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程式语错误分析

2019-11-24 06:55王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错误分析应对策略

摘要:写作需要较高的词汇和语法综合运用能力。程式语是词汇和语法的结合体,写作中准确恰当地运用程式语可以有效提高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然而,错误的程式语却无法提高写作质量。鉴于此,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收集学生期中考试的英语作文作为语料,分析多词词汇、搭配和谚语三类程式语错误,探讨错误原因和应对策略,以期为程式语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写作;程式语;错误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7836(2019)10 0125 04

引言

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察学生词汇和语法综合运用能力的常见题型。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根据所给提示,就熟悉的话题和情景用英语写出一篇120—180词的短文,考核的技能包括:思想表达、篇章组织、语言运用和写作策略运用。鉴于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在毕业、升学、就业等环节的重要作用,非英语专业学生都想尽早通过四级考试。书面表达属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难度最大。用外语进行准确、流畅的书面表达更是难上加难。缺少约定俗成的表达式是影响写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四级写作成绩,部分学生采用背诵短语和套语的策略积累常用的词汇与句型,以便在有限时间内和紧张状态下较为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短语和套语都属于程式语,程式语是高频、复现、连续或非连续的多词表达,具有规约化的语义和功能,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被学习者记忆并使用。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赋予程式语不同的术语,如词束、词块、语块、公式语等,但所指的语言现象大同小异[1]。程式语在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2],可以减少加工负荷,促进语言理解和产出。学习者记忆一定数量的程式语,使用时整体提取,可以有效提高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然而,记忆不精准可能使学习者产出错误的程式语,从而影响正常交际和书面语质量。本研究以错误分析理论为基础,收集并分析某独立学院大三非英语专业学生期中考试作文中典型的程式语使用错误,揭示学习者在程式语学习和使用方面的不足,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启示。

一、文献回顾

1.程式语的产出加工优势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使我们对程式语的普遍性有了直观认识,认知科学的发展促使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者日益关注程式语在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本族语者在心理词库中储存了成千上万个可供自由支配的程式语,保证了口头和书面交际的流利性和准确性[3]。对二语学习者来说,程式语是接触语言材料过程中使用的心理加工单位,在大脑中作为整体存储[1,4]。要想达到或接近本族语者的流利性和地道性,二语学习者就要积累大量程式语,并通过反复操练达到自动提取的程度。在目的语输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复述、背诵等策略增加程式语量的积累,通过纠错反馈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程式语的使用质量[5]。

Wray研究了威尔士语初学者Margaret用整体记忆的方法学习并使用程式语的情况[6]。结果显示,通过短期密集学习和操练,Margaret能够回忆并流利使用大部分目标程式语,并且能将一部分程式语保留到长时记忆中。Fitzpatrick和Wray追踪了6名高水平二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真实交际的情况[6]。研究发现,学习者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记忆一定数量的程式语,可以在真实交际情景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丁言仁和戚焱研究发现,相比于语法,中国英语学习者运用程式语的能力与口语和写作成绩具有更加显著的相关性[7]。戴祯琼和丁言仁研究发现,背诵课文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8]。通过背诵,低水平学习者的程式语使用数量增加,种类更丰富;高水平学习者程式语使用的準确性有所提高。谭艳珍考察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语块加工和英语作文质量的相关性,发现正确语块使用数与写作成绩呈显著正相关[9]。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学习者根据四级考试要求提前记忆高频常用的程式语并在考试中正确恰当地使用,可以提高写作成绩。

2.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错误分析

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犯错。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Corder认为,学习者的错误是其在向目的语接近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完善之处。分析学习者的错误可以使教师发现学习者当前所处的语言阶段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为研究者提供语言学习或习得的证据以及学习者所采用的策略和步骤。对学习者本人来说,犯错误是验证所学第二语言假设的方法[10]。错误分析对外语教学意义重大,可以深化人们对于教学过程的认识,为教学活动提供实际帮助。错误分析的一般步骤是:选择语料,确认错误,对错误进行分类,解释错误,评价错误。

外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语言错误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据统计,《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词汇错误(词形失误和词汇失误)占语言错误的50.89%[11]。张晓兰发现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在限时写作任务中错误最多的为词汇,占错误总数的40.53%[12]。何华清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290篇作文进行了词汇错误研究,发现词汇错误占语言错误的59.33%,并且作文的词汇错误数量与写作质量呈负相关[13]。可见,词汇错误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重灾区。词汇量不足和词汇使用不当严重影响意义表达,词汇本身的用法错误也是导致作文成绩不高的原因之一。程式语是特殊的词汇,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或非连续的单词构成。这些多词单位的内部构成未必符合词法和语法规则,但形式几乎固定不变或很少变化,常常对应一个特定的意义或功能。学习者可以不加分析地整体记忆这些多词单位,使用时整体提取,从而提高语言产出的效率。

