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思考

2019-11-25 02:45罗小敏
就业与保障 2019年23期
关键词:便民经办城乡居民

罗小敏

一、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政策背景

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2018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中2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以经办信息化、档案电子化、办理高效化,立即受理、快速办结为亮点,打破了传统经办程序的烦琐流程,实现城乡居民在不出村、不出户的条件下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的需求。这是“互联网+”时代城乡居民参保业务办理的新渠道,是新时代的新作为,顺应城乡居民参保工作的发展趋势。

2018年,福建省共计5500个行政村(社区)已建设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村级便民信息系统于2019年1月1日全面启动上线。在各方的努力下,至2019年初,全省共有6958个行政村(社区)完成平台所需硬件设备采购,村级覆盖面达到年度计划的126.51%。截至2019年10月13日,全省有7861个村(居)已启用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创建用户实名认证率达89.51%,有29个县(市、区)实名认证率达100%;沙县已启用63个村(居),账号认证率为96.88%。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笔者工作所在地沙县,结合工作实际,下发了《关于印发<沙县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及工作要求,细化县、乡各级工作任务,要求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单位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工作。

二、目前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存在的问题

当下,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才起步,尚有许多未充实、完善的缺漏亟待解决。

(一)服务点分布不够全面

扩大服务点涵盖了许多工作,比如:服务点选点、标准化标识、人员培训、软硬件建设、宣传推广等,都需要强大的人力、物力,在现有的服务点尚未完善的前提下,扩大服务点的分布范围乃至短期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无疑存在许多困难。

(二)经办人员业务不够熟练

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作为新开设的便民项目,其培训指导暂时无法实现全面跟进,已经开展培训的县(市、区)也由于培训讲解不够深入、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经办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村级经办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差。作为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一线工作人员,其业务水平及工作完成度直接影响了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的运行状况及与城乡居民长期交流沟通渠道的建立,影响了城乡居民参保的热情。

(三)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

从目前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的运行情况来看,使用率低、业务量少的局面普遍存在。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已为城乡居民的业务办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因起步未久而知晓度不高,宣传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浪费,居民对平台使用范围一知半解,村级平台系统使用率不高。

(四)参保群众证件提供不全

沙县有许多外出务工的居民,由于经办人员无法与其本人取得直接联系或者参保群众的身份证、户口簿等原件随身带走,导致业务无法办理。经过多次沟通交流,仍有许多参保群众难以提供证件,导致办理时间较长、办事效率较低。

(五)经办队伍风气建设困难

许多县(市、区)缺乏激励机制,待遇标准较低,加上基层经办人员本身学历素质不高,经办队伍人才缺乏,整体工作气氛不够高涨,经办人员士气较难提振。由于部分乡村人流量较低,导致部分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经办人员的成就感不足。

三、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建议

针对目前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的现状,可以从加强经办人员培训、提高经办人员待遇、扩大服务点覆盖面、规范办理程序、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及加强与城乡居民的沟通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为后期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加强经办人员培训

2019年4月,沙县根据当地工作实际,举办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培训班,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经办人员参与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操作业务培训及互相学习、交流。培训会通过PPT讲解和现场实际操作演示的方式,让参会人员更直观地对服务工作产生更深的了解。而后,现场进行“一对一”的提问与解答,沟通方便而有效。定期开展类似培训会对经办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经办人员,更应加强业务学习,为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的全面上线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经办人员待遇

基层工作烦琐、亲民、业务要求高,相应地提高经办人员的待遇标准能激发经办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全身心快乐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之中。完善的激励机制、健全的待遇保障及较高的薪资水平有利于提高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发展建设。

(三)扩大服务点覆盖面

虽然现有服务点的规范工作尚需相关部门、人员花费较大的精力落实,且设立新的服务点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按统一标准开展服务点软硬件配置、办公场所装修、互联网连通、标识和制度上墙等工作量大,但不能因此而懈怠扩大服务点覆盖面的进程。

当前,服务点所在村优先考虑在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较多、交通不便、经办基础较好的村,而户籍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较少、交通便利、经办基础较差的村还需要进一步计划工作,还有许多城乡居民正等待着这项便民项目的实施。如何加快这一进程的推进,值得有关单位及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可以按照以点带面的方式,以服务示范村的辐射作用先“打响”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的知名度,为后期的扩大覆盖面提供群众基础。

(四)加强经办队伍风气建设

一个经办队伍的风气往往影响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后续工作中可通过召开工作会议等方式,探讨队伍建设问题,明确流程规范与标准,建立赏罚机制。在此推动下,经办人员能充分重视并主动与参保群众做好有关手续的办理与衔接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把便民、利民效益作为目的,助力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打通。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是一项民生工程,从制定方向到落实完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基础,也少不了人才的加入。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人力、物力上更多地支援,加强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办事信心。可适当引进业务人才,提升经办队伍整体实力,以“精英带队”的方式,振兴经办队伍的士气。通过人力、物力条件的完善,解决建设难题。

(六)加强与城乡居民的沟通

“为民办实事”最终要听民意。通过听取参保群众对村级便民信息化平台的意见,了解参保群众的心声、现实需求与困难,与城乡居民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联系,才会有利于建设工作的开展。基层工作人员可多到参保群众家中走访,也可设立“反馈信箱”和“微信群”,及时查看信件和微信,以便迅速改进工作。服务点可设置专人接待来访居民,与居民讲解最新政策并记录居民意见,以保证服务工作贴近民生、顺民意。就当下存在的参保群众证件难以收集的问题,也可通过加强交流沟通加以改善。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参保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将难题化解。

猜你喜欢
便民经办城乡居民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便民公告栏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取消便民门诊不能顾此失彼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