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贸易战,谁是最后的赢家?

2019-11-20 02:56王亚晶
记者观察 2019年9期
关键词:半导体贸易战韩国

王亚晶

2019年6月28日,在G20大阪峰会上,东道主安倍晋三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上演了“八秒交情”,日韩关系跌入冰点。30日峰会闭幕,《大阪宣言》发表,宣言很官方地写道:“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增长、生产、创新、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引擎,各方致力于实现自由、公平、非歧视性、透明、可预见、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并保持市场开放。”

但峰会结束的第二天,日本便宣布对韩国“禁运制裁”,日韩贸易战正式打响。8月2日,日本政府通过新版《出口贸易管理令》,宣布从友好国家“白名单”中剔除韩国,停止向其出口三种享有优惠待遇的半导体材料氟聚酰亚胺(制造无色透明、传导属性良好的智能手机屏幕的上佳材料)、光刻胶(半导体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材料)、高纯度氧化氢(半导体产业关键性的基础化工材料之一,常用于芯片等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清洗)。日本断供,三星电子原料告急,韩国多半企业陷入困境,日韩贸易战再度升级。

日韩贸易战起因劳工、慰安妇等历史问题,打得却是半导体科技战,实质上又是东亚局势的冰山一角。刀光剑影、明争暗夺、釜底抽薪,这些词汇谱写了日韩贸易战的战歌,但更让人好奇的,是那个若隐若现的歌颂者。

反应激烈的韩国

日韩贸易战正式打响后,波及的范围远不止政治经济领域。8月5日,韩国小姐全体拒绝赴日参加“国际小姐”比赛,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韩国小姐集体缺席国际大赛。随后,即将赴日参加东京奥运会的韩国代表团也公开宣布要自备食材,声称不放心日本的食物,并要求简化检疫措施。对于此次贸易战,韩国上下群情激愤,不仅官方发布谴责声明,表示“韩国也会把日本从优惠国‘白名单中剔除”,民众也展开激烈抗议,甚至还有一名韩国男子深夜驾车跑到日本驻韩使馆外自焚。为什么韩国民众反应如此激烈?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日本对韩断供的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氧化氢这三种半导体原材料。

近20年来,韩国在半导体产业看似风光无限,三星等韩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呼风唤雨,向外界展示着其掌控上游产业链的高科技形象,但其实韩国只是处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俯冲地带。真正保证芯片顺利产出的上游基石是半导体硬件设备和原材料,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氧化氢更是半导体产业最基础的原料,在这三个领域,日本基本处于世界垄断地位。更关键的是这三种材料都极易挥发、不好储存,日本一旦断供,依照目前的库存量,韩国三大半导体巨头三星、LG、SK海力士撑不到三个月。

众所周知,半导体行业是韩国的支柱性产业,2018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7%,但如果减掉半导体增长所带来的效益,那么韩国的经济增长只有1.4%。可以说,日本抓住了韩国的经济“命门”。面对日本的“经济制裁”,韩国发现自己能限制日本的几乎只有珍珠、海鲜、矿藏等产业。但韩国作为发达国家,韩国民众也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又岂会坐以待毙?日韩贸易战开始之际,韩方便开始了一系列反击行为。比如韩国官方向WTO提起诉讼、向美国求助等,韩国民众也自发举行拒绝赴日旅行、抵制日货等游行示威活动。8月2日,日本正式宣布把韩国排除出获得贸易便利的“白名单”,事件进一步升级。截止到目前,韩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高达4227项,依赖度超过50%的产品高达253项,一旦被清除出“白名单”,韩国大多产业将受到影响。

对此,韩国也升级了自己的反击力度,8月12日,韩方宣布将日本移出战略物资出口的“白名单”,三星等公司也紧急寻找其他原材料供应渠道,目前正从比利时采购。虽说日本掌握了上游的控制权,但韩国的半导体产业极其庞大,韩国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全球的半导体存储器領域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尤其是在DRAM内存这方面,这两家韩国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72.4%,如果对DRAM的供应暂停两个月,那么全球2.3亿智能手机的生产都将出现问题。不仅如此,在高清有机EL面板领域,韩国三星和LG两家也掌握着大量的份额。也正是因为韩国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市场占有率,让日本对韩国的“经济制裁”变成了对全球的制裁,毕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比如在这场贸易战下,“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可能会放缓(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峰会上提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2012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2019年3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这一设想的提出,是为了三国一起抵抗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如果成功,将会是世界贸易舞台上的一股强劲力量);此外中国的手机生产商或多或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华为、OPPO等手机品牌与韩国一些电子生产商有密切的合作,如果韩国企业的零件供应出现问题,那么中国的手机生产商也将会受到牵连。

关于这次“经济制裁”,日方给出的说法是“发现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氧化氢这三类产品正间接流入朝鲜,为执行联合国的禁运政策,应加强管控”,打出了“国家安全”牌,但韩方认为这是日本对韩进行的“经济报复”,将这场贸易战与历史因素挂钩,两国的恩怨又一次摆在了大众的面前。

恼羞成怒的日本

二战期间,日本强征他国劳动力为自己的扩张服务,其中包括韩国。二战结束后,韩国民间一直对日本心怀芥蒂,双方经常因为领土纷争、教科书编写等问题发生纠纷。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稳定东亚格局,对日韩关系进行了协调,协调结果是日韩签订《日韩请求权协定》,日本向韩国赔偿5亿美元作为经济援助。当时的韩国百废待兴,政府直接拿着这笔钱去搞经济建设,虽说是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也埋下了隐患。因为韩国真正的受害者并没有拿到任何经济赔偿,他们认为这项协议无效,需要重新赔偿。日本原以为5亿美元可以迎来大结局,殊不知,对于韩国来说,这仅是个开始。韩方抓住了“慰安妇”这一漏洞(“慰安妇”问题在1965年日韩签订协议时被搁置),不停地闹,一直闹到2015年,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又和韩国签订了《韩日慰安妇协议》,进行道歉且赔偿10亿日元作为“治愈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时任韩总统朴槿惠表态:该问题“最终且不可逆”解决了。

