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入探析

2019-11-25 12:34刘佳旻张正芳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高职

刘佳旻 张正芳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近年来,各级教育机构都纷纷发出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注重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通识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

一、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种“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程”任务和责任的认识误区,认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只要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素质能力。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出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不能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德育培养与技能培养两张皮的现象。

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必须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其育人范围广,课程实践性强,若能最大限度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来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则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较为关键的抓手之一,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这种在运动中融入思政元素、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能让学生在参加体育实践的过程中,经历直接的情绪体验,其自我参与和亲身体验更易达到内心震撼,形成对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可,比单纯进行理论性德育教育更易被内化为自身品质。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能性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2]这说明,体育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锻炼体能、培养技巧的过程,还伴随着对学生品性的养成。

首先,体育课程是学生广泛喜爱的一门课程,体育课程也富有感染力,许多学生都很喜欢和崇拜优秀运动员,而且由于体育竞赛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热烈氛围,会让学生有一种不由自主的融入感和参与感。这就使得体育激发的群体性情绪,在每个人身上打上烙印,促成某些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内化,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其次,体育教育中蕴含着挫折教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等丰富的德育资源。第一,学生在不断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拼搏进取的敬业精神以及公平竞争的规范意识。第二,在参加各种比赛、竞赛和团体活动中,能学会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从而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在刻苦的训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在规则赛制中约束言行,团结协作,培养坚韧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第三,体育课程也是传承与弘扬体育文化、中华文明的有效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第四,体育运动建立在规则、裁判、监督基础上的公正、自由、平等是当代社会的缩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自由与规范、个体与团队等方面的体验迁移到社会生活中,能让他们树立自觉的社会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力与潜力。

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重视榜样教育

马克思曾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课程思政的融入不能仅靠学生的感悟,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者,因此,老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十九大精神,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与道德素质,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顺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其次,由于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言行,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公平公正、尊重爱护学生,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做到润物无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再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以起到榜样育人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能刻苦学习、勤于锻炼又乐于帮助同学,顾全大局、团队意识较强的学生树立为教学中的榜样,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风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二)利用体育课堂教学的育人因素融入思政教育

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及品德育人因素很多。首先,在运动场上的教学中,有体育教学器材的领取与归还;教学场地的布置、课前教学队伍的整理、人数清点及热身运动等内容。例如:跆拳道的教学中就体现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跆拳道的礼仪原则是以礼始、以礼终,有通常礼、师长礼、握手礼、国旗礼、接物递物礼(养成双手接递物体的习惯)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例如在体育教学器材的领取环节中,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归还的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合理运用课前的师生互相问候环节,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次,体育课程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团队意识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开学第一课教学中,老师可设计讲述体育运动的起源与“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内堂教学中,可安排介绍体育健儿团队的故事及精神,如我国团体乒乓球、羽毛球、团体体操等,并可播放我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及授奖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视频,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及拼搏精神;外堂的体育教学常常会组织一些小游戏来放松、活跃气氛,这时,可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游戏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加强沟通、交流与协作,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激发学生的集体感、团队与协作意识。

四、利用体育竞赛的严酷性进行规则、成就与挫折教育

体育竞赛中,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学生必须要面临成就与挫折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运动员要养成宠辱不惊、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才能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对手和比赛结果。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及选取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合学生的挫折情景,让他们在挫折中磨练意志、塑造品格;再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败,胜不骄败不馁,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提升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利用体育赛事中严格的规则,培养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遵规守纪,做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无缝对接。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较多,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融入,在宏观方面有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融入,对学生考核标准的融入等等,做到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