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井现象的历史比附

2019-11-23 06:11薛晓秀
寻根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众

薛晓秀

扳倒井,是人们将局部高地挖低,去除阻隔,使得井水可以流出,形制上是一种侧面开口的筒井,看似把井“扳倒”了,此为扳倒井之“扳倒”一称的由来。筒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常见井型。其井径较大,井深较浅,形似圆筒,是开采浅层地下水的取水建筑物,结构和施工方法较简单,便于就地取材,易于检修,常为人工开挖,一般只穿过部分含水层。其出水量有限,多用于人畜供水。

扳倒井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形制,还在于与其伴生的历史记忆和传说。基于地域的不同,各地比附在扳倒井上的传说也各不相同。与神力有关的扳倒井的传说多流传于江苏、河北、河南等地;与皇权有关的扳倒井的传说多流传于河南、辽宁、山东等地;在尼山,扳倒井的传说和孔子有关;在山东、北京、辽宁等地,一些和征战有关的扳倒井的传说被人们津津乐道。有关扳倒井的传说零星散落在地方志或民俗中,如嘉靖《河间府志》、《梁山志》、《烂柯山的传说》中提及与扳倒井有关的神力传说。扳倒井与征战有关的传说也作为民间文化而流传。

扳倒井与神力

传说江苏省徐州市马陵山南面的扳倒井和杨二郎有关。杨二郎是道教神,司水。相传杨二郎为上天寻母,离开共同生活了六年的义父,之后两人再没有相见。为获玉帝准许得以母子相见,杨二郎担山填海,为人类造土地。一日杨二郎担大山路过马陵山时偶遇义父,当时正值中午,烈日炎炎,杨二郎为了让义父喝水解渴,硬是将近处的一口水井扳倒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杨二郎的孝心,将这口井取名为“扳倒井”。(徐乾清主编:《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灌溉与排水分册》)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也有一口扳倒井,传说有妇人来此汲水,遇男子索水饮马,不与,男子遂扳井口倒侧。妇人见此情景,心中大惊,方知遇到神仙,连忙请罪。(白庚胜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江苏新沂市》)那男子道,不知者不罪,还望妇人以后多行善事,多给人方便才是。随着一声鞭响,那男子骑马而去。

重庆市中梁山上干明寺内的扳倒井传说和众仙营救洪如钟有关。洪如钟幼时因家境贫寒,父母将他送到中梁山干明寺当杂役。洪如钟天资聪颖,举止不凡,得方丈喜爱,却招致寺内其他和尚的嫉妒。众和尚趁方丈外出云游之际,将洪如钟扣在大钟之下,意欲烧死他。玉皇大帝得知后,觉得洪如钟人才难得,命不该绝,便令各路神仙下凡营救。众神仙争先恐后打水营救之时竟将水井扳倒,洪如钟最终得以脱险。后来洪如钟十年寒窗苦读,考中进士。

此外,扳倒井的传说也有和八仙有关的。安徽省凤阳县的扳倒井传说即是。传说宋徽宗年间此地大旱,张果老骑驴经过凤阳县时,看到民众深受缺水之苦,便将井扳倒。神驴饮到井水后打了个喷嚏,下起了倾盆大雨,遂使当地的旱情得以解除。传说江苏铜山汉王镇的扳倒井也是张果老骑驴经过时,为了让神驴喝水解渴而扳倒的。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神灵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而又尊崇的地位。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认知的局限,在无法用科学的经验和技术解释扳倒井的情况下,民众转而用一些神迹传说解释扳倒井。从比附在扳倒井上的神迹传说,我们可以看出民众的价值观。从杨二郎的传说,可以看出民众对孝道的尊崇;从男子向妇人索水饮马的传说,可以看出民众“多行善事”的价值取向;从众神仙救助洪如钟的传说,可以看出民众认为贤才应得天助,表达了对贤才的爱戴;从张果老扳倒井的传说,可以看出面对人间疾苦,人们始终寄情于天,寄希望于神仙。

扳倒井与皇权

比附在扳倒井上的和皇帝有关的传说主要有:

在燕山与华北平原衔接处的止山东侧有一口扳倒井,相传是黄帝路经此处时,为供兵马饮水而将井扳倒。之后黄帝为了感念此井,特封为扳倒井。

河南汝阳县的扳倒井。传说在楚汉相争之际,双方曾交战于吕后老家附近,刘邦战胜楚军后急于返回看望吕后,途中为让所骑骡子饮水而将井扳倒。刘邦建立汉朝后,当地人为纪念此事,称这口自流井为扳倒井。

