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对表演创作的作用

2019-11-20 08:10
剧影月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创作生活

表演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这门艺术中表演者是表演艺术的核心力量,表演艺术的创作目的和任务就是依据作家提供的剧作,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者在表演中充当一个生活在线者的身份,通过观察生活和对剧本的理解,通过行为语言等一系列手段,塑造出真实的、典型的、富于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那么,表演艺术是如何完成形象塑造呢?其实,就是通过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统一。演员与所扮演角色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不论是其生活经历、性格特征、思想风貌、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惯,包括气质、心态等等都不尽相同,这样就构成了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这样,观察生活在这其中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演员在生活中去寻找与其所扮演角色相近的人物形象去观察去感受,使其在生活中去创作去提炼去缩短与该人物形象的距离,从而更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由此可见观察生活在表演创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生活是表演创作之母

表演艺术永远是创造“那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为此观察生活主要就是观察生活中那些真实生动、特征鲜明的人物,以生活中的人物作为主要创作模版。那么演员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观察、认识、模仿、感受就是学习表演最基本的任务。培养观察人物,观察生活的习惯也是一名演员一生的必修课。

(一)演员应该热爱生活

陈明正教授在《论舞台想象》一书中说到:“想象无论怎样变化万千他总有个源泉——那就是生活。演员的想象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现实的生活基础上。”演员首先就应该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从生活中捕捉到很多有利于表演创作的原型,不管生活是艰难、曲折、痛苦、彷徨、富裕、贫穷,只要热爱生活就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就能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体验与感受,从而构成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

在话剧《拾景记》中我饰演马格物一角,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去饰演一个年龄相差很大的老人,这让我在刚接到剧本时无比的兴奋,在通读完剧本时更是对马格物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对这个角色很感兴趣,很喜欢。但是在排练时巨大的年龄差距和时代背景是我无法逾越的沟壑,在排练初期我只能努力通过行走节奏放慢、语速放慢、形体动作放慢,表情夸张来凸显他的年龄感和神秘感,但是这只是马格物这个角色的“空壳”,他的内心世界我始终无法打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得不重新把重心放在一些影像资料和现实生活中,反复去查阅类似于马格物这样一个在战乱时期靠算命卜卦而生存下来的一些小人物,同时我又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寻一些年龄类似、职业相近的老人,去观察他们的坐卧行走,他们在生活中的体态特征、语速语调、以及和身边的人接触的状态,从中去提炼一些有效的借鉴在马格物这个人物身上。经过几天研习我找到了一点马格物的人物状态、游刃有余的游走在各色人等的中间,面对比自己小很多的妻子,面对自己唯一的外甥女,面对外甥女的上司和地痞流氓的不一样的状态、语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许多看不见的内心体验都反应在行为动作和面目表情上,放映在眼睛,言语,动作和我们全部形体器官上……”由此看来只有热爱生活,热衷于观察生活,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中去,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体态、步态、职业特点等方面的展现,使舞台上的角色更加活灵活现。

(二)角色的生活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一样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有顺序的,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欲求和行动,演员只有达到这一步以后,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与角色同样的感觉。”

观察与模拟是演员创作的基石,演员要善于观察生活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去,给我们的表演增加色彩。

在话剧《雨花台》中我饰演了一位年仅17岁就牺牲的曹顺标烈士,在最初接到这个角色时,心里一阵窃喜,因为17岁的年纪在我的阅历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年纪中发生了很多人生中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把这些感觉放在雨花台中饰演的曹顺标烈士身上就感觉各种感觉都不对,我并没有读懂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过的是怎么样的日子,有着怎么样的信仰,我不能用我当下的17岁少年和曾经那些战斗在一线为了民族存亡而奋斗的人们来相比,发现这样的问题之后我一个人静下来,去分析处在那样一个环境下的17岁少年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刻意把重点的目标放在由于各种原因早早就承担起家庭责任的一些少年们身上,去观察他们在生活中和同龄人的差别,这样的一个体会比同龄人相对成熟很多,为了能够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努力奋斗着,虽然这些不能和当时的那样残酷的环境相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这样一群人就是曾经那个大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他们少了很多这个年纪应该有的乐趣,但是或许他们收获了自己内心的满足感和舍小我为大我的担当。之后我沉下来,去除掉身上的浮躁,去除掉不符合这个人物形象的各种外壳,真诚地做一个宣扬烈士们曾经不惜牺牲性命还在坚持的一种信仰。由此可见当你真的能生活在角色当中去体会、去感受、去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和欲求生活时,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在角色中生活,也是创造出一个鲜活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观察生活才能创造出饱满的艺术形象

