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航道那扶河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2019-11-25 16:56张涛张君波
珠江水运 2019年19期
关键词:探讨施工技术

张涛 张君波

摘 要: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是广东省江门市重点建设项目、大广海湾经济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所以航道挖泥疏浚工程为航道扩能升级迫在眉睫,航道挖泥疏浚工程在航道扩能升级工程中的且具有调遣方便、施工简便、加快工程进度等优点,本文依江门地区那扶河疏浚工程施工实例,分析阐述了航道挖泥疏浚工程施工工艺在航道扩能工程中的应用工效,是可以给大江大河沿岸流域流域的航道升级工程、水运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出海航道 疏浚工程 施工技术 探讨

1.工程概况及社会效益

1.1工程概况

位于珠江流域范围内的广东省是水运水利的区域大省,近十余年来先后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对江门沿岸区域的西江下游、虎跳门水道、劳龙虎水道、崖门水道、崖门出海等航道进行了整治建设,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是广东省江门市重点建设项目、大广海湾经济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

疏浚工程主要为航道挖泥,位于那扶河段里程范围K29+947~K44+610共5处疏浚区,总长约7.2km的疏浚工程。挖槽底宽、底标高、挖槽边坡分别为:68.6m、-6.05m(85高程,下同)、1:8。挖泥平均水深约6m,泥层平均厚度约1.2m,疏浚土采用吹填法施工,与指定卸疏浚土的地方平均运距约8km,排泥的大致距离约825m(岸上500m、水下20m、水上300)。

1.2社会效益

那扶河航道,船舶可与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我国沿海各省市、港澳、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进行货运链接,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位于江门市西南部,在台山、恩平行政区域内,是恩平市唯一的出海通道,地理位置比较的优越,那扶河及镇海湾3000吨出海航道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社会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人文交流增长起到长远的社会影响和良好作用。

2.出海航道那扶河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2.1出海航道那扶河疏浚工程施工布置

根据合同文件的要求及对施工现场的认真踏勘,按照本工程疏浚施工区域工程量及工期的要求,结合疏浚土处理的工艺要求,我单位投入3艘8m3抓斗式挖泥船进行疏浚工程的施工,各挖泥船组均配备2艘500m3舱容的自航泥驳进行卸泥施工。另外,预备组织1艘8m3抓斗式挖泥船,针对各种突发、和不可预见因素进行应急补充。

投入到本工程的挖泥船的施工定位均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或者国际通用的D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了保证挖泥船施工和测量工作能正常进行,在投入本工程的挖泥船上均配备一台DGPS信标卫星定位系统和一台DGPS差分定位系统。

2.2出海航道那扶河疏浚工程各疏浚区位置及特性

2.3出海航道那扶河疏浚工程施工顺序

根据合同文件,本工程共有5处疏浚区(SJQ1~SJQ5)需要进行航道挖泥,总长约7.2km的疏浚工程。采用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依次对5处疏浚区进行航道挖泥。

2.4出海航道那扶河疏浚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

本工程水下疏浚挖泥主要采用8m3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清挖,配备500m3自航泥驳运输到指定卸区转吹到吹填区内。

2.4.1 施工工艺流程图

抓斗式挖泥船为锚缆式挖泥船,其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展布、定位、下斗、抓渣、装驳、运输卸渣等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4.2 抓斗式挖泥船挖泥施工工序

抓斗船左右两侧轮流停靠自航泥驳,待一侧泥驳装满后,抓斗船继续往另外一侧泥驳进行装驳作业。装载泥驳按规定航线,航行至吹填区进行抛卸或吹填,中途严禁抛卸、漏卸。抛卸完毕后返回至抓斗船一侧,等待装驳。抓斗式挖泥船是由操作员对抓斗进行控制,首先在空中张开空斗,然后松开制动板,依靠抓斗自身的重量切入泥层,严格控制切入深度,操作员操作闭合泥斗,将装满疏浚土的泥斗提升至水面以上,转动斗臂将重斗移到泥驳上方,开斗卸泥,然后再反向转动斗臂再将空斗抛入开挖点,施工过程循环反复,依次施工。

2.4.3 抓斗式挖泥船施工平面、水位控制

抓斗挖泥船均采用DGPS定位系统进行平面位置控制,也可考虑岸上用全站仪配合进行定位、校核。施工期间采用船上配备的全球定位系统DGPS和装有电子图形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进行控制。施工前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施工计划文件,把施工计划文件输入计算机。施工过程中,利用电子图形控制系统,施工人员按照计算机所显示的施工挖泥图形范围进行操作,即可有效地控制开挖范围并能有效的避免漏挖。水位则通过接收实时水位,一般使用RTK“1+2”即时测量系统,获取精确的测量水位。

2.4.4 抓斗式挖泥船施工定位方法

抓斗式挖泥船定位采用“四缆法”定位,用锚缆方法实施。定位时主缆用两根,左右各一根边缆,如果流速过大,则另布置两根边缆。必要时在不靠泥驳的一侧可增加一根尾边缆以稳定船尾。为保证过往船舶安全,在通航的一侧采用(沉江)锚链固定船位。

2.4.5 抓斗挖泥船挖泥深度控制方法

采用人工通报和接收实时水位,或用RTK获取精确水位,用以挖深控制。在抓斗钢缆小排上用白色油漆以最小刻度1m,从斗齿向上开始度量,从最小开挖水深以下1m开始标识,标识刻度值至少大于最大下斗深度1m以上。

下斗深度=水位-每轮开挖标高。下斗深度控制由操车手负责。开挖后利用测深砣及施工船舶上配备的测深仪配合检查挖深。

2.4.6 抓斗式挖泥船施工方法

为控制工程质量,抓斗式挖泥船疏浚采用分条、分层开挖的施工方法。

①分条施工:根据投入的抓斗式挖泥船的船宽确定分条宽度(一般约13.0m~15.0m)。每两条之间保证有一定的重叠部分(一般为2.0m),斗与斗之间亦要重叠。此外,在开挖深水区域,抓斗受流速的影响,会产生“漂斗”,开挖时应考虑抓斗的漂移,并通过测试确定下斗的位置。

同时,分条施工必须考虑实时自然潮流、风向因素,以最大程度减少对施工船舶正常施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分区施工要求,在各段内均必须逐条施工,只有在完成上一条的施工后方可进行下一条的施工,并且还必须保证条与条之间搭接宽度2.0m以上,避免发生漏挖现象,增加下层施工难度。

②分层施工:根据投入的抓斗式挖泥船的挖掘性能以及设计地质报告的疏浚土质分析,8m3抓斗挖泥船分层的厚度按1.0~1.5m控制,以防止開挖厚度过大,引起抓斗“倒斗”而影响抓斗的充斗系数。

3.结束语

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是广东省江门市重点建设项目、大广海湾经济开发建设的重要工程,所以航道挖泥疏浚工程为航道扩能升级迫在眉睫,航道挖泥疏浚工程在航道扩能升级工程中的且具有调遣方便、施工简便、加快工程进度等优点,本文依江门地区那扶河疏浚工程施工实例,分析阐述了航道挖泥疏浚工程施工工艺在航道扩能工程中的应用工效,施工实例及经验分享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出海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及借鉴,并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治业.浅谈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7期.

[2]姜慧.浅谈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科技咨询.2010年,第07期.

[3]王珂.北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分析.珠江水运.2002年,第07期.

[4]蓝忠义.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技巧及对策探讨.水运工程.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探讨施工技术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