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的研究评述

2019-11-22 07:51刘丽萍陈善平潘秀刚张中江宋绍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6期
关键词:后果学校体育健康

刘丽萍 陈善平 潘秀刚 张中江 宋绍鹏

摘  要:为了界定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理论概念,分析失范行为现象及其后果,深入研究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体育失范行为的研究主体不明确;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划分模糊;缺乏定量研究。建议今后关注非运动员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从非运动员青少年体育失范发生的心理机制、构建理论研究体系和开发测量量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健康行为。

关键词:体育行为  失范现象  学校体育  健康  后果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177-05

Abstract:To define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of the juvenile sports anomie, analyze the phenomena and results of the anomie, as well as supply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plus logical analysis were employed on the literature to do with juvenile sports anomie. It is perceived that the unclear research subject of sports anomie behavior, vague division of sports anomie behavior and lack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re problems exist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juvenile anomie behavior of non-athletes in the future and in-depth research be carried out on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scale of the anomia of non-athlet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ports behaviors of teenagers.

Key Words:Sports behavior;Anomi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Health;Result; Juvenile

在國家推进“健康中国”政策的指导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求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因此,研究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不仅应重视青少年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也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教育,青少年体育活动日益增多,体育锻炼意识日益加强,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现象,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青少年的体育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一些失范行为的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缺乏定量研究和理论深度。本文通过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旨在界定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理论概念,分析失范行为现象及后果,为深入研究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提供理论参考。

1  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失范作为社会学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最早引入的,经过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深入研究后才广泛传播。马里.居友强调了失范的正功能,认为其本质是人对自由的追求和个性的解放,失范有利于创造新生事物。涂尔干则认为,失范意味着缺少规范,是非正常现象,是现实世界中冲突和悲惨的来源。黙顿在继承涂尔干的理论基础上,将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相融合,认为失范就是在这个相互融合的特殊环境中,文化规范和目标与社会结构赋予此群体成员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的严重脱节。失范的概念是是动态的、模糊的,其研究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由认识到实践。我国学者朱力认为失范是指社会的价值与规范产生紊乱,人们的行为失去了标准或不遵守规范,整个社会秩序呈现无序化的状态。因此,社会学的失范指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目标与现实目标之间存在偏差,是实现目标过程中合法的制度化的断裂或紧张状态。

文献资料中与体育失范行为相关概念还有“偏差行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差异行为”等。这些概念多用于运动员、教练、裁判、观众、体育组织、管理、宣传等的失范行为研究中。J.D.道格拉斯和 F.C.瓦克斯勒认为偏差是社会成员的感情、思想等与既定准则或规矩的不同和误差,偏差行为是指主体偏离既定轨道的行为,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规范,偏差行为亦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我国学者认为越轨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因此,行为学的失范是指个体行为不符合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行为主体违背社会或群体的既有规范和准则(一般是指道德和法律),行为偏离既定的“正常运行轨迹”的状态。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目的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包括风俗习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社团章程、法律规范等。体育行为规范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遵守的规则、准则的总称,包括体育道德、体育竞赛规则、体育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社会学关于体育越轨行为划分出了五个层次,具体包括违反风俗的行为、违反纪律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是指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违反体育道德、体育规章制度、体育竞赛规则和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的行为。

2  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现象

根据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概念界定,我们从青少年违反体育道德、体育规章制度、体育竞赛规则和法律法规4个方面对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2.1 青少年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现象

体育道德是指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相关部门管理者等从业人员在体育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体育道德包括社会体育公德和体育职业道德,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同,其侧重方面不同。对于为增强体魄的人而言,体育道德主要体现为前者,而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则主要表现为后者。Arnold认为,体育道德的特征就是宽容、性格刚强、尊重、礼貌、亲切、同情心、利他主义和慷慨。体育道德失范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无法正确处理个人与规则之间的关系,违背体育规范的道德价值,缺少对规则的尊重性,导致体育行为的无序和不规范。体育道德失范揭示的是体育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

