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七项举措

2019-11-25 02:45张礼仁
就业与保障 2019年23期
关键词:仲裁争议办案

张礼仁

泉州市洛江区坚持建章立制、源头防范、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紧抓和谐之责,全面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强基促稳”专项行动,不断探索劳动者权益保障新举措,确保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形成工作合力

健全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综合治理”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落实权益保障工作责任,出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意见和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实施意见,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构建权益保障工作网络,区委、区政府组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设规范标准的仲裁庭。

强化源头防范,预防侵权行为发生

抓好普法教育,主动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会,组织全区企业代表参加。规范用工行为,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做好劳动合同相关服务工作,指导企业完善劳动保障规章制度,保障职工休息休假。严格行政许可,做好特殊工时审批和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开展特殊工时审批企业、劳务派遣企业“双随机”检查。

强化监察执法,打击违法违规用工

开展劳动保障日常巡查,深入企业车间、建筑工地了解劳动用工情况,联合乡镇(街道)和多部门对欠薪企业进行回访。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每年春节后联合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年中及年终岁首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结合实际开展专项工作,推进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和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打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及时责令改正,对严重违法行为或经责令拒不改正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强化纠纷调处,保障合法权益落实

畅通维权渠道,通过深入企业现场了解、来信来访办理、现场接访受理等方式,全方位监控劳动者维权维稳信息。快速调处争议,规范劳动仲裁办案流程,完善劳动仲裁文书,仲裁案件办案全过程线上运作,推进“三方合议办案” 和重大集体性劳动争议协商处理机制。创新调处方式,在全市率先成立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法官工作室”,推进裁审标准统一。

强化活动创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发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企业申报参评各类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推进集体协商创建工作,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做好企业集体合同和区域性集体合同的备案。加强企业劳动工资宏观调控工作,全面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加大泉州市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及构成情况等信息的宣传力度。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维权长效机制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快速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推进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合力调处涉及企业、农民工的复杂纠纷和上访案件。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建立区级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启用应急周转金。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预存标准,实行先公示、后退还的操作流程。完善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实行失信联合惩戒,书面通报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企业;落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联动机制。

强化科学施策,提高处置结案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措施落实落地。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的制度机制,加强执法监察服务,健全高效便捷的劳动者举报投诉联动处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

突出齐抓共管,力争实现基本无欠薪目标。加强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加强欠薪排查调处,按地区、按行业组织定期开展排查摸底,对拖欠工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对群发、群访事件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关键时刻启用应急周转金、工资保证金或者其他渠道筹措资金统筹解决,力争按期实现基本无欠薪目标。

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维权工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劳动监察执法体制。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队伍规范化管理,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办案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强化科学管理,切实提高劳动争议办案质量和处理效能。

猜你喜欢
仲裁争议办案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一种多通道共享读写SDRAM的仲裁方法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释原则:溯源、适用及其略比
争议一路相伴
抢钱的破绽
两岸四地间相互执行仲裁裁决:过去、现在及将来(上)
20
自主招生:在争议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