二、研究内容

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在课堂环境下接触并学习英语,缺少足够的目的语输入和目的语使用情景。考试中,听力和阅读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检测,教师难以考察学习者在自然听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鉴于学生人数众多,考试设备和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涉及口语考试。学生本人也经常对四六级口语考试采取回避的态度,加大了口语语料的收集难度。写作是各级各类英语考试的必考题型。书面表达可以检测学习者在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收集学生的写作语料并分析其错误类型,可以了解学生的中介语发展特点和所处阶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但是,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的作文难以确保所有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不查阅任何资料自主完成。使用考试作文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语料来自学习者本人。

本研究以学生考试作文中出现的典型程式语错误为研究对象,探讨学生记忆和使用程式语的心理认知过程,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启示。期中考试作文的题型和要求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致,学生需用英语就给定的话题写一篇120—180词的短文。四级考试作文有30分钟的严格时间限制,而期中考试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但鉴于期中试卷的题量以及跟四级考试高度一致的听力,学生在期中考试中用于写作的时间与四级考试相差无几。考试环境下写出的作文保证了语料的来源,排除了词典或范文查询带来的影响,可以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和诊断学生书面语表达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提供启示。

Lewis按照语义联系和句法功能将程式语分为四类[14]:1)多词词汇(multi word items),即不能拆分的单词组合,如by and large;2)搭配(collocations),即高频共现的单词组合,如pay attention to;3)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即形式固定或半固定的具有口语特征的句式,如how are you doing, I think;4)句子框架或引语(sentence frames or heads),即用于组句谋篇的具有书面语特征的句型,如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桂诗春和杨惠中在《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把语言错误分为词形、动词词组、名词词组、代词、形容词词组、副词、介词词组、连词、词汇、搭配和句法共11类错误[15]。本研究考察学生考试作文中的程式语使用错误,基于Lewis对程式语的分类与桂诗春和杨惠中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错误的分类,结合作文中程式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学生的程式语错误分为三类:1)多词词汇错误;2)词汇搭配错误;3)谚语错误。本研究涉及的程式语均不能随意拆分或替换成分词。下面结合实例分析三类错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程式语错误分析及应对策略

1.多词词汇错误及对策

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考察的技能之一是篇章组织,要求考生围绕所给的题目叙述、议论或描述,重点突出,并且能够连贯地组句成段,组段成篇。因此,记忆一些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短语有助于条理清晰地论证观点,表达思想。例如,按先后顺序或轻重缓急陈述理由会用到“in the first place”;剖析事物的两个方面会用到“on the one hand”和“on the other hand”;换一种方式重述观点会用到“in other words”。然而,学生的作文中却将上述多词词汇写成了“on the first place”,“in the one hand”和“in the other word”。从这三例错误推断,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记忆具有语篇衔接功能的短语,但或许没有将其作为一个语音或词汇单位整体记忆并存储,而是使用时在线逐个生成单词。前两例中,尽管学生知道要以介词开头,但由于“place”和“hand”使用字面义时经常跟in搭配,学生可能过度概括。后一例中,学生注意了单复数一致的问题,但显然没有意识到“word”在表示“话语”时常以复数形式出现。跟多词词汇相比,单词短小,易于掌控,而语法作为课堂教学和考试重点,其功能常被过分夸大。学生误以为只要掌握有限的语法规则,使用目的语时只需将单词填充进对应的语法空位。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重视语言的规则性,而忽视其程式性。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将这类形式固定不变的短语视作一个语言单位记忆并使用,明确指出过度分析这些短语的内部构成反而会导致使用错误。

此外,个别成分词较难拼写或有近义词也可能导致多词词汇使用错误。例如,运用衔接手段表示对比和让步关系时需用到“相反地”(on the contrary)和“尽管”(in spite of)两个短语,而学生却写成了“on the contary”和“in despite of”。前例可能是不熟悉“contrary”一词及其拼写所致,后例可能是“despite”和“in spite of”两个同义表达对记忆产生干扰所致。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定期听写和翻译等方式促进学生提取这些短语并巩固拼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避免教授过多同义词和同义短语,减少记忆干扰。

2.词汇搭配错误及对策

词汇搭配错误是中国学习者最常见的错误。搭配不当是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口笔和笔语中出现最多、最典型的语用错误类型[16]。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词汇搭配情况也不容乐观。二语学习者在接触书面语输入时通常只关注单个的词而忽略单词之间的共现关系。一方面,单词左右的空格容易让学习者误解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单词,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重视单词和语法而忽视程式语也会给学习者一些错误的暗示。

在中國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所统计的6类搭配错误中,动名搭配错误出现频次最高[15]。在本研究收集的语料中,学生将“充分利用(make full use of)”和“注意(pay attention to)”两个动名搭配短语写成了“take full use of”和“take attention to”。可见,虚化动词的用法是学生的薄弱点。虚化动词只表明一种行为,本身并无多少实际意义,短语的具体意义主要靠后面的结伴词来表达。Take,make,have等高频虚化动词的搭配词较多,可表达的意义较丰富。学习者不确定选择哪个虚化动词时,可能随意使用一个高频虚化词。由于make和take在语音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学习者更加容易混淆。鉴于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高频动名搭配短语作为一个整体记忆,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给短语寻找合适的虚化动词”等课堂活动巩固并强化常用的动名搭配。