针对体育道德的研究多集中在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方面这一问题。有研究提出,运动员比非运动员表现出更不成熟的道德推理,运动员的体育道德失范现象包括兴奋剂、黑哨、假球、身份和资格的异化现象、赛场暴力等;并将运动员体育道德失范行为划分为蓄意犯规、侵犯行为、态度恶劣、不服裁判、缺乏礼貌、违反公平竞争等。关于非运动员的青少年体育道德失范行为现象研究相对较少,从文献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体育课堂出现的失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态度:体育课上态度冷漠,行为失调,具体表现为心不在焉、凝神发呆、偷懒等注意力涣散行为;(2)影响他人:严重的有在课中大声说笑、作滑稽表演、利用怪异动作惹人注意,言辞夸张等意在影响他人;轻者有个别学生利用突发事件制造混乱,如教师批评学生时,故意接话,参与附和批评、起哄等,或抓住瞬间的机会与借口,使课堂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干扰情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3)缺乏礼貌:嘲笑对方。⑷蓄意犯规:纷争行为。体育道德是青少年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增强解决活动冲突的能力,提高公平竞争的意识,同时注重体育道德的培养,如竞争与合作,双赢与发展,规则与尊重,拼搏与坚持。

2.2 青少年违反体育规章制度的行为现象

学校体育活动规章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学校在体育活动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制度是由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度和办法的总称。据此,我们对青少年违反体育规章制度定义为青少年违反学校和学校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度和办法的总称。已有研究從以下几方面指出青少年违反体育规章制度的行为现象:(1)违反体育课堂纪律的行为现象: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服装不合格,如穿牛仔裤、皮鞋、戴有碍运动的饰品;集合站队时,学生之间嬉戏,说笑、打闹、教师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素等;不遵守课堂教学要求,上课怠学,消极练习,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不能完成体育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未执行;在跑的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m,学生仅跑30m;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执行等等;不爱护公物,破坏体育器材、场地或设施;不遵守安全规则等;(2)违反体育考试纪律的行为现象:替跑、跑捷径、虚报成绩;代考、装病、抄近道、躲藏和涂改成绩;擅自移动起点;中长距离跑时进人内场;更换器械落点;冒名顶替,涂改成绩;在距离、次数、要求上投机取巧;暗示、提示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暗示和提示;抄袭;代考。(3)违反体育竞赛纪律的行为现象:如比赛开始时一方队员或某一队员没有准时到场等。(4)违反体育社团规章制度的行为现象:社团成员纪律松散,内部矛盾和隐患较多,法律和安全意识差,缺乏积极性,流失现象严重;社团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层次不齐,缺乏责任心,存在官僚主义倾向。青少年违反体育规章制度的行为现象基本涵盖了学校的各类体育活动,对体育课上的失范行为现象描述丰富,对学校体育竞赛和体育社团的违反失范行为现象描述不够具体和全面。

2.3 青少年违反体育竞赛规则的行为现象

体育竞赛规则是保证公平的前提,是社会大众、规则制定者和运动员公认的一种规范性文化道德,是遵从社会文明,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价值认知的标准。当前对违反体育竞赛规则的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竞技体育比赛和学校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和裁判员中。已有研究将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的越轨行为分为情绪宣泄型、利益驱动型、精神满足型和偏激盲动型4种。(1)情绪宣泄型表现为:辱骂、攻击性行为、暴力、破坏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等;(2)利益驱动型表现为:服用违禁药品、假球、赌球、假摔、虚报年龄、以大打小、伪造运动员等级证书、修改学籍、贿赂官员及教练员等;(3)精神满足型表现为:运动员酗酒、酗酒后的打架斗殴、吸毒、嫖娼等;(4)偏激盲动型表现为:轻微的偏激盲动型越轨行为表现为不遵守正常的训练竞赛计划和日常行为准则,严重的甚至违反社会固有的法律和道德准则。针对非运动员青少年违反体育竞赛规则的研究较少这一问题,研究认为其被忽略的原因是非运动青少年参与次数较少,参与范围窄且参与意识低。已有研究指出,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竞技体育中的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行为也会蔓延到学校体育竞赛中,这不仅需要严格的竞赛规则来约束,还需要体育道德的监督和体育法律法规的震慑,以控制这种不良行为的蔓延。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除体育课之外的重要组织活动形式,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将研究的主体和重点放在青少年学校体育竞赛中违反体育竞赛规则的研究方面。

