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伉俪”何保全于泉滢:画一段虽苦犹甜的人生

2019-11-24 09:03邓琳琳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插画创作

邓琳琳

1983年,18岁的于泉滢因学画认识了39岁的何保全。对连环画创作的共同爱好和追求,让两人惺惺相惜,冲破阻力走到一起。

30多年来,每个清晨黄昏,他们相互扶持,携手绘画,创作了《黄克诚大将》《红楼梦》《工运领袖》以及部教版小学生语文教材插画等多部、多幅优秀连环画作品。两人亦活出了一段如画作般有滋有味、恬淡幸福的人生。

创作,与生活的一次次“亲密接触”

2019年初秋的一个早晨,于泉滢整理连环画作品。一本本,一册册,她轻抚封面,再递给丈夫何保全。秋日温润的阳光照进屋子,这对画家伉俪沉浸在连环画的世界里,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1944年8月,何保全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个中医世家。父亲去世得早,何保全从小就待在爷爷身边。爷爷疼爱孙子,经常给何保全兜里放零花钱,让他买零食吃。何保全五六岁时看到地摊上摆放的连环画,被深深吸引。虽然内页只是黑白印刷,但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他啧啧称奇。

从此,何保全几乎将零花钱全用在了看连环画上。渐渐地,他拿起笔照着喜欢的画本临摹。“爷爷,我想学画连环画,长大了当一名画家。”爷爷急了,老人家一心想着孙子能继承衣钵,成为一名中医。可是何保全一旦下定主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从临摹到创作,很快他便画什么像什么,在县城出了名。

13岁时,何保全被县文化馆录用。两年后,他来到当地报社担任美术编辑,有了更多时间创作连环画。当首部连环画作品完成后,他信心满满地将100多幅画寄给出版社,谁知半个月后却等到了被退回的画稿……

仿佛一盆凉水当头浇下,失落过后,何保全冷静思考,既然自己的画“离出版水平相差甚远”,那么就苦练画功吧。

挫折带来更多斗志。那时候,何保全随身携带纸和笔,随时随地作画。积淀10年后,1968年,他和合作者肖玉磊共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柳西战歌》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为了这部作品,两人特意去农村体验生活,白天干农活,晚上创作,从寒冬腊月到初夏时节,一待就是小半年。他们的双手磨出了老茧,一张张饱含生活细节的画作也应运而生。

从此,创作每一部连环画作品,对何保全来说就是与生活的一次“亲密接触”。为了画马,他曾在马场里待了近两个月。奔跑的马、静态的马、吃草的马……正值酷暑,专心观察的他在室外一待就是一整天,以致全身生出痱子。当笔下“生”出一匹匹活灵活现的马儿,何保全觉得自己吃的苦都不算啥。

工作、创作、结婚、生子,生活沿着常规轨道缓缓前行。然而,因为之后婚姻失败,独自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生活的何保全陷入窘境,接踵而来的,是连环画业进入低谷期……此时,年轻的于泉滢就似一汪清泉,流进了何保全的心田。

爱情,似一汪平静而纯净的清泉

1983年,正读高三的于泉滢为了报考美术学校,来到临泉县文化馆参加绘画班学习。当时,文化馆让学生们准备一幅作品,而何保全正是点评老师。何老师一张张地翻看画作,脸色却越来越差:“你们这样的水平如何考大学?绘画态度不端正啊!”全班紧张得鸦雀无声,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当看到《柳下跖怒斥孔丘》这幅画时,何保全眼前一亮,线条细致流畅,人物表情到位,“这是谁画的?”“我。”身材纤瘦高挑的于泉滢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她原以为会挨批,没想到何保全对她大加赞赏:“画得很好,能看出你的功底很扎实。”

于泉滢悬着的心放下了,偷偷地打量起何老师。只见何保全穿着一双破了洞的布鞋,没穿袜子,脚趾头都露出来了,胳膊肘那里的衣袖也破了洞,真是一位不修边幅的老师啊!

于泉滢后来才知道,何老师的“不修边幅”是生活所迫,那时候他离婚已经3年,带着3个孩子坚持连环画创作,实属不易。于泉滢崇拜何老师的才华,同时也同情他的现状。

何保全十分惜才,听了于泉滢学画的经历,仿佛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1966年5月,于泉滢出生在临泉县。在她4岁时,父亲因病卧床,小小的她就长期陪伴父亲。父亲酷爱读书,床头摆满了书,当时还不识字的于泉滢被书中的插画吸引了,一本本看完后,她就拿笔自己画。上学后,所有书本的空白部分都被她画上了人物和花草;她用书本遮挡着,偷偷画讲台上的老师;去早市排队买油条,她拿出纸笔画卖油条的大叔……

因画结缘,渐渐地,何保全和于泉滢互生爱慕。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深情表白,爱情就似一汪清泉,平静而纯净。可是,于母听说这段年龄悬殊大的恋情,立刻把女儿叫回家,不许她再去见何保全。

