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批评介入大学专业课程的研究

2019-11-23 12:32张碧冮毅
艺术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批评鉴赏舞蹈

张碧?冮毅

摘 要:以舞蹈批评在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出发点,从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同步入手,并结合本科4年的相关课程,明确舞蹈批评介入本科课程的名称、方式和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舞蹈鉴赏课、剧目课和编导课作为介入的载体课程,形成第一年做“看客”、第二年做“鉴赏”、第三年做“解讀”、第四年做“批评”的阶梯式舞蹈批评架构,并逐步增强感性认知和理性批评的能力,为舞蹈普及推广和研究生教育奠定技术基础。舞蹈批评介入教学对舞蹈教育、舞蹈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具有应用价值,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舞蹈;批评;鉴赏;创作

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学习的普通高中生逐年增加,促进了专业课程在结合各自办学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建立在感性认知和理性吸收的基础上,强调身体实践与理论应用共同发展,特别是舞蹈文化内涵的传播方面最为突出,尝试在教学中融入舞蹈批评,培养学生从“专业”视角解读作品。逐步在本科阶段形成第一年做“看客”、第二年做“鉴赏”、第三年做“解读”、第四年做“批评”的阶梯式舞蹈批评架构,并逐步增强感性认知和理性批评的能力。

1 舞蹈批评介入的目的

“没有对艺术的爱,就没有批评;没有对艺术的爱,就不能发现艺术家作品中的美。”普希金用这样的一段话表达了批评与艺术之间的关系。Dance Criticism直译为“舞蹈批评”,其中“Criticism”兼顾了批评、批判、鉴定、考证和校勘的内涵。当学生们第一次听到“舞蹈批评”一词时的第一反应是:“批评?就我这点专业知识,能批评谁?”学生们面对大师的作品,不敢评,面对同学的作品不好意思批。当把“批评”换成“讨论”的时候,学生们才敢畅所欲言,可见大家被“批评”一词“吓”到了。普希金曾指出:“批评是揭示文艺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建立在彻底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其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入研究典范作品和积极贯彻当代的突出现象的基础上。”在本科阶段开展不同目标的“批评”介入,有助于舞蹈艺术的推广和发展。

先后选择舞蹈鉴赏课、剧目课和编导课作为“批评”介入的课程载体,并且与毕业论文关联起来。大学舞蹈批评的结构建立,是以艺术批评的3个“作用”为基础,围绕舞蹈作品鉴赏、创作实践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开展品评,有助于增强学生在鉴赏、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2 介入舞蹈鉴赏课

舞蹈鉴赏课的核心是欣赏和品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并与“看客”和“鉴赏”两个阶段的任务相结合。“看客”是“看热闹”的阶段,起到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的作用,以学生个人主观的感性因素为主导,逐渐培养舞蹈欣赏习惯,以积累观赏数量为主。这一阶段可以分为3步:第一步确立目标数量。例如,每天观看一部舞蹈作品,在观看之余记录作品的名称、编导、风格、表现形式等内容。第二步进行小组讨论。观看一定数量的作品之后,围绕学生观看作品中的“交集”展开讨论,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参与,如“你喜欢这部作品吗”“为什么喜欢”等问题。“问题”要简单直白,逐渐培养轻松的讨论氛围。对于讨论中阐述的美学、哲学等方面的观点要注意把关,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讨论有时会出现理解的差异性问题,要鼓励双方找寻合理的解释。第三步加入理性要求。在观赏和讨论之余了解作品相关的地域、宗教和内涵等方面的知识,养成欣赏的同时收集资料的习惯。这3个步骤可以相互促进,逐步实现“量”变到“质”变。“看客”阶段要强调观赏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在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和时代性方面要及时指导。

“鉴赏”阶段,伴随作品观赏数量的积累和“理性”因素的加入,在反复观看一部作品时,要培养细节鉴赏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鉴赏流程,即欣赏前要进行理性资料收集、欣赏时要进行感性认知、欣赏后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鉴赏”阶段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侧重于舞蹈作品内涵的鉴赏,包括舞蹈的理论知识、舞蹈史论、文学、历史、地域、宗教及生活阅历等方面,在鉴赏的同时培养理性分析能力,梳理舞蹈再现和表现时的“合理化”意味。例如,在欣赏《雀之灵》时,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傣族的孔雀文化,欣赏之后围绕舞者手部的动作与孔雀头部的动作进行比较,分析“模仿”和动作捕捉间准确程度的“合理化”特点。第二步侧重于作品中创作方式运用情况的鉴赏,通过理性分析编舞技法的应用方式、对主题的刻画特点、对动作语汇的发展情况,以及作品的结构、服装、道具、音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了解创作手段,增强对技法的应用能力。再如欣赏《踏歌》时,将作品中的动作设计、队形变化、服饰和音乐等因素与汉唐文化相结合,以“陇上踏歌行”的文化内涵为出发点,细致梳理作品中创作元素的应用情况。

3 介入舞蹈剧目课

剧目课程是实践课程,要结合“鉴赏”和“解读”两个阶段。“解读”阶段,是为了更深入地剖析作品,通过鉴赏阶段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在作品呈现的“合理性”基础上,深入分析作品的美与不足。“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结合舞蹈特点、艺术理论、美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典型作品进行分析,关注作品对主题的升华探讨、对内涵的纵深挖掘、对文化背景的掌握。解读阶段追求作品欣赏的“精深”,并将“解读”结果应用到自身的创作实践中。第二步是创作实践中的解读。通常学习剧目课要经历观赏作品、学习动作、细化作品和剧目汇报这4个过程。在反复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动作,是一种“体验式”的鉴赏过程,不断揣摩作品内涵,加深对原作品的解读。

首先是观赏环节。此时要带着问题欣赏,同时模仿动作,要关注音乐与动作的关联性、舞台调度和动作轨迹等。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作品收集背景资料。例如,在学习《楚腰》这部作品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舞蹈表现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再如学习《漫漫草地》时,通过大量阅读了红军时期的资料来体会当时的生存状态和人物特点。剧目课中的鉴赏从主观需要的角度出发,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增强了文献储备和分析能力。

其次是学习动作环节。这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更在意动作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不断与原作品进行对照,是对观赏的巩固、对音乐的熟悉和对动作语言的理解。动作学习从模仿开始,会细致入微地观察原作的动作外形、重心、力度和调度等,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身体记忆。例如,《千手观音》中的竖排“千手”的造型,在同一时间需要将手臂摆在规定位置,才能呈现“千手”效果,每个人的动作都很容易做到,但是在集体排练时往往会因一个人的手臂位置不准确而导致手臂的重叠。

猜你喜欢
批评鉴赏舞蹈
冰上舞蹈搭档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我和舞蹈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惩罚”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