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肖家店传统村落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2019-11-22 14:36曹艳雪杨翠霞郑艳
绿色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景观设计规划

曹艳雪 杨翠霞 郑艳

摘要: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本文以肖家店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位概况、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及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适宜性、整体性、原生性和宜人性为设计原则,分别从农用地景观、道路、水洗、公共空间和民居建筑几方面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以期为后续传统村落开发与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规划;景观设计;肖家店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17-05

1引言

传统村落是指建村具有一定的历史,建筑环境、整体风貌、村落選址没有大的变动,仍然保存着其丰富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等,具有独特民俗风貌并且人们仍聚族而居的村落。传统村落除了记录着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下传统建筑风貌、生活方式、原始空间形态和传统民俗艺术等,还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土地作为农耕的载体,其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从CNKI文库检索关键词“传统村落”,自1991~2017年间相关论文有2700余篇,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代我国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数量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主要涉及民居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空间形态、村落文化以及街巷空间等方面。2018年辽宁省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村庄建设规划重点。2019年1月辽宁省城乡建设厅设立了辽宁特色乡镇平台,也为朝阳市肖家店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如何在保护肖家店村历史文化下对其进行生态规划?如何在突出异质性的基础上对肖家店村进行景观设计?这些问题将是本文着重考虑的研究方向,也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

2肖家店村规划分析

2.1区位概况

本项目位于辽宁省朝阳县羊山镇,东临南票区,北接朝阳县,南邻葫芦岛市,西边与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区相接壤。肖家店村有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大型寺庙建筑群一玉清宫。玉清宫继承传统建筑艺术风格,但又有独特之处,其建筑结构在传统建筑中具有代表性(图1)。

肖家店村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距朝阳市约80km,距羊山镇政府约25km,西北边和岑沟、茶叶沟两个村接壤,东南边和上店、曹家杖子村两个村接壤。西侧和北侧有$206省道,羊根线贯穿村子,与岭底下村相连接,小凌河的支流流经村域。场地主要以民居建筑为主,周边环绕一定量的植被,绿化覆盖率相对较低。传统村落内部有一处大型清代建筑群一玉清宫,可在设计中根据整体设计风格进行保留、修缮或翻新。村落内有季节性河流,设计时对这部分水系的净化及循环利用应做特殊处理。此外,根据绿道网络系统适当增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路径建设。

2.2生态资源

由于肖家店传统村落特殊的环境,为一些动植物也提供的相应的生境。其植物属于华北植物系向东北过渡为干旱草原类型的半干旱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林带。木本植物有油松、侧柏、青杨、钻天杨、旱柳、白榆、黄榆、辽杏、山杏、山枣等,草本植物也非常丰富,其中不乏药用草本:动物地理区属于华北边缘相交汇地带,境内有森林、水域、低山、丘陵、草原等,所以动物资源比较丰富。在兽类中,较常见的主要有貂猫、黄鼬、蝙蝠、家鼠、松鼠、山鼠獾子、黄羊、狍子、貉子等10余种;鸟类较常见的主要有鸢、雀鹰、石鸡、环项雉、戴胜、麻雀等。在昆虫类中,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占整个昆虫的较大比例。

2.3文化资源

(1)佛教文化。“玉清官”距县城50多km,为一处佛教文化建筑遗迹,这里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具修身养心,佛道双辉的最佳圣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及广大信众。

(2)建筑文化。肖家店村历史建筑均以囤顶屋面、木梁、石材为主要特征,充分体现了地域性村庄的特色。并与现存古井、古树共同构成了传统村落古朴与宁静的风貌。肖家店村民国初期建造玉清官至今仍保存完好。玉清官占地15000m2,是朝阳县境内比较有代表性的道教庙宇。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卷顶式建筑与传统结构相结合。各种建筑多刻有花鸟图案。雕栏画栋,及为精美。

(3)植物。在“玉清官”东南方方向500m处有一棵古树,见证了村落的发展。

(4)梯田文化。肖家店村修建的石坝梯田是全国典范之一,石坝梯田保存完好,充分体现了村落的的农耕文化。

(5)历史人物。传说在清光绪年间村子里就建起一座讲善堂宣讲孙孟之道。民国元年行商王嘉林入宣讲堂,将宣讲堂逐年扩大,后改名“玉清宫”成为县内一处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东北军的王司令曾捐献巨款修缮玉清宫各殿。玉清官还曾做过东北抗日救国军总监部,例如朱霁青在此扩大抗日武装。

2.4空间分析

2.4.1地形分析

项目设计范围最大高差达28m,但65%的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存在较小的高差,保持在5m以内,东侧地势整体较高,西侧较为平坦,地势条件良好;项目设计范围内局部区域坡度较陡,65%场地坡度保持在15。以内,同时以。为分界,形成场地内明显的两大区域;其中坡度较缓区域适合项目活动开展和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内场地受周围自然山体和季节性河流的影响,形成坐南朝北的布局,整体场地阴坡、半阴坡区域占到总体面积的35%~45%,因此场地内的阳坡和半阳坡区域成为人群户外活动的主要区域。

