具体形象。

1.聚焦正面描写

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离不开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写人文章的经验,也写过此类习作,已经积累了一些写人方面的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圈划、批注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来体悟人物形象。

在《刷子李》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圈画、批注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词句,然后进行汇报交流。重点交流理解描写刷子李动作的句子,如:“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等关键词进行交流体会,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2.留意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是通过对其他人或事件的叙述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也是在《刷子李》一课中,作者对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描述得很到位,如:“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后明确: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侧面描写四处黑衣服的细节,更加衬托出刷子李刷墙技艺的高超。

3.关注表达技巧

当然,教学写人类课文时,我们还需关注一些表达技巧,如:对比烘托。文章中的对比烘托往往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加强文章表达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写人类文章的教学就可以抓住烘托对比来感受人物形象。例如《毛主席在花山》这一课中,文章通过毛主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的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对警卫员等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毛主席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的品质。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面临敌人时“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和父亲惯有的严峻形成了对比;法庭上法官的叫嚣和父亲的平静形成对比;我们的痛哭和父亲的平静形成对比等,都更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形象。此外还有环境描写等对人物心情的映照等。

三、拓展延伸,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要想让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滋润学生的人文精神。

1.迁移阅读,扩充视野

写人类文章中有不少都出自名家作品,根据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笔下的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学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文本中的“王熙凤”等人物形象。

2.积累复述,内化文本

写人类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是重中之重,不少聚焦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在品读之后值得积累。如《少年闰土》中对“雪地捕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里的“扫”“支”“撒”“拉”几个动词用得精妙,在品读好语句中的动作描写、感悟了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形象后,不妨让学生积累并抄写这段话,学习作者将一连串动作有顺序地写清楚的方法。

3.迁移仿写,指向表达

在写法上比较有特色的文本,学习后可以试着迁移仿写。如“人物描写一组”中《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写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动作描写,写一写第二局的比赛片段。

其实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自由朗读课文5、6自然段,当时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时,别人有哪些反应?想象别人还会怎么说?为什么要写这些人的反应。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交流,组长记录成果,全班交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文字运用的平台,提供了实践语言文字的机会,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里走几个来回,同时迁移仿写的内容是文本的空白处,又进一步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引領下,语文教学也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写人类文章的这些教学策略正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思考。既有概括梳理文本内容侧重的理解和思维,又有在概括和体悟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中思维品质的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和审美,还有在语言文字实践运用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学,应是积极且富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