2.4 青少年违反体育法律法规的行为现象

体育法律法规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现象主要发生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已有研究根据体育犯罪行为发生的地点分为赛场内越轨行为和赛场外越轨行为,如运动场内观众发生骚乱,运动场外的赌球事件等。根据行为性质可分为语言类越轨行为和肢体行为类越轨行为,如运动员之间、体育观众之间、教练之间、裁判之间的语言攻击或身体冲撞。足球运动中的“黑球”亦称“假球”,指足球运动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而在足球比赛中违背职业道德和体育精神,故意不发挥应有技能的行为。黑球和假球并不能一定会构成犯罪行为,但是不能排除某种情况下会构成犯罪行为。兴奋剂是国际体坛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它不仅损害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心健康,破坏公平竞争的体育原则,还严重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也有研究认为兴奋剂、足坛“黑哨”、球场观众暴力、体育纠纷、体育彩票等有关严重失范行为,仅仅依靠体育道德的约束,不受到法律的制裁,将会出现一系列不道德和违法违规的行为,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大学生体育竞赛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体现在参赛资格上弄虚作假,包括虚报专业、冒名顶替、篡改学历、以大打小 、以高水平打低水平,服用兴奋剂,裁判执法不严与执法不公等三个方面。所有违反体育道德、体育竞赛规则和体育规章制度的严重行为都有可能上升为违反体育法律法规,因此,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震慑力,有利于从源头消弱体育失范行为。违反体育法律法规的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中最严重的行为,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现象本身较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法律法规的作用和重要性等方面,今后对进一步违反体育法律法规的行为现象研究可以通过案例法来识别和归纳。

3  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的影响后果

3.1 对青少年自身的影响

首先,不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其一,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极大降低了他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体育锻炼缺乏了动力,不利于养成增强体质、规范运动的习惯。近年来,高校新生在身体素质测试中,力量、速度及耐力等素质呈下降趋势,锻炼标准及体育课考试成绩标准下调,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些中学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去挤占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体育成绩无法达标,以致于徇私舞弊,甚至造成大范围作弊。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影响到社会正常的规范秩序,此外,学生的体质测试通过率逐年下降,小胖墩越来越多。其二,失范行为在体育锻炼中容易导致伤害类突发事件,使学生肌体或情感受到伤害。如接力跑,由于心生抱怨,在最后到终点时向身后丢了接力棒,表达他的不满,但是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在身后有人的情况下,铁质的接力棒很可能将同学砸伤。失范行为导致练习不专心,容易出现伤害事故,使肌体出现擦伤、挫伤、扭伤等;同时也会导致运动能力、运动激情下降,不利于锻炼行为的养成,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其次,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使学生身体素质差,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导致心情焦虑、精神难以集中,不但影响了学习,还使自己的生活质量迅速下降。体育课相对文化课属于弱势科目,有些学生认为体育课中失范违规行为的严重性远远低于其他科目中考试作弊的严重性,这种不良行为一时得逞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但同时也伴随着负罪感和侥幸心。这种不健康的情感意识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未来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失范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比赛秩序,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心理上对双方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体育失范行为是有风险的,可能会影响到体育挂科以及学生能否顺利拿到毕业证,更关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情况。

最后,不利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正值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和塑造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出现的体育失范行为,若不及时制止,将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迁移,对规则的漠视和不尊重造成规则意思不强,体育考试、体质测试及体育竞赛中容易出现不择手段、不讲规则的不良作风;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的错误判断,对学生身体健康及培养良好的人格、意志及思想等不利;容易使学生产生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甚至引发在其他学科及以后工作中的作弊行为。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很容易接受体育失范行为的事实,扩大失范队伍,使更多的学生失去体育精神、失去诚信,变得懒散与不健康。失范行为的存在不利于体育道德的养成,例如过于注重输赢,负面评价对手,不仅是参赛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也错失了学习对手长处的良机,容易骄傲自大,目空对手,心浮气躁,同时也是对对手的不尊重,影响团结;坐在器材上不仅容易造成器材的损坏,而且缺乏运动中最基本的素养和涵养,是不提倡的、极不雅观的行为。

3.2 对周围同学和学校的影响

首先,违规者自己得到了某种利益,但往往是建立在損害他人或集体利益之上的。例如因此取得了奖学金,获得了好的工作机会等等,这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间接损害,违背了社会公平。其次,由于失范行为而获得不当利益,如不能得到处罚,是对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同学不公平,损害了大多数同学的利益,降低了同学们体育学习的热情,使同学们对于体育规则产生怀疑甚至不信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技能和正常的体育活动,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也会使学生产生从众心理,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最后,体育失范行为影响到平等、公正、合作、尊重对手等体育精神。如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在接力跑中的“甩棒事件”,本是一场很具有观赏性的比赛却造成内部队员之间的不愉快,给观众也带来非常恶劣的观感,违背了体育精神中团结、拼搏以及不畏艰难,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积极向上的观念。观众会关注每一个冲过终点的运动员,运动员的不良行为会使观众产生模仿,影响价值观等问题。

