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奶奶

2019-11-20 09:26王维平
雨花 2019年9期
关键词:老宅老爷古镇

王维平

童年记忆越飘越远,许多都模糊了,唯独有关三姨奶奶的事一直印我的脑海里。

三姨奶奶是奶奶的胞妹,父亲的三姨娘。而父亲先她十多年就去了,走时才64岁。父亲生前每次回老家,都要带着礼品先看她老人家,然后再回到自己祖屋。这是父亲固定下来的礼仪。

从小到大我回老家古镇屈指不过几次,最后一次回去,祖辈健在的就三姨奶奶一人了。在老家几个至亲口中,老太太的形象、事迹是他们最引以为荣的谈资,他们说到三姨奶奶都很是钦佩。他们最佩服的不是她曾经的富有,也不是她横跨三个世纪的高寿,而是她那常人难以企及的淡泊与温良。

三姨奶奶年轻时家境小康,但她的美貌和贤德却远近闻名。当初嫁给何家时,还真有些人颇为不平。她在何家的排位和在家的排行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她在何家的称谓和我们这些孙子辈对她的称谓一模一样,都叫她“三姨奶奶”。

不管别人怎么看,三姨奶奶对这桩婚姻是很满意的。她觉得“老大”太操心,“老二”很闹心,她“老三”只要不争强,就一定最省心。

三姨奶奶嫁到何家后,何老爷(我那位从未谋面的三姨爷爷)也觉得三姨奶奶“屈嫁”了,于是对她百般宠爱。打首饰、配丫鬟、花不完的零用钱,那规格远超过了大奶奶。对于何老爷的恩宠,三姨奶奶丝毫没有显得受宠若惊或得意忘形,甚至觉得有些多余。她的淡泊让何老爷愈发感到“老三”的稀罕,于是对她更加怜惜。

养尊处优的日子,并没有改变三姨奶奶,她仍旧忠厚温良。三姨奶奶最看不得别人有难处,遇见穷亲戚都是大把大把地接济,从不吝惜钱。听两个姑姑说,她们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到三姨奶奶家去拜年,得到的压岁钱能管她们大半年的零用花销。

天老爷有时就是捉弄人,让你得了这个,就让你失去那个。三姨奶奶过门好几年没有给何家添个一男半女。在旧时代,女人不生育可是最大的短处,男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以此为由把她休了。何老爷却偏偏对三姨奶奶一如既往地恩宠。三姨奶奶得宠归得宠,但膝下无子一直是她的暗殇。因此她对孩子格外地亲,何家前两房的孩子们虽不是亲生,但她都关怀备至,视如己出,何家晚辈也都拿她当亲娘。

解放前夕,还算硬朗的何老太爷不知怎的就一病不起,好像世道要变了,他的阳寿也要走到头了。老爷子临终前没忘了对三姨奶奶有所安排,一是划拨一处独宅给三姨奶奶单住。二是指定刚满15岁的阿菊做贴身丫鬟,负责三姨奶奶日常起居直至养老送终。这两条是当众宣布的,还有第三条没有宣布,但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给三姨奶奶一笔养命的黄金。

但这笔黄金到底有多少,价值几何?除了三姨奶奶,别人都不得而知。我爸爸和两个姑姑后来都问过三姨奶奶,但她始终没说具体数。

阿菊说,解放后最初十几年,三姨奶奶就没睡过几个囫囵觉,经常半夜起来在老宅里转来转去,阿菊问她何事,她总是说人老了觉少了,阿菊当时就猜测家里一定藏着什么宝贝,让她放心不下。

以三姨奶奶的达观,绝不会因为几条小金鱼睡不着觉,那一定是关乎她下半辈子乃至整个家族生存需要的一笔巨资,才能让她如此牵挂和寝食难安。

在战战兢兢的日子中,总算熬过了50年代,三姨奶奶也似乎松了口气,但她并没完全失去警觉。家家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她都没动过这笔黄金。她知道这笔黄金是不能轻易动的,弄不好会带来灾祸。

60年代末,风暴涤荡全国,古镇虽偏隅一方,也未能幸免。三姨奶奶住的地方虽只是个镇子,但有钱大户却比县城还多,小镇成了“扫荡”的重灾区。起初,三姨奶奶家除了被抄到一些古董和老家具,并无大的损失。每次三姨奶奶都长舒一口气,并在心中默念佛爷保佑。

一天,一个工宣队模样的人领着一帮人带着铁锹镐头进了老宅,这让三姨奶奶有些慌,她赶紧把领头的叫到一旁,嘀咕几句后领头的带人在院子角落的地砖下挖出了黄金。按阿菊描述的情形是挖出了两大箱。三姨奶奶后来说,看他们带着铁锹镐头来,知道这笔黄金是保不住了,与其让他们把老宅给毁了不如把黄金交出来算了,这样她也就彻底安心了。

从此以后三姨奶奶的确安心了,吃得好睡得香,好日子一直延续到跨过了新世纪。

阿菊说,老人临走的前一天傍晚,突然说她想吃桃酥,于是阿菊赶紧跑到前街的“吉祥”老铺买回一斤刚出炉的桃酥,三姨奶奶就着蜂蜜水一口气连吃了两大块,边吃还边对阿菊说,这东西最解馋。老人吃饱喝足之后便更衣上床歇息。第二天阿菊叫她吃早饭,见不回应,便用手背搭在口鼻上试探,发现早已没气了。那“最解馋”的桃酥成了她的最后一道盛宴。想必三姨奶奶是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走了。

在老家古镇蛰居一辈子的三姨奶奶死了,1898年出生,110岁,跨越了三个世纪。

猜你喜欢
老宅老爷古镇
儿子要卖老宅, 母亲拒绝搬离,怎么判
不怕火的双手
厨师与老爷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老宅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