爱情的种子一旦萌芽,就会克服重重阻力,努力向阳生长。1984年冬天,在于泉瀅记忆里,雪下得特别大,志同道合的两人终于结婚了。他们准备了一盘花生米、一盘炒鸡蛋,摆放在一个没有刷漆的白木箱子上,一人端起一杯酒,碰杯,一饮而尽。身边,除了何保全的3个孩子,没有其他家人,于母也和女儿断绝了关系。虽然气氛清冷,但在于泉滢心里,“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暗暗下决心:不管多难多苦,我一定要经营好这个家,干好自己的事业,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何保全的3个孩子,大儿子只比于泉滢小几岁。作为一名年轻的妻子和继母,于泉滢用心照顾这个家。结婚没多久,连环画行业进入长达十几年的低谷期。为了让何保全能安心创作,孩子们能吃饱穿暖,于泉滢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自己去找司机,摸索货源渠道跑运输,挣钱补贴家用。

晚上,孩子们睡下了,于泉滢就和何保全坐下画连环画,经常创作到深夜两三点。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商人联系何保全夫妇去外地“走穴”挣钱,何保全果断拒绝:“我不出卖我的艺术!”在连环画出版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1990年,何保全和于泉滢共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黄克诚大将》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拿到样书的那天,于泉滢喜极而泣,这部作品凝聚着两人的心血,还有美好的爱情和亲情。

那时候,于泉滢生下两个儿子。她把两个孩子送回老家,托母亲照看。看见两个可爱的孙子,于母渐渐气消了,于泉滢深感欣慰。这边,她一如既往地照顾继子和继女,3个孩子起初喊她“阿姨”,之后自然而然地改口为“妈妈”。于泉滢为这个家的辛苦操劳赢得了孩子们的尊重,直到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的他们,有什么心事还是会和她说。

携手,笔不离手的日子有苦亦甜

1998年后,连环画出版市场有了起色。何保全夫妇联合创作了《红楼梦》《聊斋》《西游记》《水浒传》等多部連环画作品。2002年,《连环画报》《读者》相继联系他们,两人成为这两家杂志的签约画家,他们的连环画创作也进入高峰期。

每接到一部创作约稿,夫妻俩都要先把故事发生的诸多细节吃透,然后才动笔。有时遇到创作分歧,他们不会争执,而是通过探讨,在和风细雨中达成一致。对他们来说,每一个创作过程,都似一次琴瑟和谐的演奏,温馨而甜蜜。

由于常年绘画,两人都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颈椎和腰椎都有不同程度损伤。2018年,上海动漫出版社联系何保全夫妇,希望出版《我的父亲刘少奇》系列连环画册之《工运领袖》。而当时,何保全在医院查出腰椎滑脱,必须立刻进行手术。

何保全去咨询主治医生,医生斩钉截铁地说:“不能画!当务之急是做手术,难道您想瘫痪吗?”可是何保全不想放弃这部作品,他对妻子说:“只要我还能撑半个月,收集到素材和资料,我就一定要画。不能坐我就站着画,不能站我就躺着画……”

于泉滢理解丈夫。手术不能耽误,丈夫的心愿也必须完成。于是,她迅速收拾行装,陪丈夫到刘少奇领导工运的安源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素材。

回到家,何保全立刻开始创作。直到有一天,他的腿一步都挪不动了,这才住进医院接受手术。手术很顺利,3天后,身上还插着4根输液管,何保全就让妻子递给他画笔画纸,侧卧着进行铅笔画创作,在病床上完成了12幅作品。

为了不影响其他病友,何保全提前办理出院手续回到家。于泉滢在床上铺上柔软的方巾,这样丈夫卧床创作时能感觉舒适一些。术后1个月,所有的铅笔稿完成,接下来需要于泉滢整理画稿。

那段时间,妻子每天起早摸黑地忙活,何保全看在眼里十分心疼。同样因为职业关系,于泉滢腰椎间盘不好,左肩曾动过手术,右臂后来也受损了,手部还有腱鞘炎,画画时需要戴腰带、垫胳膊……何保全艰难地从病床上挪下来,一个趔趄。“保全,你起来做什么?快躺下!”于泉滢赶紧扶住丈夫。“没事,我可以站一会儿,正好帮帮你。”

就这样,何保全站15分钟就得躺下休息,休息一会儿再起来,白天黑夜,这样循环往复,协助妻子整理画稿。最终,他们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工运领袖》80幅连环画作品。

3年前的一天,何保全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打来的电话,请他们为新版小学生课本中的几篇文章绘图。简单了解情况后,于泉滢接过手机说:“感谢您给我们这个机会,为了下一代,不要稿费我们都愿意画。”

2019年9月,开学伊始,小学生们拿到了精美的部教版语文教材,其中3年级课本里的《花钟》,5年级课本里的《桥》《丁香结》等多幅引人入胜的插画,就是何保全和于泉滢的作品。接下来,两人还为语文教辅指定读本《小英雄雨来》《小瓦匠》《和红军伯伯在一起》等绘制了插图,即将出版。

在《花钟》这幅插画里,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等八种花卉以顺时针的方式连在一起,寓意各种花朵开花时间各异,像钟表一样,可以24小时报时。于泉滢十分喜爱这幅插画的意境,色彩淡雅的花儿们温柔地你挨着我,我托着你,和谐生长,多么像自己和何老师的情感,恬淡而幸福。

如今,他们的5个孩子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小家庭,节假日,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回来看他们。平日里,习惯于“耐住寂寞”的夫妻俩还是喜欢安安静静地创作,从早画到晚,从春画到冬,画一段虽苦犹甜、享受创作的人生,“到画不动的时候再停笔。”

(未经作者同意,本文拒绝转载、改编和网摘)

猜你喜欢
插画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就要紧紧粘住你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无脸小插画
创作随笔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