河北省沧州市的扳倒井。据清同治年间《盐山县志》记载:传说汉武帝东巡海上经此,人马渴甚,武帝将井扳倒,泉涌而出。

明翁相嘉靖《广平府志》记载:扳倒井在邯郸县北二十里,井口倒侧,泉水外流,故名。俗传光武征王郎,曾于此饮马。此外,扳倒井也和“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有关,传说王莽赶刘秀至方城时,刘秀的兵马饥渴难忍,众人虽然找到一口井,可是井很深,一时间也找不到汲水工具。刘秀在焦急万分之际请井歪倒,众人方得以解渴。王莽撵刘秀的扳倒井传说在湖北、河南、河北三省比比皆是,我们从方志中可以窥见一斑。

在辽宁、山东等地,与唐王东征有关的扳倒井的传说也被人们津津乐道。辽宁建昌县喇嘛洞乡汤泉子庄南头有一口扳倒井,传说是唐太宗东征路经此地时,为供将士喝水而将井扳倒。

山东高青县的扳倒井。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领兵征战路经此地,遭遇敌兵围堵,将士们身疲口渴。虽然找到一口井,可井太深,又没有汲水工具,赵匡胤遂用神力将井扳倒。赵匡胤登基后,感念此井的相救之恩,御笔封为“扳倒井”。

在中国传统社会,封建统治集团往往赋予皇帝以超乎常人的神力,以此来渲染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和合理性。民众也深受“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往往把皇帝塑造成集皇权和神权于一身的神化英雄人物。因此,地方民众往往将皇帝的人生经历和扳倒井这一地方特色相结合,注入扳倒井的传说当中。地方与君王的组合,增强了当地民众对封建王朝的向心力,当地也有了君王遗迹,地位拔高,与众不同。

扳倒井与圣贤

尼山腳下的智源溪旁有一口扳倒井,此井北面地势偏高,南面偏低。传说这口扳倒井和孔子有关。然而传说在民众口耳相传中往往存在差异,同一个传说有不同版本。

相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父亲叔梁纥被儿子的异相吓到,担心儿子长大后是大恶之人,便趁妻子颜徵在睡着之际将儿子扔到山洞里,不想鹰来护佑,虎来哺育。颜徵在睡醒后得知儿子被弃,不顾叔梁纥的阻挠,上山找回。颜徵在抱着儿子下山回家途中又累又渴,就坐在井台边休息,本想取水解渴,可井太深,又没有汲水工具,在颜徵在无计可施之际井竟顺着她的手势倾斜了过来。

也有传说颜徵在在嫁与叔梁纥为妻后,离家出走,身怀六甲仍住在娘家。依照当地风俗,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生产,她只好在颜母山与尼山间的一个山洞里生下孔子。颜徵在抱着孔子回娘家途中,烈日炎炎,口渴难忍。最后在颜母山找到一口井,可井太深,又没有汲水工具,颜徵在便跪在井沿上,面向西山祈祷井能歪斜,使她得以解热去渴。话音未落,只觉井口缓缓倾斜,井水自流而出。颜徵在欣喜若狂,携子痛饮。当地民众称之为“扳倒井”,孔子后代将此井命名为“圣井”。

还有传说叔梁纥与颜徵在出行在外,路过沂山时口渴难耐,叔梁纥就四处寻找水源。此时颜徵在腹痛欲产,她强忍着痛在叔梁纥寻水方向相反的地方找到了一口老井,疼痛难忍的颜徵在拼尽最后的力气去够井上的辘轳,因为没能很好地控制力量,结果把井沿扳塌了。

此外也有传说颜徵在身怀六甲照常干活,一日在山上挖菜时突然腹痛欲产,此时天气炎热,她口干舌燥,最后伸手把手边的石头一扳,巖石中间竟开了泉眼,泉水顺着泉眼流了出来。

比附在扳倒井上的和孔子有关的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这与孔子以及儒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有关。扳倒井的传说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且在民众间口耳相传,既是民众对贤能敬仰的必然结果,也与上层文化精英以及封建统治集团对孔子、对儒家有目的的倡导有关。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当地民众的心灵情感因素——对乡土的热爱,以及为了加强家乡的文化底蕴,提高家乡的文化地位,从而赋予当地的事、人以传奇色彩这一因素。