2.4.2建筑空间和道路空间

利用空间句法对村落的道路和建筑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其中暖色度越高代表集成度越高,冷色度越高,代表集成度低,整体集成度高得地方可达性越高。从图2中可以看出,中间部分以及东北角的集成度较高,其可达性最强。

村落西侧集成度则较低。因此,本设计在村落中间部分开发餐饮,在东北角设置文化交流场所,西侧则开发一些相对需要比较安静环境的场所(图2)。

3肖家店村概念方案设计

3.1设计原则及定位

3.1.1设计原则

(1)适宜性原则。肖家店传统村落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不同环境所造就的形态各异的建筑风格和不同的村落风貌在进行整体规划时要注重现有实际状况,明确村落的优势,注重传统村落风貌的异质性体现。

(2)整体性原则。村落景观是由自然、人文、农业等多种景观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因而在规划设计时要明确把控村落景观的发展方向,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传统村落的视觉景观与民俗活动相互结合,做到村落景观的整体发展。

(3)原生性原则。村落景观的空间形态是长期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长期融合的呈现,地势地貌决定着村落整体的结构走向,环境气候决定着建筑材料应用和建筑风格的形式,从而塑造了适宜其生存的村落环境。所以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使村落的原有风貌与新的景观元素相互融合,打造具有村落自身特征的景观设计。

(4)宜人性原则。村落原生景观环境是人为活动自发形成的,人作为这一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后,应该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考虑到人民的空间感知和行为影响。此外,村落新的景观空间应该考虑到老人与儿童的使用感和安全性、娱乐性。

3.1.2定位

充分有效的保护传统村落的原有生态系统、自然和文化资源;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提高村落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建立生态景观方式,提供人们深层次认知传统村落的价值,体验肖家店传统村落的独特自然与文化环境的各种机会。

3.2总体方案设计

本设计通过分析,将肖家店村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地形風貌等元素融入到景观生态空间设计之中,最终形成本项目的总体布局及平面构图(图3)。

(1)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设置了“一心、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一心”是场地中历史文脉最为丰富的聚居地;“两带”主要指水系和道路空间;“五区”是指围绕村落设置的农用地种植区,包括枣园、苹果园、杏树林、谷栗梯田、槐树林等。通过供给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水系和道路以及具有经济作用的生态种植区等形成完整的村落景观生态结构。

(2)传统村落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对整体景观生态结构设计做了考虑,并从宏观角度对村落的建筑、农用地、道路、水系、绿化等进行了规划和改造,构建肖家店村的景观生态结构,并结合基础的完善提升整个村落的人居环境质量。

3.3农用地景观规划

农耕景观是村落的长期发展形成的独特景观,其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体现在选址与布局、空间构成、植物的选择和装饰图案等方面。本项目将农用地景观分为谷栗梯田、枣园、杏树园、苹果园、槐树园等五大块环绕在村落周边。本文根据地形地貌分别选取一号农用地、二号农用地、三号农用地和四农用地作为典型进行规划(图4)。

(1)一号农田位于玉清宫左侧和村落人口的交汇处,高差将近20m。在进行景观规划时在农田与玉清官之间设置了一条石块铺成的盘山路,作为农用地的乡间小路。村落入口处紧邻道路,对于这部分景观,主要通过绿化来连接道路与枣园。

(2)二号生态农田位于西侧主路和场地南侧鹦咀山之间,这段农用地由于地势较为平坦且近水系,本设计将其作为生态农田来规划,主要种植玉米、向日葵、小麦等农作物。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主要对农田和水系、农田和民居以及农田和山系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

(3)三号农田以条状形式位于场地东南侧,整体地势坡度较缓,主要作为苹果园生态种植区,与民居和农用地相邻,主要运用原生植物和石头来处理景观边界。

(4)四号农用地位于村落东北侧,由于自然环境优势,形成了北方特有的石坝梯田景观。本案在进行设计时,采取石坝梯田的原有石头材料对其进行修复,增设乡间小路。在其南侧增添了一处麦场,作为谷物收获时的处理场地。此外梯田内部有部分林地,主要通过乡间小路的建立构建林地与耕地之间的关系。

3.4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是为动物提供交流和栖息的廊道,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净化空气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案在道路规划方面主要分为主路和次路并对其绿化设计(图5)。

项目主路宽6m,采用青石板面铺装,在两侧分别留有鹅卵石铺面的排系水统。主路共分为三种类型,一类道路两侧均为民居建筑;二类道路一侧民居建筑一侧水系;三类两侧均为绿化带;项目次路宽度为1.5~3m之间,利用村落内特有的碎石进行铺设。道路类型共分为4种,第一种为两侧均为民居建筑;第二种类型是一侧为民居,一侧为水系;第三种类型一侧为民居一侧为农作物;第四种类型为一侧农用地一侧水系。