然而不可逆的事情也会被逆转,韩国民众对《韩日慰安妇协议》始终表示不同意,接受了此项协议的朴槿惠在2017年被弹劾下台后,肩负着韩国民众期望的新总统文在寅撕毁协议,解散了“和解与治愈基金会”,要求日方就此问题重新谢罪。随后,韩国政府又将劳工问题重新摆上桌面,2018年,韩国起诉了70家在韩日企,要求对战争期间征用的韩国劳工进行补偿,日企拒不赔偿,于是韩国劳工又一次状告到最高法院,要求扣押日本企业的在韩资产,双方陷入僵局。随后,便有了韩国口中的这次“经济报复”。

虽说近年来日本在经济泡沫危机中遭遇重创,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但日本在经历了艰难的暴力去杠杆后,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发力于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日本的松下、索尼等公司逐渐退出了终端市场,向上游的关键技术领域升级。如今的日本仍然是精密器械、零组件、原材料、中间产品的“世界工业基地”,无论手机、电脑等终端消费品如何在潮流中更新换代,在原料供应领域日本一直是弄潮儿。所以韩国的半导体产业越发达,对日本的依赖度就越高,日本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对韩进行“禁运制裁”。

不过,这场贸易战的起因并没有韩国政府口中的“报复”那么简单,日本对韩国发动贸易战,“劳工问题”只是导火索,实际原因在日本内部。首先是日本选举政治的需要,7月4日,日本对韩国出口管制生效的当天,日本国会发布第25届参议院选举公告,为期17天的竞选活动拉开帷幕。对于安倍晋三来说,这场选举志在必得。如果他所在的自民党输掉选举,形成的分裂国无疑会影响其未来的施政,他修宪的宏图大愿也可能生出变数。

安倍晋三对外展现强硬,韩国只是“不幸”被选中。这便是“聚旗效应”在选举政治中的运用—在外交领域,安倍晋三稳住了“不可预测”的特朗普,缓和了日中关系,能当选举牌打且风险低的只有日韩关系。(聚旗效应:美国学者约翰·米勒提出的概念,意思是说在国家对外面临战争或危机时,能在短时间内减少民众对政府政策的批评,提升政府的支持率,就是选举期间对外打強硬牌。)

其次,是日本建立存在感的需要。三星是韩国的主心骨,电子是韩国经济的命脉,日本沉寂三十年,掌握了电子产业上游的核心技术,将风光暂时留给韩国,待时机一到,扼住其喉咙,在东亚的存在感立即飙升。这时,日本此举无疑向外界传递着一个信号:日本依然强大,东亚不能忽视日本。这也是这场贸易战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没有技术就会被挟持、没有国强又何来业大,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至于被人扼住喉咙。

若隐若现的美国

一直以来,美日韩是“铁三角”,中朝是“铁哥们”,朝韩对立,中美博弈,日方得利。如今,中美贸易战打响,东亚局势变得十分微妙:朝韩缓和,美朝对话,中韩紧密。日本大为失落。日本必须敲打韩国,试图重夺主导东亚局势的主动权,成为中美贸易博弈之间、美朝与中国政治角逐之间的第三方。

在中美贸易战中,两端下注的韩国因出口依赖度过大损失惨重,国内拉响警报。日本则趁机狙击韩国半导体,直接打击其心脏产业。

日韩贸易战打响后,中日关系就有了新进展。8月10日,中日外交官员在日本举行新一轮中日战略对话,涉及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这也是日中时隔七年后重启对话。

8月1日特朗普宣称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随后美方又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中美从贸易战晋升到金融战。此时,中日突然对话,日本无疑在外交上压制了韩国,将在中美博弈大局中扮演微妙的角色。

在日韩贸易战中,美国态度值得深思,颇有种隔岸观火的意味。日本打击韩国,被认为是日本首次采取独立贸易行动,或冲击美国主导的美日韩“铁三角”关系。其实,一切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因为美国最近一直在将矛头对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及事关亚洲福祉的RCEP谈判。如果日韩冲突加剧,负面影响将直接阻碍这两个谈判的进程,在根本上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所以韩国向美国求助希望后者出面调停时,美方公然表示“并不打算调停或者介入”,反过来还督促两国“关注区域中的关键问题”。美方的意图非常明显:不反对日本通过贸易战“制裁”两端下注的韩国,但底线是不突破美日韩三边安全关系。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奉行“美国优先”的贸易外交,仇视对美贸易中的“搭便车”行为。这次两端下注的韩国成为打击的对象。此举美国一箭四雕:其一,借日打击韩国,加大掌控朝韩局势的筹码;其二,破坏中韩关系,力图敲山震虎、隔山打牛;其三,扶持日本成为中美博弈的缓冲带,以增加角逐的灵活性;其四,破坏全球贸易秩序,为修改WTO规则及推行“三零”秩序铺路。美国看似置身事外,实则在这场贸易战中搅动着风云。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有这样一句话:“狮子与人之间没有信得过的盟约,狼和羊也没有共同的愿望。”用这句话概括这场贸易战再合适不过。

至于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一片混乱,谁都无法轻易下结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打响贸易战的不仅日韩双方,处处皆是战场,所以我们期待时间能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猜你喜欢
半导体贸易战韩国
全球半导体行业1月份 销售额同比略有下滑
安森美半导体收购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中国半导体产量将占世界2成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