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部地区地质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

2019-11-21 10:26海,王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7期
关键词:偏光显微镜粒度

刘 海,王 兵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61)

1 地质矿物结构特征

地质矿物的结构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颗粒(主要为透闪石)的结晶程度、形态特点、粒度和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透闪石的形态为显微纤维状、片状,85%以上为纤维状。集合体形态为隐晶质集合体、无定向纤维集合体、近平行纤维束、放射状纤维团等。片状透闪石多时会使矿石的透明度降低[1]。

经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西北部地区地质矿物的形成大致分为4个期次:第1个期次的地质矿物呈现柱状,同时出现斑晶状,矿物粒度通常为3mm左右,最大不超过7mm,属于粒度较粗的矿物质;第2期次的地质矿物呈现出纤维状,这一期次的矿物粒度较小,纤维长度大致为0.5mm,柱状矿物呈现出束状,经过第一期次发育出现放射状,第3期次矿物出现细微的纤维状态,不足0.1mm,矿物粒度之间界限模糊,集合体矿物出现毛毡状结构,形成该区域主要矿物主体;第4期次矿物呈现出细脉状集合体穿切前3期次矿石。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手标本与偏光显微镜下的观察,笔者将地质矿物的结构归类为变晶结构这一大类[2]。具体还可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1.1 按粒度大小可分为

(1)显微粗晶质:粒度一般为1mm~3mm×0.1mm~0.3mm,此种类型的矿物不多见,其外观比较粗糙,光泽和透明度均较差。

(2)显微细晶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可分辨出矿石颗粒的大小和形态,呈纤维状或针状,粒度一般为0.1mm~0.01 mm,比较常见。

1.2 按晶体形态可以分为

(1)长柱状变晶结构:重点分散在一部分斑晶结构之中,该区域矿物多呈现出长柱状,长宽不超过10mm,地质矿物晶体形态为粗粒状,也被称为叶片状[3]。

(2)纤维状变晶结构:分布范围较广,矿物形态多为纤维状,其粒度不均匀,较大粒度的矿物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晶形,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分辨。

1.3 按粒度相对大小可以分为

(1)等粒变晶结构:矿石晶体大小差别不大,呈等粒状均匀相嵌分布,这种结构比较典型。

(2)斑状变晶结构:组成西北部地区矿物明显分为两类,大小晶体悬殊,一类是大晶体呈斑晶,主要为交代残留的柱状矿石;一类为细小晶体组成基质,主要为纤维状矿石。

1.4 按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排列方式可分为

(1)束状结构:矿石呈纤维状聚集,大致沿长轴定向排列,可见斜消光现象。

(2)放射状结构:由纤维状矿石以一个基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转动物台有波状消光现象。

2 偏光显微镜原理

笔者此次实验所用的是江南厂PT—6型偏光显微镜,而结合本次的实验目的,主要进行的是单偏光和正交偏光的观察,使用10×的目镜和4×的物镜,总放大倍率在40倍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的。

3 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矿物样品薄片在单偏光下观察均为无色,为正中突起,正交偏光下干涉色呈灰白~黄白色,最高可达Ⅱ级蓝。据笔者估计,干涉色的高低变化也可能与薄片的实际厚度和矿物颗粒的粗细有关。

笔者将青海、新疆等两个产地共4件样品,分别磨成0.03mm的偏光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见表1。

通过观察,基本确定4块薄片中的主要矿物均为透闪石,且含量大于99%,矿石以集合体形式出现,单个矿石微晶呈他形,外形轮廓难以分辨,依靠消光现象大致可以区分。

表1 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混入的杂质矿物有黝帘石、粘土、黄铁矿等,笔者估计粗晶矿石和黝帘石是构成样品石花和絮状物的主要原因,而黄铁矿是形成黑色杂质及褐色皮壳的主要原因[4,5]。

图1到图4为4件样品的薄片(H-1到H-4号样品)在放大40倍、正交偏光下的照片。

Mag:40×∣→1mm←∣

图1 H-1青海,40×

图2 H-2青海,40×

图3 H-3新疆,40×

图4 H-4新疆,40×

4 结论

西北部地区的矿物结构特征[6]。

4.1 新疆地区地质矿物特征

以显微纤维状变晶交织结构为主并向隐晶质结构过渡,矿物粒度一般在0.02mm~0.008mm至0.005mm~0.0015mm之间。

4.2 青海地区地质矿物特征

以显微叶片状变晶结构~显微纤维状变晶交织结构为主,粒度稍粗:0.1mm~0.015mm至0.03mm~0.05mm之间。

猜你喜欢
偏光显微镜粒度
《用显微镜看大象》
聚合度与交联对碘系PVA偏光膜湿热稳定性的影响
粉末粒度对纯Re坯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动态更新属性值变化时的最优粒度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显微镜
让远光灯使用更安全
显微镜下看沙
双粒度混合烧结矿颗粒填充床压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