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创新实践研究

2019-11-22 08:27胡婷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创新策略图书馆

胡婷

关键词:图书馆;共建共享;创新策略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服务机构,理应基于信息时代的趋势,实现数字化转型,走信息共建共享之路。文章概述了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模式,分析了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价值和既存问题,提出了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优化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0-0063-02

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备受关注。在图书馆共建共享机制的引导下,图书馆的馆际互动加强,资源得以有效传播与共享,既减少了信息资源的重复购买,又能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笔者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例,探讨区域共建共享的创新实践,以期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的联盟互助式发展。

1 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模式

圖书馆共建共享发展模式是新时期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正确选择。我国学者程焕文提出了图书馆的五种常见发展模式,分别为流动图书馆模式、图书馆之城模式、政府主导的图书馆模式、集群图书馆模式和联合图书馆模式。上海地区在图书馆共建共享发展中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即在不改变图书馆行政隶属关系的基础上,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联合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图书馆,建立共建共享、通借通还的“一卡通”共享模式。黑龙江东方学院坐落于哈尔滨市,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全国应用型科技大学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作为学院教学保障部门的图书馆收藏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源,现有中外文纸质图书90万册,期刊1,000多种,电子图书40万册,个人数字图书馆、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已建设完成。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凭借强大的区域号召力,近年来积极投身于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建设中,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积极建设跨系统的图书馆联盟,共享文献资源和服务,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2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价值

2.1 助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校作为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其教育职能中很大一部分是为社会和区域服务,实现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科技活力,奠定教育基础。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具备科技、文化、智力、人才、精神等方面的专业资源,因此能够在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和人才建设等方面都有自身的优势,有能力成为区域信息集散中心,带动区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2 克服区域条件的制约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不同区域的经济实力不同,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少,图书馆规模小、数量少,资源传播与共享的需求更为迫切。基于共建共享、各自管理、拓展服务的原则,引导图书馆走区域共建共享之路是克服区域条件限制的正确举措。各级图书馆应加强馆际联合,建立电子文献互动机制,实现地方文献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实行数据统一规范化管理,由核心图书馆进行专项维护,协助联合馆分别管理本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教育事业和农村偏远地区。

3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中的既存问题

3.1 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

虽然黑龙江省鼓励图书馆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但因投入和监管有限,导致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影响了馆际互动和联盟合作。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还导致信息流通受阻,区域成员馆虽然达成联盟合作关系,但共建共享平台建立后,由于区域各高校图书馆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组织机构缺乏统一管控,机制不够健全,对各联盟馆的约束力不强,都是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信息共建共享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障碍,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2 资源共建共享意识不强

图书馆要想落实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就必须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资源共建共享意识,主动参与到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中,带动馆藏资源的流通和利用。当前,黑龙江省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创新实践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资源共建共享意识较弱。相对于本地区其他成员馆来说,区域中心馆的馆藏实力最雄厚,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中心馆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中基于自身主体地位的担忧,往往注重共建而弱化共享,甚至出现了“共建独享”的局面。成员馆的馆藏资源不占优势,在资源共建共享中作用有限,加之成员馆对自身定位认识不足,更缺乏共享意识。读者缺少共建共享意识也是当前图书馆共建共享成效不理想的制约因素之一,不少读者有信息需求时,不知道借助馆际互动查阅文献资源,对共建共享信息传播渠道也不够关注。

3.3 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不足

我国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共建共享的资源基础和经验,在人才建设方面也受到明显制约。资源共建共享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和高素质、高技能的馆员队伍,但人才缺乏是各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从对黑龙江省各地区高校馆员能力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各高校普遍缺乏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馆员,而人才培育不足在专科院校、民办院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图书馆员的素养和能力有限,他们无法满足资源共建共享的人才需求,使图书馆共建共享建设走了不少弯路,人才匮乏已成为影响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3.4 共建共享建设资金不足

文献资源建设离不开稳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在区域共建共享创新实践中,最初以项目驱动的形式获得资金支持,而在共建共享机制建立以后,投入资金大幅减少,使后续的运营维护和资源服务等难以有效推进。黑龙江东方学院及区域内其他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多为政府拨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使图书馆经费无法得到保障,资金不足也成为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中的棘手问题之一。

4 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优化对策

4.1 健全组织机制,加强馆际互动联合

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与有效运行必须以健全的组织机制为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图书馆的馆际互动联合。我国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建设完善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区域共建共享项目运作趋于成熟,图书馆应提出独立运作与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建立以各成员馆为实体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核心馆与成员馆的权利与义务,引导其处理好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实现各主体利益的保障与均衡化处理,为区域共建共享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在组织机制健全与完善的基础上,图书馆的馆际互动联合也会水到渠成,实现联合编目的优化、馆际互动的频繁深入、文献的高效传播、电子资源的统筹采购、馆藏资源的互为补充和教育培训机会的均衡,带动各图书馆加强馆际互动,实现各主体能动性的最大限度发挥,凸显整体服务优势,达到1+1>2的目的。

4.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共建共享意识

图书馆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馆员、读者的共建共享意识,摆脱信息资源利用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关注馆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深化合作,走共赢发展之路。政府也应出台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文件和政策,并将其纳入高等教育发展考核指标,通过硬性规定和软性引导的结合,实现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全面调控,引导图书馆积极参与资源共建共享。

4.3 引进专业人才,注重专业人才培育

鉴于区域共建共享人才建设不足的实际,图书馆必须关注专业人才的培养,实现高素质、高技能馆员队伍的打造。除了强化图书馆區域共建共享意识,图书馆要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进高素质、高学历、有经验的图书馆员,引导他们开展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先进模式,为我所用,并不断创新,推进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的建设进程。二是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育,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让图书馆员交流互动,掌握先进的共享服务机制、运作模式和信息系统等,提升馆员的服务能力。

4.4 多方筹措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当前,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启动经费和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经费短缺是图书馆区域共建共享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图书馆在保证政府拨款的基础上可以引入公共费用成员馆均摊制度,各馆自行筹集应承担的项目资金,差额部分由各成员馆借资补齐。除此之外,图书馆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助,效益好的科研单位、大型企业或公司属于重点征集对象。图书馆还要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成员馆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邱奉捷.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版权解决实践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7(11):92-97.

[2] 郑立新,肖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认识与定位[J].图书馆建设,2011(5):11-13,82.

[3] 耿有三.共建图书馆高校与城市共享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6):146-148.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创新策略图书馆
图书馆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