扳倒井与征战

北京延庆帮水峪村六郎城有一眼扳倒井,传说是杨六郎扳倒的。当年辽兵围城,适逢天干地旱,城里水源几近断绝。一日杨六郎在巡视城池时发现一口深井,可井却没有水。正当杨六郎要离开的时候,听到井壁的砖缝里一只蛤蟆叫他别走。他定睛一瞧,蛤蟆蹲着的地方正往外浸水,好像是一口泉眼。杨六郎正想回去叫人来挖,守城将士很多已经口渴晕倒,情急之下他弯下腰,用两只手抠着井帮,想把井扳歪,让浸水的地方裂开,引出泉水来。连试了几次,井纹丝不动。南海观音得知六郎遇到了危难,令土地公予以帮助,最后在土地公的帮助下方得以把井扳倒。

山东省泰安市有一个扳倒井村。传说唐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黄巢举兵起义。黄巢战败之后遁于此地时,兵马饥渴难耐,天赐水井,众相争饮,竟然把井给扳倒了,村名由此而来。

山东宁阳蒋集镇也有一个扳倒井村。相传,唐朝大将军尉迟敬德领兵出征,路经三井村时命随从在村头的一口井旁歇息饮马。可井太深,一时间也找不到汲水工具,无法饮马,最后尉迟敬德硬是将井扳倒,井水流出。后来人们为感念尉迟敬德忠勇威武,把这口井改名叫“扳倒井”,村名也改成扳倒井村。

其他地方也流传一些有关薛仁贵东征扳倒井的传说。在大安寺通明峰西的峭壁上有一口扳倒井,传说是薛仁贵东征途中为饮马而将井扳倒。民国《辽阳县志》记载:“通明山西斜石面上有古井一,俗呼之曰‘扳倒井。不知何时所凿,相传为唐兵饮马处。”此外,龙兴寺旁也有一口扳倒井和薛仁贵东征有关,游智开在光绪《乐亭县志》中记载:“扳倒井在县南四十里祥云岛龙兴寺前,海滨水多咸苦,此井独甘。相传唐太宗征辽东经此,马渴,求水器不得,薛仁贵以手扳井,井欹而水出焉。”

上述名将杨六郎、尉迟敬德、薛仁贵等人,都是为封建统治者所认可,并且为了宣扬自身统治是天定的而加以倡导。可见,民众对于英雄的崇拜,仍属于封建统治集团倡导下的崇拜。

扳倒井现象的历史比附

比附在扳倒井上的传说多是基于历史上的一些因素,在民众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杂糅了传播者的各种情感和想象。因为人们在讲述时,都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这就决定了扳倒井的传说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

传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地的处世态度、价值观念,表现出当地的文化传统,因此,不同地区或民族的传说往往因为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存在不同。但由于传说的构架基本上是基于传统的母体或观念,所以这些差异仍属于同一个故事类型。传说因其模式化的叙事方式,使得真实性大打折扣。传说的真实性似乎也仅限于时间、地点、人物的真实,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结果,都必须符合传说的特点。

扳倒井的传说从理性眼光来看有些荒诞臆造,却得以传承下来,这主要依赖于它所具有的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神力和扳倒井相结合的传说体现出民众的从“神”心理。扳倒井传说中的神多是道教神仙。宗教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赖统治集团的支持和倡导,以及被民众所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道教这一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依据皇帝的喜好与民众的趣味做出了相应的自我调整,从而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皇权和扳倒井相结合的传说体现出民众的从“王”心理。封建统治集团往往对一些事实加以夸张渲染,借以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以此来证实自身统治的正统性、权威性。民众又在传说的基础上,加上其对政治理想的憧憬,使传说得以传播和再创造。

圣人和扳倒井相结合的传说体现出民众的从“圣”心理。孔子多智,被后人尊为“圣人”。民众认为圣人后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终,所以始终将圣人作为标准和规范。圣人崇拜是儒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崇拜之一。千百年来圣人崇拜渗入中华民族的历史中,随着中国封建大一统政权的建立,圣人的神秘化被进一步加强。

征战和扳倒井相结合的传说体现出民众的从“英雄”心理。这些“英雄”都对社会有贡献,并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崇力尚勇是民众生活的一种基本需求,从民众对英雄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民众深受封建统治者价值观的诱导。在扳倒井的传说中,民众出于对征战英雄的爱戴,通过夸张和渲染而将英雄人物神化,这也正体现了英雄天定的民间信仰。

扳倒井的传说既有历史因素,又有幻想性的因素。传说在传播之初受中国传统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又受传播者的认知以及民众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历史失实。然而传说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就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所以传说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因素,传说的背后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此,我们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略传说所包含的历史因素,而是应该审慎地对待传说中的历史因素和幻想性因素,并用其他史料来加以佐证。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只看比附在扳倒井上的传说这一表象,而必须审慎地探究扳倒井现象的历史比附。

猜你喜欢
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郑和朋媒体评论员
体感腐败
“干部好不好,百姓说了算”的民意之重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