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11-22 02:50杨海平
甘肃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对策

杨海平

【关键词】 农村小学;学困生;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55—01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学业成绩后进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落后于其他学习相对好的同学。具体来说,有能力困难型、习惯困难型、方法困难型等。学困生的形成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长成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其他同学一样获得知识,在思想品德、心理塑造、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取得进步。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学困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差,学习能力弱,或存在其他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如,有的自律能力差,有的有自卑心理,有的对学习有恐惧心理,有的有厌学情绪、逆反心理等。其次是学校教育因素。当前,一部分教师由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落后,使得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感兴趣。同时,一部分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大多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很少关注。因此使得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逐渐沦为学困生。再次是家庭教育因素。一部分学生家庭由于家长文化知识薄弱,无力辅导学生课后学习,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不关注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教育更多依靠学校教育。最后,农村地区学校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上都不能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农村学校教师资源缺乏,有些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问题,音体美教师配备不齐,无法开齐开足课程。这使得农村小学特别是学生数量较小的教学点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学校生活单调,无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个别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辍学。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深入调查,分析原因。作为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深入掌握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平时通过观察、谈话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或与其他任课教师合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作业情况等方面,了解学困生的困难所在以及问题症结,全面收集他们的信息,结合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这样综合各种信息,考虑研判各种因素,最终深入地掌握到学困生的致困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最终形成科学全面的转化策略。

2.关心关爱,树立信心。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虽然眾多,但也有很多共性的问题。他们大多思想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的热情,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因此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是转化学困生最重要的问题,学困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产生了信心,就会主动学习。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困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在其他的活动中,多给他们分配一些任务,鼓励他们为班级服务,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教师要从多种层面看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这样,学困生在其他方面的优秀表现一旦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赞扬,就会把这种优秀表现正向迁移到学习当中来,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个人的学习自信心也就越来越高。

3. 方法得当,持之以恒。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方法,方法是钥匙,也是打开学困生困难之锁的钥匙。教师除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鼓励多赞扬多关注学困生以外,要多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多关注学困生的心理,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内心期盼,尊重他们的个性,倾听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只有了解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深层次的问题,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真正成为学困生的朋友,他们才会把教师作为最信赖的人,就会坦诚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哪怕是批评他们也觉得老师是为自己好。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方法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取得教师所期望的效果。另外,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学困生容易反复,因此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对学困生产生失望之感而放弃。教师要对他们有极大的耐心,哪怕反复,也要静等花开。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学困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