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方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黄疸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及情绪状态和依从性的影响

2019-11-20 02:42王延花张海彬张龙跃
系统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黄疸型中药方肝炎

王延花,张海彬,张龙跃

1.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山东青州 262500;2.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青州 262500;3.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东寿光 262700

黄疸型肝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肝炎病毒、嗜肝病毒、化学物质损伤及药物等)引起的肝炎,且患者常伴有皮肤黏膜黄染,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1]。目前,临床上对于黄疸型肝炎主要根据是否存在黄疸表现、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否升高进行定义,严重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2]。常规方法以保肝治疗为主,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容易造成患者情绪状态不稳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类通过认知重建与行为矫正方法改善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技术,且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系统的体系。但是,该治疗方法与自拟中药方联用对患者情绪波动、依从性的影响研究较少[3]。因此,该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黄疸型肝炎患者80例为主体,探讨自拟中药方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黄疸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黄疸型肝炎患者80例分为两组。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并批准,患者出于自愿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 15~71岁,平均(58.48±5.61)岁;病程 1~24 d,平均(13.41±5.77)d。 疾病类型:病素性肝炎23例,中毒性肝炎17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14例,高中以下26例。观察组40例,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16~73 岁,平均(59.22±5.68)岁;病程 1~23 d,平均(13.53±5.82)d。 疾病类型:病素性肝炎21例,中毒性肝炎19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16例,高中以下24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允许对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病毒性防治指南方案》[4]中黄疸型肝炎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得到确诊;②符合自拟中药方、认知行为干预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能耐受;③均能遵医完成治疗、检查。

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给予其他药物治疗或可能对该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者;②合并精神异常、药物过敏或伴有认知功能异常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异常或存在其他慢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每次取门冬氨酸钾镁(国药准字 H20031097)20 mL,混合 500 mL浓度10.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次/d;每次取肌酐0.2 g、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150 mL,1次/d,连续治疗1个月(1 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认知行为干预。(1)自拟中药方治疗。方药由:赤芍30 g,丹皮12 g,生地黄 12 g,王不留行 6 g,郁金 12 g,金钱草 15 g,海金沙 15 g,枳实9 g,六神曲 12 g,茯苓12 g,鸡内金12 g,甘草 9 g,水煎服,1剂/d,早晚各服用 1次,250mL/次,连续治疗1个月;(2)认知行为干预。①认知干预。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宣传教育。②饮食干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饮食干预,善于根据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食物。③休息与运动干预。正确指导患者康复锻炼。④药物指导。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1.4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水平。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次日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3 mL,血清分离后采用全自动生活分析仪测定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5];②情绪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从强迫、抑郁、敌对、焦虑完成患者情绪状态评估,分值越低,心理波动越小[6];③治疗依从性。采用医院自拟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按时用药、遵医治疗、定期复查、康复锻炼及遵医饮食依从性进行调查,每项总分100分,≥95分为依从,统计依从病例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ALT、AST及TBIL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1 个月 ALT、AST 及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 ALT、AST及 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肝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A L T(U/L) A S T(U/L) T B I L(m m o l/L)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 5 3.6 9±3 2.5 9(5 4.3 5±4.2 7)ab 6 5 4.3 1±3 2.6 5(1 4 3.6 9±1 6.7 2)b 5 7 7.4 5±3 0.2 4(4 6.5 6±4.6 1)ab 5 7 9.5 7±3 0.3 1(1 8 8.4 9±1 3.2 6)b 8 7.4 5±5.4 1(1 7.2 3±4.3 7)ab 8 7.4 8±5.4 2(3 4.3 9±4.9 8)b

2.2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心理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强迫、抑郁、敌对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时间强迫抑郁敌对 焦虑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2 0±0.5 6(0.6 8±0.1 1)ab 2.1 9±0.5 5(1.6 3±0.3 4)b 2.1 6±0.5 1(0.8 3±0.1 3)ab 2.1 5±0.5 0(1.5 1±0.2 9)b 2.1 9±0.5 5(0.7 4±0.1 2)ab 2.2 1±0.5 7(1.6 0±0.3 2)b 2.2 3±0.5 9(0.9 1±0.1 6)ab 2.2 5±0.6 1(1.5 6±0.2 5)b

2.3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按时用药、遵医治疗、定期复查、康复锻炼及遵医饮食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黄疸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多数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引起,近年来,自拟中药方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黄疸型肝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的ALT为 (54.35±4.27)U/L,对照组为(143.69±16.72)U/L(t=32.743,P=0.000);AST为(46.56±4.61)U/L,对照组为(188.49±13.26)U/L(t=81.926,P=0.000);TBIL 为(17.23±4.37)mmol/L,对照组为(34.39±4.98)mmol/L(t=16.381,P=0.000)。同相关学者研究[10]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 ALT为(37.2±6.8)U/L,对照组为(62.4±8.2)U/L;联合组治疗后的 TBIL为(33.5±5.2)mmol/L,对照组为(50.3±6.6)mmol/L]基本一致。说明自拟中药方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提高黄疸型肝炎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利于患者恢复。该研究中自拟中药方主要由赤芍,丹皮,生地黄,王不留行,郁金,金钱草,海金沙,枳实,六神曲,茯苓,鸡内金,甘草等组成。方药中,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功效;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功效;郁金具有活血止痛、清心解郁功效;金钱草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功效;海金沙具有清热通淋、利水消肿功效;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功效;六神曲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功效;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功效;鸡内金具有健脾胃、消积滞功效;甘草则能调和诸药,发挥不同药物优势。

黄疸型肝炎病程较长,病情变化较快,使得患者治疗时情绪状态明显,认知行为干预属于是一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干预疗法,能改善患者不正确的认知、行为与情绪,能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

综上所述,将自拟中药方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用于黄疸型肝炎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减轻患者情绪状态,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疸型中药方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浆液性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中药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