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4年且末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2019-11-19 09:42邢媛媛
绿色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分析

邢媛媛

摘要:利用新疆第三次和第五次荒漠化与沙化监测相关数据,对且末县2004~2014年沙化土地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沙化土地现状及两期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状况、规律及其变化原因。探讨了新疆典型区域土地沙化与气候变~TXA.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对揭示该地区沙化土地类型、变化的机理,科学评价沙化土地对环境的影响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且末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4-0051-02

1区域概况

且末县位于东昆仑山、阿尔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东南缘,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处东经83°25~87°30、北纬35°40~40°10之间,总面积14.025万km2,国土面积为全国第二大县。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北边为戈壁沙漠,距县城百余公里的西南至东南有昆仑山支脉及阿尔金山山脉逶迤连绵,整个绿洲呈狭长的沿水系分布的条状带。且末县水资源丰富,全县有车尔臣河、喀拉米然河、莫勒切河、米特河、江格萨依河、塔什萨依河、江格萨依河等8条河流,年总径流量18亿m3

2研究方法

2.1两期沙化成果数据的获取方法

以研究区两期(2004年、2014年)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荒漠化与沙化监测技术规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荒漠化与沙化监测技术规程》的分类标准,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划分图斑统计各类型沙化土地面积。

2.2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方法

两期数据的叠加分析考虑到数据的范围不一致性,因此选择叠加后的共同区域作为可比区域,若羌县的可比区域代表若羌县的整体情况。为更好描述两期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时间过程,本文采用生态学中的马尔科夫模型,这是在景观生态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转移概率矩阵分析说明两期沙化土地转化状况。其动态变化情况根据本次调查数据与前期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后获得,分析沙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

2.3变化原因分析

在已有的两期沙化土地成果监测数据基础上,从降水、大风沙尘暴日数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等社会因素出发,采用定性定量结合分析的方法,揭示两期监测期沙化土地变化的驱动机制。

3.2沙化土地动态

3.2.1不同类型沙化土地动态

通过与第三次沙化监测结果对比,且末县发生变化最大的是流动沙地。说明监测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沙化土地有正向发展。2004~2014年间,且末县监测区内转移面积较大的是流动沙地转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转戈壁、半固定沙地转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转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中有277100.05hm2沙化土地面积发生转移,占前期流动沙地面积的4.04%,其中1.85%转为半固定沙地,1.88%转为戈壁,0.09%转为非沙化土地;半固定沙地中有257333.54hm2沙化土地面积发生转移,占前期半固定沙地面积的48.93%,其中1.87%转为流动沙地,20.50%转为固定沙地,1.64%转为非沙化土地;固定沙地中有242323.01hm2沙化土地面积发生转移,占前期固定沙地面积的62.18%,其中8.40%转为半固定沙地,2.78%转为非沙化土地。总体来看,这十年时间沙化土地处于好转态势。

3.2.2不同程度沙化土地动态

第五次监测程度为轻的沙化土地较第三次减少174539.06hm2。轻度沙化土地转移总面积为180928.48hm2,最多转移为轻度沙化面积为86779.70hm2;第五次监测程度为中的沙化土地较第三次增加37790.50hm2。中度沙化土地转移总面积为195225.38hm2,最多转移为中度沙化面积173750.19hm2;第五次监测程度为重的沙化土地较第三次增加231230.34hm2。重度沙化土地转移总面积为289914.22hm2,最多转移为重度沙化面积为162861.11hm2;第五次监测程度为极重的沙化土地较第三次减少113914.67hm2。极重度沙化土地转移总面积为320382.54hm2,最多转移为轻度沙化面积为276733.42hm2;第五次监测程度为无程度(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和非沙化土地)的沙化土地较第三次减少19432.90hm2。无程度(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和非沙化土地)的沙化土地转移总面积为38730.27hm2,最多转移面积为15043.31hm2

3.2.3不同植被覆盖沙化土地动态

第三次监测结果比较,有植被盖度的沙化土地(不含沙化耕地)增加1849199.33hm2。其中植被盖度O%~10%减少564557.60hm2,盖度11%~30%增加2521432.33hm2,盖度3l%~50%增加24544.13hm2,50%以上减少132219.53hm2

3.2.4不同土地利用沙化土地动态

与第三次监测结果比较,且末县监测区内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19432.90hm2。按沙化土地利用类型比较,沙化耕地增加6968.77hm2,沙化林地增加150233.83hm2,沙化草地增加16800.33hm2,未利用地(流动沙地)减少193435.83hm2

4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分析

干旱、多风、沙物质丰富等环境条件是一个地区出现沙漠化过程的基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沙漠化变化的主要成因,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在长时间大范围对沙化过程有所影响,而人为因素则在短时间小区域对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起主导作用。

5结论与讨论

(1)研究区沙化土地类型以流动沙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0.56%。研究区今后的治理方向应该是以固沙为主的治理措施优先。

(2)自2004年以来区域沙化逆转过程中,沙化类型为流动沙地转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转戈壁的面积最大,沙化程度为极重度的沙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化的面积最大。并且植被盖度11%~30%增加2521432.33hm2,盖度31%~50%增加24544.13hm2,虽从整体看沙化土地面积的扩张的得到了控制,但是土地沙化具有可逆性和反复性特点,沙化程度为轻度的沙化土地转移中面积最大的是转移为中度沙化、沙化程度为中度的沙化土地转移中面积最大的是转移为重度沙化土地。因此,在加大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的同时,还应注重治理成果的巩固,坚持边治理边巩固、反对边治理边破坏。

(3)尽管风沙天气是形成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短期内风沙天气对区域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区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是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沙化趋势得到了有效缓解,故人为因素在防沙治沙中的作用比较明显。

(4)土地沙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宏观政策以及人类干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仅就若羌县局部区域的动态变化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并没有详细分析導致沙化的所有因素,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外出务工、家庭老人特征及农村家庭贫困的关联研究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