(一)观察“角色”“生活”的目的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胡导在《戏剧表演学》中写到:“观察不仅应该和体验相互渗透,还应该和研究,分析相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所观察的事物,就不仅能感受到,同时也能理解到,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现象,也还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观察生活中的“察”字不仅有看的意思,还有调查的意思。进一步说,观察就是用我们的眼、鼻、耳去接触,思考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所以观察一种人或一向事物不能盲目地去看去模仿,而是要在缜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很好的对比和细心的研究,这样我们观察到的人物不仅从外形模仿上得到了锻炼,而且还从人物内心上得到了非常好的心理依据和支撑,从而使观察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展现。

(二)观察“角色”“生活”的方法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有一段张仁里老师关于“人物观察与模拟”的谈论,书中写道:“人物观察与模拟是训练演员基本技巧的方法,即让演员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进行观察,并运用自己的身心将其模仿,再现出来。”自踏入大学校门第一节表演课开始,老师每次上课留的作业就是“观察生活”可见“观察生活”对于表演学习的重要性。本段将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

1.角色的形体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形体行动可以作为完成某种心理行动的手段。”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站姿、坐姿、形态和动作。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大致把握人物的动作节奏和职业习惯。

在拍摄一个短片《想说》中我饰演了一个自闭青年,当时在我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首先我从该角色的形体特征来入手创作,我采用了单一的体态、单一的肢体来诠释他内心的麻木,去通过外部形态来展现他复杂而又孤僻的内心世界,生活中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站、立、坐、行、走大概来判断出职业和习惯,所以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从生活出发去找寻有特点的人物,观察他的体态特征,这是对角色外部形象刻画很重要的过程之一。

2.角色的服饰

“衣、食、住、行”中服装是首位,服饰装扮不仅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年龄和身份,更加可以增加角色的可信度。

在《工地交响曲》中,我饰演一个农民工,角色的服饰给我创造的农民工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年龄相当、体态相当,就是因为在服装上的特点让我更贴近了这个人物。脏兮兮的军大衣、黑黑的手套、破旧的胶鞋、一条绳子充当腰带等等,这些服饰都是这个人物的标志,表演过程中不仅拉近了观众对于角色的可信度,更加使演员在穿上这一套行头后,增强了对这个角色的信念感。

3.角色的表情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模仿就谈不上表现力。”正如人们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情是心灵的大门”。人们的心情每天都是复杂多变的,比如等车时候的焦急的眼神,注视恋人时含情脉脉的眼神等等。这些都是帮助观察者判断和了解所观察人物对象内心活动的主要切入点,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判断思考人物的内心状态。

4.角色的道具

人们在生活中与各种各样的工具发生着交流,比如:学生的书包、小贩的公平秤,卖肉的割肉刀等等,表演中我们称其为道具,舞台上道具的摆设,装饰都将是体现身份、职业、年龄、性别、性格的主要标志物。

在《拾景记》中,我饰演的马格物是一个靠相面卜卦生存的人,我为此为他设计了比如佛珠、签筒、铃铛、符文等道具,在表演过程中适当的运用道具,不仅能够帮助演员更好的去完成角色,让角色更饱满,更加可以突出角色在当时氛围中的状态和环境中的人物性格。

5.角色所处的环境

不同环境会使人产生不一样的心情,环境主要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我们提倡观察生活时,学生应更多的到室外去观察,因为社会中汇集了形形色色的人,这样给我们所观察的对象提供了极大的广度和可选择的余地,所以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从共性人物当中选取有特征、有趣味、有个性、有动作的典型化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当创作角色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物与剧本人物性格相融合,在相符的情况下进行加工提炼,从而使演员与角色相统一,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角色。

三、丰富的个人阅历有助于角色的塑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指出:“不能把一个人生下来所没有的东西硬加到他的身上去,只能设法的发展和充实他所固有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并不多。”因此我们需要在我们提炼的素材当中进行加工,而演员若想对人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就必须凭借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将其补足。

例如现在当红的草根明星“王宝强”他凭借一副憨厚老实的形象诠释了很多成功的农民形象,起初当他踏入影视行业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挤和欺负,有很多人取笑这个乡下来的土豹子,但是他没有放弃对演员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执着,他把别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当作是自己对自己人生阅历的补充。2004年他参演了冯小刚导演的贺岁剧《天下无贼》被广大观众所熟知,他的成功靠的是他有着丰富的个人阅历,懂得如何把自己的阅历和角色相结合。

在话剧《风雨秦淮》中我饰演一个不学无术、抽大烟及其懒惰堕落的二掌柜黄明良,我与这个人物的年龄相差很远,还有生活的环境和背景相差甚远,又一次让我遇到了瓶颈,经常找不到人物感觉和人物状态,原因很简单,我没有黄明良这个人物的生活阅历,没有能够体会到他堕落的原因,所以饰演这个角色时内心非常空洞,总在游离,我慢慢在排练的过程中,试着进入规定情境,在规定情境中去体验他的每一天,通过这个作品之后让深深的明白了,个人阅历是角色塑造的左膀右臂是角色最稳固的支撑点,想要在舞台上展现出一个完美的角色,丰富的个人阅历与角色塑造所相融合是尤为重要的。

