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11-20 03:10孙建设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长江丛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双创人才文化

■孙建设/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国务院关于推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众创业和创新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为主导,升级转型的关键是创新驱动,而培养大量人才的高等院校,也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在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做出适时的转变和调整。

一、高等院校“双创”工作需要正确处理几大方面关系

(一)协调好高校与地方行政的关系,创新服务企业机制

“双创”是系统化的工程,要求高校搭建平台展示教育之优势,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完善大众化服务体系,出台相应政策。高等院校与政府之间着眼于战略眼光进行合作。双方各自发挥优势,共建服务企业的新机制。

(二)正确解决工业企业与高校间的关系

“双创”的动力来自于兴趣和喜爱。“双创”教育由高等院校实施,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双创理论知识;而大众产品需求和教育理论的实践由工业企业完成,保证大学生双创能力得到发挥,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前,全国所有高校开始着力建立产业学院,建立创新创业院校,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创新型企业家导师制度等多元化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三)处理院校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让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成为现实

创新和创业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是为人才发展服务。从培训目标的角度来看,创新和创业是应用。从培养过程的角度看,创新型企业的各类人才都需要有高校的教育理论武装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

(四)协调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

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考质疑和批判精神、创新产品、学生的自我约束、团队协作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上特征都与学生接受的教育、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以及“双创”教育密切相关。创新和创业不是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的专属,“双创”的种子已经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势必要在全社会宽领域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全面推进实施行动的战略。

改革奋进的进程中,各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双创”教育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育的相互联系,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加强“双创”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创业实践相结合,进而实现“双创”梦想。首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双创”型课堂就要做到多种多样,学生老师互动,思考问题开放,问题导向型为主。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着力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新思路、新理念、新思维。辅导员在学生“双创”训练中也要成为重要的引路人。最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学校和学院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创新学分和创业学分,分类分科分专业具体设置,建立起可靠的学分累计及转换等机制。

二、高校教育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

“双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纲领,更是高等教育未来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的创新和创业文化是实现这一教育优先的重心所在。

(一)双创文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

总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就GDP而言,中国和美国似乎处于同一数量级。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约是美国的四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百分之七十来自工业创新和技术创新。

(二)高等教育重在文化创新

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文化交流互动的活动,高等教育是整个国家和各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最重要的途径。高等教育不仅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与之也紧密相连的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只有不断更新的文化才能成为一个长期持久的新文化。如果说中等教育重在传承文化,那么高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创新理念文化,促进整个社会文化在文化选择和传播过程中的创新。批评和创造性文化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功能之一。

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创新型企业文化是尖端科学,尖端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它在领导社会和文化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培育“双创”人才是高校的中心问题,高素质高质量的毕业生将是未来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生力量,它们是大学在创新和创业文化中引领社会的重要载体,取之不尽的力量。

(三)培养创新和创业文化是大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未来持续稳步的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才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品格与品质的协同作用,鼓励个性化发展。

通过创新引领创业,是处理当今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的重要渠道。挖掘大学生双创意识的潜在能力,赋予学生创新创业新的理念,形成激励机制,对创业公司赋予政策支持,新的创业公司就会不断涌现出来。“双创”不仅是高校学生自我设计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理想路线,也是未来不断完善的高等教育机制的必然要求,更是崭新的未来强国的内在要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会更加得到保障。

(四)全方位多方法培育“双创”文化

高等院校行之有效的培养“双创”文化的基本途径源自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一是要关注“双创”平台的搭建。当前,全国的各级各类高校都在踊跃筹建大学生“双创”园区,大力改善各种硬件设施,更好激发大学生双创热情和提供更优质的实践创新场所。二是重视学生组织协会的作用。高校应该在创新和创业教育中,激发学生自我创新意识、设计自我和成就自我。三是不断更新“双创”教育理念。高校的研究活动强调创新,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换句话说,大学教师没有创新和创业教育经验的优势,但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商业实践不断地进行创新的创业教育。四是正确理解创新的恰当性。 Aррle不是计算机的发明者,而是使计算机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和艺术色彩的权威。阿里巴巴也不是互联网的缔造者,但它却成为了中国商业化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领头羊。要使开创的新型公司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对于当代“双创”的大学生新秀们来说,洞察社会潜在需求以及创新商品交易模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创新和创业文化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长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传承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同时要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双创”文化成为国家文化的核心。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恰好是“双创”教育的精华所在,为此,呼唤高等院校要更新人才理念,进一步扩展培养模式。

(一)我国高等教育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于201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16年再次强调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发挥“大众创业、创新”和“互联网+”的作用,聚集公众智慧和聚集公共权力。乘数效应充分释放了整个社会的创业创新潜力。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提出,在社会各行业领域,要全面深入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积极鼓励更新技术创新产品,同时为开发创造新的引擎,建立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创业服务业的培育。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战略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当今高校面临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是高校对中国创新驱动战略和“双创”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责任。

高等学校是人才的摇篮,聚集了大批高层次的专家,不仅是培养高水平“双创”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水平创新和科技成果的重要源泉。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有如下缺陷:首先是高校培育人才的过程环节与创新分离,使得创新难以为继;其次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高校人才的培养,二者之间的脱节使社会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双创”型人才的需求;三是高校内、外之间人才培养存在脱节,导致人才难以快速承担起对社会服务的责任;四是高校的师生科研环节分离,教师的科学研究学生很难参与其中,进而造成科研成果转化艰难。

(二)协同融通“双创”教育体系内涵的几个方面

“双创型”教育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训练创新专家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能力和孵化成果,三者之间彼此融合。一是创新专家的主观能动性。从高校培养人才开设的课程出发计划,整个课程体系中要蕴含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课程的形式和内容要注重创新,将“双创”理念贯彻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中;二是提升“双创”能力。这既包含了提升大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发明创新的潜能,又涵盖了重塑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对工业管理运营的能力提升;三是创新和创业结果的孵化。从科学研究到实验开发,再进一步推广,实现价值创新驱动发展。

高等院校可以依托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等创业孵化中心,为已经毕业但对“双创”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创新和创业服务。例如:提供政策指导、财务支持、运营空间、共享服务空间、项目顾问、专利申请、咨询计划、技术评估,更快的转换和孵化成果。

(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变革有如下主要体现:首先,高等院校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对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水平;其次,高校要着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确保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所需人才和智力支持的有效供给;第三,为了更好地完成有序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高校的制度机制也必须具有创新性。

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变革

高等院校承担着向社会培养输送各级各类人才,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出发,从更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培养人才。要担负起此重要的历史使命,首先,高校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点不仅需要精准把握,而且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经济新常态特点:一是经济增长的速度由原来的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二是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获益更多,居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三是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已经取代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成为发展的新常态。其次,高校要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出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的新型人才。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跨界融合的发展,人才培养未来主导方向将是复合多技能人才。近年来,“专业+”改革在各高校得到广泛深入的探索。随着高校的制度规定,大学新生必须在入学后参加“主要的专业+扩展的”课程。

猜你喜欢
双创人才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谁远谁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