跟多词词汇一样,有些搭配错误是由于学生混淆形似字造成的。例如,学生在作文中将“a good idea”、“insist on”和“intense competition”写成了“a good ideal”、“resist on”和“intensive competition”。受形似字干扰,这三例分别误用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从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和实际水平来看,“ideal”的误用可能是疏忽所致,“resist”和“intensive”的误用可能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掌握两组形似字的意义和用法。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增加短语听写和翻译等随堂测试外,还要加强形似词的显性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搭配和拼写。

3.谚语错误及对策

谚语是广为流传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尽管使用频率不高,但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谚语可以加大论证力度,体现出深厚的语言和文化功底。谚语约定俗成,任意替换成分词或改变结构会使其不伦不类,并且增加犯错几率。例如,学生将“条条大路通罗马(All roads lead to Rome.)”写成了“Every way goes to Rome.”;将“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写成了“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前例替换词汇后生成的句子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因偏离原有形式而使读者聚焦于谚语的内部构成,增加了理解时间和认知负担,弱化了说理效果。后例因遗漏引导词where使句子结构发生改变。两个“there+be”结构并列在一句中使用不符合语法规则,整个句子也无法传递谚语的本意。实际上,除“Rome”和“will”以外,两句谚语中出现的单词都是高频词及其常用义,学生早已掌握。专有名词“Rome”虽不常用,但符合英语语音规则,并且跟汉语对等词“罗马”发音近似,对识记并不构成太大的负担。“Will”一词,学生最初接触的可能是其助动词的用法。先前的学习体验可能对后期习得产生干扰,学生可能不熟悉will的名词用法和意义。但是,“意志、决心”这个义项跟动词的“愿意,必须”有一定联系,教师稍加引导就能使学生通过联想记忆掌握will的名词用法。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是,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一个硬币有两面”这个句子,经常被用作对立观点的过渡句。但是,这个句子出现了多个错误变体,语法正确的寥寥无几。通过收集的语料显示,该句出现了8种错误变体,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主谓不一致、单复数不一致以及单词替换错误。其中,随意替换词汇后产出的句子已经面目全非,十分离谱。

1)Every coin have two sides.

2)Every coins have two sides.

3)Every coins has two sides.

4)Everything had a two sides.

5)One coin has two factors.

6)Every coin has two eyes.

7)Every thing has two coins.

8)Each thing has two coins.

由这些错误可知,学生对提前背诵的内容一知半解,语法知识不够扎实,写完作文没有检查的习惯。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讲解语法规则外,还应当对学生加强基本语法训练。了解规则未必理解规则,理解规则未必能正确运用规则。只有通过反复操练和及时反馈让学生注意到高频错误,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修正错误的能力。此外,查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可知,“Every coin has two sides”这种表达一共出现两次,频率非常低,未必符合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由此可见,学生需要积累更丰富、更地道的程式语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

结束语

本研究以错误分析理论为指导,收集学生期中考试英语作文为语料,确认、分析了三种程式语使用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针对多词词汇、搭配和谚语三类程式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整体记忆并使用,减少因过度分析造成的使用错误,同时要注意强化程式语内部复杂成分词的拼写训练和形近词辨析。错误分析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目的语发展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启示。不过,教师还需加强后续跟踪,关注学生目的语的动态发展情况,验证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Biber D.,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

[3]Pawley A. & Syder F.H.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 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 like fluency[A].In Richards J.C. & Schmidt R.W.(E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New York: Longman, 1983.

[4]Myles F. & Cordier C. Formulaic sequences (FS) cannot be an umbrella term in SLA: Focusing on psycholinguistic FSs and their identifica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17,39(1):3—28.

[5]王敏.英語程式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教学研究,2018(1):80—84.

[6]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Pushing the boundari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7]丁言仁,戚焱.词块运用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49—53.

[8]戴禎琼,丁言仁.背诵课文在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外语研究,2010(2):46—52.

[9]谭艳珍.语块加工和非英语专业英语作文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6):96—100.

[10]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67(4):161—170.

[11]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2]张晓兰.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152—155.

[13]何华清.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词汇错误分析[J].外语界,2009(3):2—9.

[14]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 1993.

[15]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6]黄开胜.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词块输出的语体特征对比分析[J].外语界,2018(5):71—79.

Error Analysis of Formulaic Language in the Essays of Non English Majors

WANG 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uxi Taihu University, Wuxi 214064, China)

Abstract:Writing require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vocabulary and grammar. Formulaic language is the combination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Using formulaic language accurately and appropriately coul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in writing. However, formulaic language with errors could no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riting. On the basis of error analysis theory, three types of formulaic language errors in students  essay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hich are mainly multi word errors, collocation errors and proverb errors. Reasons for these errors are explored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formulaic language are proposed.

Key words:writing of non English majors; formulaic language; error analysi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错误分析应对策略
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