(一)观察生活是拟补创作中动力不足的重要手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接近生活和真实的道路,是最正确的道路。”重视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便于我们在表演中对角色依据的空白,因此对于演员来说善于观察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你创作中的原动力,现在有很多演员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空白现象,那是因为对生活的感悟还不够,还不能够在生活中去补充自己的创作动力不足的缺陷。

由此可见在表演这门艺术中,只要我们能够真真切切的体会、感悟生活。我们的创作灵感会源源不断地从生活中浮现出来,我坚信通过我们若干年的积累,会让我们创作的马达动力越来越足,创作的作品越来越真。

(二)采集来的艺术素材需要艺术的在加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的“真实感与信念感”一章中,他让学生进行了“烧钱”的练习,教师拖而佐夫评价说:“你不是在表演,而是真在生活”。你是真的生活在你自己所想象的家庭里,在我们的行动中,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我就是”。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物在创作过程中进入到了瓶颈期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活在其中,在生活中捕捉信息然后再进行艺术的加工,去找寻角色的思想感情,感受角色传达出来的信息与动作,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真思考,从而建立起一个形象立体的人物形象。

四、鲜活的人物离不开生活的滋养

(一)体验生活从类型入手

曾经我读过的一本书中中国著名导演艺术家“焦菊隐”是这样认为的,他说那种希望从生活中直接找到角色的体验与创造,其结果要么是因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人物而苦恼,要么是将演员的艺术创造简单地等同于模仿,使舞台形象缺乏生命力。在拍摄短片《失恋33天之非典型失恋》中我饰演了一个高中生,在这个作品中高中生王磊在不知不觉中偷偷喜欢上了自己的老师在这个情窦初开的年纪,他鼓足了勇气在老师生日当天送给了老师一束玫瑰花,并向老师表明了爱意,遭到老师拒绝后独自一人失落的离开。这个角色无论从年纪上还是生活阅历上都与我很接近,所以在这个作品的表演过程中,我很自信,也很容易能够去把握角色,我就是这个高中生,很轻易地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所以表演这门艺术对于演员的生活阅历很重要,经历过的事情再去呈现,无论怎么样我们都是有生活的根基在支撑,那么对于作品和角色来说会更自然,更真实。

(二)缩短演员与所要观察人物的距离

胡导曾说过“演员所要体验的是体验角色,绝不是体验自己!那就是要摸索和感受角色的内心生活:这个人物想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欢乐,为什么而苦恼等……摸索和感受角色行为的具体方式:角色如何说话,有什么习惯动作……总之,要拉近与人物的距离,要在自己身上建立角色的感觉。”角色的体验与创造,其结果要么是因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人物而苦恼,要么是将演员的艺术创造简单地等同于模仿,使舞台形象缺乏生命力。”因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与剧本人物相类似的人物,在把握共同性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把握特殊性。

由此可见演员向角色靠拢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角色中感觉自己应该像对自己的生活一样去对待角色。斯坦斯拉夫斯基说:“角色中的自我——自我中的角色”始终以“我就是”的状态,而不是“我演他”的状态去拉近与角色之间的距离,逐步地让角色活在演员的心里,活在演员的形体里,活在演员的情感里。

(三)演员创作的实质是让生活与艺术高度统一

表演艺术就是解决演员与角色的关系,生活与表演的关系。演员在艺术创作中既要体验和表现,又要掌握表演技巧驾驭情感,使得表演不会失控,同时还要克服与角色的距离,使得各方面都接近角色,表演艺术的独特性在于角色的想象生活和演员创作生活,同时保持平衡并进,最后结合成“演员自我——化身角色”的统一的人物形象。

然而许多表演艺术如舞蹈、京剧、歌剧、杂技等都是对生活形态的变形和提炼,都要创造出一种形式感很强的技巧,即一种远离生活的形式,来反映生活。它的重要技巧就是对生活的观察、积累、理解、把握、体验、以及运用生活本身的语言去反映生活,表演创作更应该全身心的拥抱生活,热恋生活,熟悉生活,并创造性的运用生活的内容来塑造人物。

结束语

话剧表演是由演员,舞台和观众三部分组成,通过三者之间的交流,话剧将被演绎成让人们记忆深刻的美丽故事。如果表演艺术像金子塔一样,那么生活就是它的根基。表演与生活是无法脱离的,就像有些艺术是从人的生活中去感悟来的一样,表演者所表演的人物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给予的一种升华,从而让表演者体会到一种生活中所不能体现到的另一种人生。

猜你喜欢
创作生活
Jazz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创作心得
消闲(创作谈)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