对学校来讲,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本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操场上有句标语“走出宿舍,走进操场”,作为一名学生来说,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体育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由于一小部分人的不良体育行为,扰乱了体育活动秩序,导致学生上课只是应付,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社团活动不能很好的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开展比较难。体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造成学生身体受伤等不良的后果,会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学校的制度也失去其本身让体育精神融入到每个学子的内心深处,让大家拥有强健体魄和诚信、坚持、顽强的精神的意义。体育活动的失范行为,容易影响到学校的校风校貌,严重的会影响学校的公信力。例如“替考”行为会导致不公正的产生,不仅有损学校声誉与形象,而且有人开了先河未被惩戒,就必将有人跟风施行,导致蔓延至其他领域,以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 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国家不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目的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体育健康行为的养成,如果不能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将是对国家人财物力的较大浪费。这种体育失范现象的盛行,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国家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不利于国家的强大,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其次,体育行为失范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会向身边的人传递负能量,加重了社会失范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文明、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工作,学生体质下降,竞争、合作意识缺乏,引发男孩危机甚至道德滑坡和对社会的越轨行为。体育行为失范导致的严重后果,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严重的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体育社会问题的关注重点和讨论标准,对青少年体育行为和相关的规范准则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他们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体育运动主体的意识提高而不断深化,随着体育运动范围扩大而不断大众化。因此,青少年的体育失范行为现象,应引起国家和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4  研究展望

(1)青少年的体育失范行为研究多集中在竞技体育领域,而学校体育领域的失范行为研究关注较少;在学校体育领域中,也是重视运动员的体育失范行为研究,对非运动员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关注较少,恰恰在学校体育教育中,非运动员青少年比运动员的人数占比高,失范行为的影响面要比运动员大,他们的体育失范行为必将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

(2)体育失范行为的研究主体不明确由于主体不同,失范行为和后果也有所差异,建议从不同的研究主体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3)体育道德规范是对青少年体育精神层面的约束,它贯穿于学校的体育规章制度和体育竞赛中,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要加强青少年体育道德教育。

(4)违反体育道德、违反体育规章制度、违反体育竞赛规则造成的严重后果都可能触及到法律法规。所以要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震慑力,有利于从源头削弱体育失范行为。

(5)建议今后从青少年体育失范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构建理论研究体系和开发测量量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朱力.失范的三维分析模型[J].江苏社会科学,2006(4):118-123.

[3] J.D.道格拉斯,F.C.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4] 周恒洋.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意向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5] 罗文静,周丽君.冲突理论视角下的体育越轨行为[J].浙江体育科学,2011(4):37-39.

[6] Arnold P.Three approaches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sportsmanship[J].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Sport,1983,10(1):61-70.

[7] 孙延林,孙德荣,刘金有.体育活动与青少年道德发展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284-288.

[8] 王小春.社会转型期我國体育道德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5):586-590.

[9] 孙开宏,季浏.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结构及相关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3):56-61.

[10]李同翠,赵井洋.体育课中的违纪行为及控制策略[J].教育科学,2009(9):180.

[11]张海波.对学校体育课中男生失范行为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14-115.

[12]张凤军.如何管理体育课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5):97-98.

[13]赵英.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秩序[J].生物技术世界,2012 (9):37.

[14]史志广,孙焕江.浅谈高校体育考试中的作弊问题[J].科教文汇,2009(4):177.

[15]霍治海.体育考试作弊现象分析与解决对策[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3):81.

[16]周斌,杜小娟.浅谈体育考核作弊问题[J].广西商专学报,1998(3):56-57.

[17]梁锦平.对体育课考试中违纪现象的心理透析[J].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5-76.

[18]韩新君,高彩琴,胡晓华.运动员越轨行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1):39-43.

[19]为高考体育加分违规办证 运动员二级证陷入存废之争[EB/OL].(2006-07-04).http://sports.sina.com.cn/o/2006-07-04/102723 22405.shtml.

[20]谢望原.“黑哨”、“黑球”与“伤熊”行为的刊法学思考[J].政治与法律,2002(6):39-43.

[21]洪俊雄.警惕违法违规行为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滋生蔓延[J].体育科技,2012,33(2):109-111.

[22]高鹏飞,周小青.社会距离与行业失范: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的反思[J].体育与科学,2016,37(3):63-67.

猜你喜欢
后果学校体育健康
众荣的后果8则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贪小便宜的后果
省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