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中国高度”
——吴京、阿来、桑珠、夏伯渝谈《攀登者》

2019-11-22 01:44
北广人物 2019年44期
关键词:夏伯渝登山队攀登者

2019 年9 月28 日,电影《攀登者》首映礼。67 岁的桑珠从大银幕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1975 年,他穿着蓝色羽绒服,戴着护目镜,在珠峰顶上展开了五星红旗。125分钟的影片结束后,1960 年、1975 年登顶珠峰的真实影像被投放在银幕上,这一刻,观众无人离场,动容观看。

1960 首次登顶珠峰的三人

1960 攀登珠峰,就是宣示主权

“人为什么要登山?”“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这是电影中学生们向登山运动员方五洲(吴京饰,原型为1960 年登顶的王富洲)抛出的疑问。1960 年,新中国处于艰难时期,并非人人都能理解为什么要耗费巨资登珠峰。“可是别忘了,珠峰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国家的边界。”编剧、曾斩获茅盾文学奖的藏族作家阿来说,“攀登珠峰,就是宣示我们对这座山的主权。当时中国与尼泊尔正在进行边界谈判,此前尼泊尔人已经成功登顶。有人说,你们中国人说珠峰是你们的领土,但你们都没有登上去过。这对国家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国家体委决定单独组队从北坡登珠峰。1960 年2 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当年分批进藏的登山队员总共214 名,平均年龄不过24 岁。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阿来采访过1960 年和1975 年登珠峰的人,认为这群人身上有种不一样的东西。“王富洲是北京地质大学的学生,屈银华是伐木工人,贡布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们对登山根本不了解,国家说需要登山,他们就聚在一起,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义无反顾地完成国家任务。他们在山脚时还是凡人,登顶时就成了英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爱国主义,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珠峰北坡向来以艰难著称,其中在海拔8650 米处有一个坡度达85 度、高达6 米的岩石台阶,被称为第二台阶,这是北坡登顶最为陡险之处。1960 年5 月24 日晚,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四人组成的突击队在第二台阶前屡次攀登未果,最终消防员出身的刘连满提出了搭人梯的方法。于是屈银华脱掉登山靴和薄毛袜子,光脚站在刘连满的肩上,用了几个小时,在岩壁上打下了钢锥。

电影中,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原型就是屈银华。拍这场戏时,他赤脚踩在雪地里,真正感受到了失去双脚的恐惧。现实中,登山队越过第二台阶的代价是,屈银华脚部严重冻伤,失去了十根脚趾,而刘连满由于体力消耗过大,无法继续冲顶,只能原地休息。

5 月25 日凌晨4 时20 分,在王富洲、屈银华、贡布的前方,除了夜空和闪亮的星星,再也没有可供攀登的路途了,登顶成功了。贡布后来回忆:“当时我们也说不出话来,嗓子都是哑的,没哭,只是觉得高兴。”随后,三人在山顶停留了15 分钟,将一面国旗、一个高约20 厘米的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包好,放在岩石缝隙中。屈银华尝试拍摄,但黑夜没有一丝光亮,最终没能留下登顶的影像资料。这一情节成为电影里的核心冲突——外国人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下撤到第二台阶处,三人惊喜地发现刘连满还活着。1960 年5 月28 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的消息,这无疑给了全国人民一个极大的鼓舞。

1975 在第二台阶架起中国梯

“我第一次到5200 米珠峰大本营时只有22 岁,心里想着,这座山这么近,揣两个馒头,半天就登上去了吧?”桑珠隔着电话笑着说。

1974 年,中国重新组建登山队,原本在曲比如县当兵的桑珠被挑中。与此同时,25 岁的夏伯渝也从青海省专业足球运动员培训班被选入登山队。一年后,中国再次组织攀登珠峰行动,过程中还要完成测绘和科考任务,并争取创造女性登顶的纪录。相比1960 年,这次登山队伍更加庞大,多达434 人,包括运动员、科考、气象、通信、新闻、医务、交通运输、炊事等不同工种。在大本营训练时,桑珠第一次体会到“走了一天,珠峰却越来越远”的感受。1975 年的攀登路线和1960 年大体一致。作为修路队的一员,桑珠的任务是在海拔6500 米至8100 米之间先行勘探,为登山队员选择安全路线。“有冰裂缝,我们要架金属梯,地势陡峭,我们要拉登山绳。”

另一边,夏伯渝所在突击队的首要任务是,在15 年前王富洲等人搭人梯的第二台阶处,架上一把高近6 米的金属登山梯。“架设这个梯子非常艰难,由于缺氧,人在那个高度每一个动作,都相当耗费体能。打了四个岩点,把梯子用尼龙绳固定,就这么几个动作,我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此后这架金属梯留在原地33 年(2008 年被移送至珠峰登山博物馆保存),共帮助1300 多名中外登山者实现了珠峰梦,梯子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梯。

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暴风雪不期而至,4 月底和5 月初的两次冲顶都没有成功,登山队不得不选择撤退。下撤到7600 米时,夏伯渝注意到一个藏族队员体力透支,又丢失了睡袋,他就把睡袋让给他。结果他的腿冻坏了只得截肢。5 月26 日最后一次冲顶前,桑珠临时从修路队补充为突击队员。5 月27 日,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饮、潘多(女)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队员们在山顶停留了70 分钟,完成了采集岩石标本和冰雪样本、测心电图、照相等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设置3.5 米高的觇标,帮助测绘人员完成高度测量。

张志林所在的国测一大队负责此次珠峰高度测量。最终他们成功测量出精确度较高的珠峰高度8848.13 米。“测定珠峰高度,是认知自然的过程,也是对科技水平的检验,珠峰作为属于中国的山峰,自然该有属于它的‘中国高度’。”张志林说。

距离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已过去近60 年。阿来今年刚好60 岁,见证了西藏民主改革和土地制度变革,也留意着西藏全方位的改变。“牛马走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铁路。有的村子曾经一所学校都没有,现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我们都有了。交通和教育是对老百姓的生活改变最大的——路通了,教育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就好起来了,这是我作为普通藏民感受最深的地方。”

猜你喜欢
夏伯渝登山队攀登者
夏伯渝的珠峰梦
致敬创新的攀登者
视界
北凌绝顶:《攀登者》背后的故事
攀登者
雪山上的攀登者
一支登山队的覆没
夏伯渝:69岁无腿战士逐梦43载征服珠峰
夏伯渝:无脚斗士的珠峰登顶梦
华耐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凯旋盛典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