3.5水系景观设计

在进行水系设计时考虑到对雨洪、处理生活污水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作用,在旱季时对农田调节和气温等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图6)。

因而,在进行规划时对较为宽阔的地方挖池塘,设置亲水驳岸,对于较窄的地方进行深挖,两侧种植利于净化的植物。此外,对原河道进行清理,使整个河道形成完整的水系网络。对于整体河道的处理,本案共分为了五种处理类型。第一种是两侧均为林地;第二种是两侧均为民居建筑;第三种是一侧为民居,一侧为耕地;第四种是一侧为道路,一侧为耕地;第五种是一侧道路,一侧民居。

3.6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面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对玉清宫古建筑群和孟母祠进行保护和绿化,二是对公共建筑空间进行改造设计(图7)。

对于玉清宫古建筑群,通过对史料、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整体建筑的现状评估,对其进行保护。此外,还要建筑样式的装饰手法以及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拓展其社会、文化、历史、建筑等多方面的价值。对于需要改造部分的公共空间则主要增加几处为村民提供交流、日常生产、休憩的场所,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构建传统村落意向。

(1)玉清官周围公共空间改造。本案对玉清官主要进行绿化设计,对其正门左侧的绿地进行改造,采用中国古典寺庙园林形式打造景深效果,从而构建完整的古建意向。玉清宫右侧的小路侧主要采用石头、石板等材料搭配绿植来构建道路体系。

(2)孟母祠周围公共空间改造设计。对孟母祠的改造主要包括庭院空间意象打造和周边绿化种植两方面,院落内部采用碎石进行铺装,搭配植物石头等元素打造静谧的庭院空间。

(3)其他公共空间设计。根据人流特点和实际功能等选取四处作为公共建筑空间来完善村落结构,包括村落入口石碑、停车场、休憩小广场和麦场等。提取乡村特有的石头矮墙、磨盘、枯树枝、原生植物、石头座椅、连锁石铺装、篱笆、茅草凉亭等元素构建乡村公共空间。

3.7民居改造设计

本项目在进行民居改造时分三种类型,其中对保留较好的部分保留,遭破坏较轻的部分进行修复,对完全损坏的部分进行清理(图8)。

分别从院落的布局、民居建筑形式、院墙建筑形式和门的建筑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院落布局分为单体院落和二合院;民居建筑分为三开间、四开建、五开间和两层民居建筑;院墙分为红砖和青石、火墙和青石两大类;大门分为平顶抹灰和红砖结构以及砖木囤顶结构。

3.8专项设计

3.8.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本项目的公用服务设施包括小广场、公共建筑、杂货铺、引导系统、室外运动器械等,采用环保的材料为主,根据其具体的服务半径进行布置。公共建筑,采用合理的景观生态结构布局,使公共建筑在整体上风格统一。

3.8.2铺装及围栏设计

肖家店传统村落的铺装主要集中在道路和街巷之中,设计上采用天然石板和砂砾,较为耐用且生态性较好,利于排水。铺装形式结合村落传统特色元素进行设计,整体风格统一,突出强调肖家店村丰厚的历史人文文化。肖家店村围栏布置于水系周边区域,采用防腐木材料,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展现自然、古朴的风格。

3.8.3植物种植设计

本项目在进行植物种植时多注重其生态性,因而采取自然混合式为主。树种多选用本土植物,降低采苗壓力,减少养护成本,提高成活率。此外,在搭配时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以达到四季景观的均衡性。在水生植物的选取上注重其净化功能,例如,芦苇、荷花、香蒲、水葱、大漂等。

3.8.4照明设计

本项目照明设施多为高光效、低耗电的光源产品。注重新能源与LED的结合,尽量减少维护的成本。在光的照度方面,采用环境照度水平在51x左右的光源,减少对游人和动植物的影响。色彩方面采用照明灯光较为柔和的灯光,避免其不良影响。

4结论

本研究将景观生态理念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分别从农用地景观、道路景观、水系景观和建筑景观方面对其进行了规划与设计。其中农用地景观分为耕地和林地,耕地是分布于北侧石坝梯田的谷栗种植区,主要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兼具观赏、经济价值的植物。林地则指分布在主道路南侧重新整合的枣园、杏树园、苹果园和槐树园。对于道路景观,本文对主路进行适当的修整和拓宽,并对整体道路系统的绿化进行了设计。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水系生境状态较差,因而本案对河道进行了清理和绿化,植物方面尽量选择对水系具有净化能力的植物,用以应对雨洪威胁和蓄水。公共空间方面:一是对玉清官和孟母祠的空间布局、建筑构成要素进行保护和发掘并对完善建筑周边绿化系统;二是在村落内部增加几处供村民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民居建筑则主要从院落布局·、民居建筑外立面、院墙外立面和大门改造几方面进行设计。

本文通过生态学与设计学巧妙的结合,促进了传统村落景观的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之间关系的发展,为以后传统村落的开发和建造提供了依据。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景观设计规划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