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发展脉络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9-11-21 05:09秦月
北方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展脉络高质量发展

秦月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不同时期居民消费水平发展脉络,提出必须推动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必须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关注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等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  发展脉络  高质量发展

一、新中国70年来居民消费水平发展脉络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生产力落后,且国内、国际环境都极不稳定,所以建国初期我国推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1949-1957年之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时期首先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然后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全国居民消费水平超过100元。1958-1962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为提高生产力我国推行“重工业赶超战略”,但是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导致“二五”计划最终未能顺利完成目标,这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极为缓慢,五年内仅从111元增长到126元。“二五”计划的失败使得我国暂停了五年计划的连续制定,转而进入到连续三年的调整时期,随后才继续“三五”与“四五”计划(1966-1975年)。但由于国际环境恶化,且国内还伴随着文化大革命这一浩劫,经济发展极为不稳定,导致最终的完成情况依然不理想,十年内居民消费水平仅从139元增长到167元。“五五计划”的前三年(1976-1978年)国际环境逐渐好转,文革十年动乱结束,但此时经济上“左”的思想依然存在,文革中的错误还没有得到系统纠正,居民消费水平依然较为低下。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总共经历了两次经济调整与五次五年计划,“一五”到“五五”时期之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从91元增长到184元。这一时期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却实行抑制性的消费政策,由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分配什么居民就只能消费什么,工资也普遍较低,消费只能满足基本温饱,所以居民消费水平增幅缓慢,且消费水平层次较低。

(二)改革开放初期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

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会议指出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会扼制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自此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民消费由集体行为逐渐变成个人行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1979-1988年之间从207元增长到693元。但1988年初各种涨价的小道消息掀起了一波抢购狂潮,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状况日益严重。为了扼制通货膨胀国家又开始对消费进行抑制,并取消了一些已经实施的消费放宽政策,中央还收回了部分下放的权力。1989-1991年这三年我国再次进入国民经济调整与恢复时期,直到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自此我国进入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阶段,1992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超过一千元,1995年超过两千元,1999年我国超过三千元。而且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都是抑制性的或者放宽抑制性的消费调控政策,但是1998年开始我国首次实行刺激消费与鼓励消费的扩张性消费调控政策,1999年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通过增加消费需求来促进社会再生产。

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从184元增长到3138元,发展势态与日俱进。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自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提出将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就越来越大。城镇居民消费水平1988年突破1000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1994年才突破1000元,农村比城市晚了整整6年,而且1984-1999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621元增长到6351元,增长了10.2倍,农村从280元增长到1793元,增长了6.4倍。由此可见,自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后,不仅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相比城市也越来越慢。

(三)二十一世纪以来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入新发展时期,虽然增长速度没有改革开放初期那么快,但是增长幅度较大,2000-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从3721元增长到25002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6999元增长到33282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1917元增长到13062元。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是1289元,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是4647元,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是2226元,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是5631元,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是1685元,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是2675元,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是1223元,居民人均其它用品及服务是477元,将我国消费结构中各部分支出所占比重进行排序:食品烟酒>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其它用品及服务,由此可以发現,目前我国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才是教育、文化、娱乐以及服务等消费支出,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有待升级。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国开始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表明消费基础性作用的增强不单是依赖于消费需求规模的提高,更要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质量提升,以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由关注数量增长转为关注高质量发展,但实现这一伟大转变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且艰巨的历史过程。

二、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必须推动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之间具有同一性,“两者的每一方不仅直接就是对方,不仅媒介着对方,而且,兩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才创造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因而必须促使生产与消费之间地良性互动,建立一个“生产—消费—生产”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

首先,应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由投资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变。一方面,需要政府推行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例如通过鼓励“夜经济”“银发经济”“旅游经济”等来推动人们消费;另一方面,需要我国居民改变传统的“重储蓄”的观念,增加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逐渐改善我国消费不足的局面。其次,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生产高质量产品,增加中高端产品供给,加强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推动绿色生态产业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二)必须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长期的城市偏向政策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关键,由此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城乡关系进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这就要求我国应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首先,应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布局,结合当地的优势来发展特色农业,也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来发展旅游业,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其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所以应注重提高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壮大“三农”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村老人与儿童的保障,实行激励机制留住农村青壮年,从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三)必须关注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本质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如今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与建国初期与改革开放时相比,已经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这种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增长,因而未来我国应该更加关注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

首先,应该提升消费主体质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就业率,壮大中产阶级,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并通过普科学的消费观与加强教育来提高消费者自身的素质,培育消费者形成科学、绿色的消费理念。其次,应该提高消费环境质量。一方面,提高我国市场环境质量,制定合理的市场制度与规则,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我国的物质文化环境质量,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长庚,张磊.新时代消费发展需推动消费量质齐升[J].消费经济,2018,34(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

[3]邢祖礼,陈杨林,邓朝春.新中国70年城乡关系演变及其启示[J].改革,2019,(6).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发展脉络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文山州旅游业发展脉络初探
大数据对市场营销的冲击研究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